林 达
人生从“糟糕”开始
甘地自小是个极敏感和自卑的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学业事业都不顺利,打击特别大的是进大学后第一年就读不下去,只好辍学。同时,他却有着三代小邦国总理所形成的家族压力和自我期许。
甘地在1887年离家赴英国。他的目的是取得律师资格,却似乎不是尽量扩展自己的知识。当时英国考律师非常容易,但规定必须上课3年。甘地也就在英国住了3年。1891年,甘地顺利取得律师资格,却并没有大学毕业。
甘地取得执照后马上启程回国,但他发现自己实际上读书不多,并不具备执业的知识和能力,再加上个性羞怯,简直困难重重。最后他在孟买的律师生涯彻底失败,被迫回到故乡。
此时一个在南非的印度商人需律师帮忙,甘地就这样出走南非。
在南非,乘警因甘地是有色人种,不顾他拥有一等车厢车票,令他离开车厢。甘地拒绝后被拖下火车,行李也被扔下了车。历史学家把这一事件看作“甘地开端”,是很有道理的……
从甘地的自传可以看到,甘地虽然拿着英国律师执照,却更像个僧侣或者信徒。他注重精神探求,不断检讨自省。在妇女地位极低、童婚制的印度,甘地夫人成了他的绝对顺从者。甘地正当壮年时决定禁欲,妻子对他的决定大多言听计从,包括病危时不顾医生警告离开医院、禁医药和营养等等。甘地对学校有自己的看法,孩子想上学也不行。在甘地看来,他是在履行信念,追求真理。
“非暴力”的背后
“非暴力”如此深入人心,是大家基于字面理解,以为它绝对“没有”暴力。其实事情不可能那么简单。甘地的非暴力并不是“对方主动施暴,此方不暴力反抗”,而是要积极挑起对方的暴力。
一个典型案例是著名的盐税抗争。1930年5月,甘地的追随者发动2500名志愿者以非暴力的方式(但是违法强行)进入盐库取盐。几百个警察竹棍腿脚齐下。志愿者一排排上去,头破血流不还手,直到倒地不起。后面的医疗队早就准备好包扎绷带,等候在那里,也事先通知了外国记者。这“苦难深重”是给政府看,也是给世界看,转而又是对英国政府的压力。这一非暴力行动的结果是警卫打伤320人,死亡2人。
更多的情况是在非暴力运动中情绪激化或矛盾激化,造成双方失控。例如,1921年的非暴力运动中,游行民众与警察发生冲突,混乱中警察开枪,大多史书称并未有民众死亡,但激怒的民众把20名警察和一名更夫锁入警察局,放火全部烧死。最后甘地被迫中止这次“非暴力”运动。
这样的“非暴力”,是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
印度另一位政治领袖真纳,风格和甘地完全相反。他受到极好的教育,思维敏捷,是成功的律师,也是宪政主义者和立法人。他基本上是个法律人,始终反对甘地以群众运动对抗不合理法律的做法。他公开批评甘地的群众运动到哪里,哪里就开始混乱。
在甘地的号召下,青年学生成为非暴力运动主力,纷纷退学,“杀向社会”,暴力冲突和死亡不断,民众连续挑战法律、自动入狱。“以前被社会认为是不光彩的入狱,现在被看作是爱国主义的最高奖赏”。
在独立前,逐步扩大自治、大幅增加印度人政府公务员、健全法制、发展现代教育,曾经是印度知识精英长期努力的目标;但在非暴力不合作的口号下,在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上倒行逆施,最终伤害的可能是印度的长远利益和民众利益。后来的印度女总理、当时还是小女孩的英·甘地曾因此离开学校,由家里聘请家庭教师读书。可并非每个退学的印度孩子都能这样做。
长期、持续不断的非暴力群众运动,目标是快速的根本变革。但在印度当时的情况下,这是以支付正在行进中的法治和制度建设为代价的。印度民众本来就薄弱的法治观念也被毁坏殆尽。
真纳在给甘地的信中说:“你的方式已经在迄今为止你所接近的几乎每个组织中,以及在国家的公共生活中,引起分裂和不和,全国民众都在铤而走险……”
甘地为何成为世界偶像
甘地当时能风靡全球,其历史背景是:包含英国在内,各强国对殖民历史普遍的反省和道德谴责。甘地大量的反暴力的哲人格言,对民众的号召力,当众纺纱和东方式神秘,不断入狱绝食的政治道德形象,使他成为世界偶像。
但甘地的“非暴力”不仅在实践中出现种种问题,在理论上也走向极端。1936年8月,甘地曾接见中国国民党元老戴季陶,表示中国正在进行的抗日战争违背了非暴力主张。不久甘地接见世界基督教领袖,再次提到:“从非暴力主义者的立场来看,我必须说,以一个拥有四亿人口的中国……以日本人的同样手段来抵抗日本侵略,我以为这是不适当的。……中国人可以告诉日本人,‘带着你们的毁灭手段来吧,我们以两亿人给你,可是剩下的两亿人是不会屈服的。假如中国人真的这样做了,日本人就会变成中国人的奴隶。”
就在二战局势紧张的关头,甘地“积二十二年斗争经验,动员所有的力量”,发动领导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非暴力运动。甘地和他的秘书被逮捕软禁,家属可随行照顾生活。7天后甘地秘书心脏病突发而死。他的死亡引发民众猜忌,立即爆发全国性的流血暴动。全国死亡超过900人。
二战结束,英国开始履行撤出的承诺。甘地带领的一次次“非暴力运动”,因其轰轰烈烈,成为印度独立进程最抢眼的标志。其实,这是由各种复杂因素共同推动的历史结果。有双方无数政治家的努力,也有英国本身的惊人变化——英国对各殖民地的看法和做法,都有本质的改变。
在甘地领导印度独立运动的40多年里,双方失控,导致警民总共将近8000人死亡;在英国人撤离的一年之内,印人自相残杀约达100万人。最后,甘地以他的“圣雄”声望,绝食平息骚乱,创造了最后一个奇迹。而甘地本人最后被印度教极端分子刺杀,如求仁得仁,给一个非凡人物一生追求的事业,画下圆满的句点。
(摘自《同舟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