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背后的故事

2009-10-30 07:46周文姬
湘潮 2009年9期
关键词:升国旗天安门城楼升旗

周文姬 霞 飞

人们知道,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毛泽东升旗前,有多少人为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付出了努力。在升旗的背后,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拟升国旗的天安门城楼上运走了炸药

天安门是明清两朝的皇家建筑,其后边的故宫和故宫西侧的中南海,曾是清朝皇帝处理政事和休息的地方。虽然晚清时,故宫、天安门城楼等都受到了破坏,加上民国时期政府不重视对天安门城楼和广场的维修,使天安门城楼显得破烂不堪。但是,天安门作为中国重要标志建筑的地位并没有消失。新中国开国领导人一致认为:在设计国徽时,要把天安门作为主要元素之一;开国大典要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国旗要在天安门广场升起;天安门城楼将作为开国大典的主席台和阅兵台。此后,有关部门即着手对天安门一带认真进行安全检查。

当时担任中共华北人民政府财政部长的戎子和,负责北平的各项接管具体工作。1949年3月,他接到后勤接管部的报告说,在拟举行升旗仪式的天安门城楼下,有5个门洞,除中间一个敞开外,其它4个都封闭着,里面存放着武器、炸药。戎子和马上打电话向时任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叶剑英紧急报告了这一情况。叶剑英高度重视,当即下令:“接管部要立刻组织力量,迅速将这些炸药从天安门城楼下清理出去,转移到别的地方。还要检查一下其他地方有没有这种情况。”

驻北平的解放军承担清理任务。当来到天安门城楼,打开门洞的大门时,戎子和等人都惊呆了。门洞里存放着大量炸药,有黄色的,也有黑色的,如果这些炸药爆炸,半个北平市都会被夷为平地。

尹子和立即组织到现场的解放军官兵清理这些炸药。解放军官兵十分小心,生怕将炸药爆炸。当他们将炸药清理完毕,并运至城外安全地方后,立即把清理结果报告给叶剑英。叶剑英要求查一查为什么在这里存放这么多的炸药。戎子和立即派人找来一名国民党起义军官,问他:“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炸药选择放到天安门的城门洞内?”这位起义军官回答:“我们知道你们真要攻城,也不会炮击天安门和故宫,放在那里最安全。”戎子和不敢大意,立即派解放军官兵把整个故宫全部仔细检查一遍。解放军官兵检查得十分仔细,还调用了国民党留下的当时属于先进的检查设备来检查。经过检查,认定只有天安门城楼门洞存放炸药。戎子和还不放心,再次登上天安门城楼检查。没有再发现隐藏的爆炸装置后,他才松了口气。

这次大检查,确保了天安门升国旗的安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旗经过中最为惊险的一幕。

赶修升国旗的场所——天安门城楼和广场

这时,中央已经确定,要将天安门城楼作为开国大典的总检阅台,同时也是升国旗的指挥中心;而天安门广场,则要树起国旗旗杆,新中国国旗将要在这里升起。接着,一个现实的任务就是要对升国旗的场所——天安门城楼和广场进行整修。

负责组织开国大典的同志先到天安门城楼查看。城楼已经有相当长时间没有人上去了。他登上去一看,发现城楼上布满了厚厚的一层灰尘,人走上去,整个鞋子都被陷在灰土里。城墙上的红色已经褪得差不多了,城楼上有些地方的墙皮已经脱落。整个城楼的墙壁斑斑驳驳,毁坏严重。城楼顶上的琉璃瓦上长着高一尺多的蒿草。负责同志再到天安门广场查看。广场地面已经坑坑洼洼,长满了杂草。穿过天安门广场的东西向马路两旁,全是垃圾。过去一直淌着清流的金水河被淤塞,成了一个一个的臭水坑。

他们立即向上级报告。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立即通知有关部门,迅速修整天安门城楼和天安门广场。周恩来考虑到,天安门城楼和广场,不光是整修,也有一个整修后确保安全的问题。因此,他决定整修天安门城楼和广场的任务由解放军担任。叶剑英以北平市军管会主任的名义下令驻北平的部队赶修天安门城楼、广场和故宫部分住房。驻北平的解放军部队马上派来两个师的兵力,打扫天安门城楼和广场的卫生。北平市有数千名青年团员、机关干部、工人也来参加义务劳动。干了两个多月,到开国大典前几天,才把天安门城楼整修好,把天安门广场铺平,把广场周围的垃圾全部清理完毕。天安门城楼上朱漆红柱也重新油漆了一遍,天安门城楼前金水河清流重新流淌,河上的5座汉白玉石拱桥、东西两侧威武的石狮和精美挺拔的蟠龙华表,都被清洗得干干净净。

经过打扫、维修,干净、整洁、威严的天安门城楼重现于世。特别是天安门广场上,立起了将要升起第一面国旗的旗杆,在阳光下光彩耀眼,在当时的北平,这是最高的旗杆。

制作第一面五星红旗

1949年9月27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上,毛泽东把经过征集遴选出的《国旗图案参考资料》正式提交给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爱国华侨和各民族的代表审议。周恩来代表会议主席团,提出国旗等4个决议草案,请代表们进行表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经过表决, 确定五星红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要在全国悬挂,全国各地的国旗必须一致。因此,制作国旗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此,政协筹备委员会第六小组已早有准备。小组成员根据征求国旗启示稿中早就有的规定,结合五星红旗设计者曾联松来稿的设计思路,加上对国旗整体的考虑,以及参考了世界各国国旗的规格,确定了制作规范,形成了国旗制作法。

按照预先安排,是要在天安门广场由毛泽东亲手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第一面五星红旗一定要制作精良。摆在大家面前的直接问题有两个,一是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面料问题,二是做工问题。这两项都必须是高标准的。

首先是解决面料问题。为了找到制作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上好面料,政协筹备委员会第六小组的工作人员跑遍了整个北平城。他们对比了几家绸缎庄中最好的面料,又拿回样品,请政协筹备委员会第六小组领导同志和负责开国大典筹备工作的领导同志审看。最后,大家确定了制作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面料。

接着,是挑选制作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工匠。制作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任务,一定要选政治上可靠,技术上一流的人来承担。政协筹备委员会第六小组的同志对此作了认真考虑,认为北京美术供应社最合适。

北京美术供应社职工的技术可以说是北京最好的。这里的工人,觉悟很高,过去就拥护共产党。当全国政协把制作准备在天安门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任务下达给美术供应社时,该社上下都感到无比光荣。他们决定实行专人负责制,把制作任务下达给了技术好、觉悟高的赵文瑞师傅。

赵文瑞,是北京美术供应社一名普通女工。她出身贫苦,父母都是普通工人,靠给人做工生活。当美术供应社负责同志向她下达制作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任务时,她非常高兴,郑重地表示:我一定代表全社职工把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制作好。她知道离开国大典的日子已经很近了,就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制作五星红旗的工作之中。一连几天,她夜以继日地工作。面料是上边提供的上等材料,赵文瑞按照全国政协公布的国旗制作法上的标准,仔细裁好旗面和五角星,然后进行反复比对,找好比例,选准旗面上五颗星的位置,用特意借来的一台最新式的缝纫机缝制。那一段时间,她为缝制五星红旗,废寝忘食,全身心地投入。

9月30日下午,赵文瑞亲手把自己缝制好的五星红旗交给北京美术供应社负责人,北京美术供应社又立即上交政协第六小组。政协第六小组认为制作得很好,完全符合标准。全国政协有关部门决定,就用这个旗面长460厘米,宽338厘米的五星红旗作为第二天开国大典毛泽东将要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彭真点将张致祥负责开国大典现场布置工作

为了顺利举行开国大典,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后,中共中央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委会,周恩来担任主任,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出任筹委会副主任。

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成立后,彭真负责开国典礼的具体事宜。北平刚刚解放不久,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彭真工作很忙,但他对开国大典的工作丝毫也没有放松过。对于开国大典上的阅兵和升国旗,彭真很重视。他自己对如何具体操作这方面的工作,不是太懂,需要找人作为自己的助手。经过反复考虑,他决定调华北军区宣传部长张致祥协助自己具体负责开国大典现场的布置和宣传工作。在得到周恩来的同意后,张致祥第二天就到开国大典筹委会报到了。

张致祥抗日战争初期毕业于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大学,后考上了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曾在平津地区从事中共地下党的工作,以后转到晋察冀军区。他是一个革命热情高,办事十分认真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对阅兵、升旗等事宜比较熟悉。他接受任务后,立即搬到天安门后侧的西朝房去住,日夜操劳在天安门广场。

在天安门广场阅兵工作准备得差不多时,张致祥把主要精力放在升国旗这一重要环节上。

按照预先的设计,国旗要由毛泽东亲手升起。这样,张致祥首先考虑的就是:毛泽东站在什么地方合适,扩音喇叭摆在哪里好,升国旗的旗杆立在什么位置最恰当,等等。

张致祥与在天安门广场工作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的同志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毛泽东是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他要和其他参加开国大典的领导人在一起主持开国大典,直到结束。升国旗的旗杆却设在天安门广场上。毛泽东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果走下天安门城楼,步行至升国旗的旗杆下升旗,需要十几分钟时间,开国大典现场就会出现许多人站立在那里专门等待毛泽东升国旗的场面。这样显然不妥。有人建议,是否在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旗杆下设两名经过特别训练的旗手,由他们代替毛泽东升旗?此议一出,许多人不同意。他们说,国旗是新中国的标志,别人不能代替毛泽东升旗。又有人提议,是否可以在天安门城楼上拉出一根长长的绳子,南头连着旗杆,由毛泽东在城楼上拉着绳子升国旗?此议一出,又有人提出,天安门城楼离旗杆那么远,需要多长的绳子才能连接上?连接上了,又有多重,毛泽东怎么能够拉得动?再说,从天安门城楼上拉出一条绳子连接旗杆,也极不好看。

这些意见都被否定后,包括张致祥在内的许多负责开国大典筹备工作的同志一时也拿不出好主意来。

李岩献计自动升旗

正在大家冥思苦想如何升旗之事时,一个年轻人提出一个建议。这个年轻人叫李岩,是军委电信总局派出的接管国民党联勤总部电信机械修理厂的军代表,并任该厂厂长。他说: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自动升降装置,把控制开关放在天安门城楼上。到时候,毛泽东一按电钮,电动机启动,就能带动红旗上升了!大家都认为李岩的主意好,但是,如何才能达到自动升旗的标准?此时,李岩又自告奋勇地说,我来负责搞出这个自动升旗设备。

升国旗是大事,这个方案要报上级批准。张致祥立即向周恩来汇报。周恩来不放心,亲自到天安门广场去查看天安门城楼到广场中心的距离以及旗杆的位置。他考虑到:其他方案都不行,只有自动升旗是最佳方案。但北平刚刚解放,中国原本科学技术就落后,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搞出自动升旗的设备来吗?周恩来也有些担心。于是,他对张致祥等人表示:可以请李岩抓紧搞,但要做好两手准备,万一自动升旗设备升不起来,就用人工拉上去。

苏冶奉命制作升旗装置

时间已经很紧了,李岩也不是搞技术的。他从天安门广场回到电信修理厂,立即把厂总工程师苏冶叫来。

苏冶原在北平上学。他的学历并不高,只是中学毕业,但他很聪明,十分爱好制作各种电动装置。他读完中学,就因不满国民政府的腐败而在北平地下党的帮助下奔赴延安,参加了八路军。在延安,苏冶以刻苦自学著称。他每天忙完工作后,回到自己住的窑洞自修英语和无线电技术,因此,他在英语和无线电技术等方面知识进步很快。延安当时电动装置不多,少有的几个电动装置,都是由苏冶来修理、安装、调试。

北平解放后,解放军按管了国民党原来设在北平的一个电信器材基地。基地有许多当时还算较先进的设备。在解放军中,当年基本上没有人懂得这些,组织上便派苏冶去这个基地工作。他任总工程师,和李岩一起,重新检修、安装了中共中央的通信装置,做到了既保密又迅速,完成了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的各项通信保障任务。

李岩把制作升国旗自动装置的任务向苏冶交代后,便与他一起商议实施方案。苏冶立即投入到研制升旗装置上去。厂里给他提供了充足的机械设备,又派了几个政治上进步、技术方面也属于一流的工人和技术员协助他研制。由于时间紧,苏冶他们就吃住在工厂里,日夜不停地干。他们先搞出了一个设计图,接着就是找材料。好在这种升旗装置所需要的材料不多。苏冶等人从库房里找来侵华日军和国民党军使用过的电机、开关和导线,然后动手制作。升旗装置很快就制造出来了。为了使升旗装置更加可靠,他们反复试验研制,及时改进装置中的一些缺点。

这时,彭真打电话来催促了。张致祥也非常着急,约李岩一起,到工厂看进度。当他们到工厂时,苏冶等人正在进行最后一次模拟试验。这次实验很成功,只见苏冶亲自操纵电控开关,滑轮带动拉绳,国旗升降自如。

张致祥、李岩、苏冶和技术人员、工人将升旗装置运到天安门广场,动手安装。他们先在旗杆上安装了滑轮、拉绳和控制装置,然后用一台只有一马力的直流电动机作动力,用齿轮变速器调整速度,直接安装在旗杆下面。然后,从旗杆底座引出一对电线,沿着“千步廊”御道的石缝铺设,过金水桥,一直伸向天安门城楼主席台。为了保密,也为了不使人在开国大典之前无意间毁坏,他们把连接的电线,都放在一般人不容易看到的石头缝里。

午夜预演升旗

升旗装置安装完毕,彭真指示,要搞几次试验,作为升旗的预演,确保开国大典升旗不出现任何意外。

白天,天安门广场一带行人多,车辆多,不便于预演升国旗,他们决定,趁午夜行人最少、车辆最少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预演升国旗。

升旗预演由张致祥直接指挥,李岩、苏冶站在天安门广场已经立起的旗杆下指挥。张致祥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听到李岩、苏冶“准备完毕”的信号后,即按动升旗按扭。国旗缓缓升起,张致祥、李岩、苏冶和现场的工作人员目不转睛地盯着上升的国旗。国旗在升到一半时,突然停住不动了。张致祥、李岩、苏冶和现场工作人员立即紧张起来。他们架云梯去取停在半空中的国旗,但云梯达不到停在半空国旗的高度。一个年轻工人爬上旗杆,取下了旗帜。

他们立即寻找事故的原因,原来是电路出了问题。他们立即动手排除。周恩来十分重视此次出现的事故,指示要搞两套方案,一个是电动升旗,一个是准备好人工升旗。张致祥按照周恩来的指示作了安排,并且又多次在午夜预演升国旗。他们在进行电动升旗演练时,也进行了多次人工升旗练习。

聂荣臻在升旗按扭前设岗哨

为了使毛泽东升国旗方便,苏冶等人设计的升国旗按扭,安放在天安门城楼预定的毛泽东所站立的地方后边的一根红色柱子上。为了保密,防止升旗按扭被人破坏,该按扭的位置只有张致祥、李岩、苏冶等少数几个人知道。连在天安门城楼上站岗放哨的解放军战士也不知道。他们只看到一条电线从地下铺设过来,接到这个小东西上,却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离举行开国大典的日子只剩下几天了。负责开国大典的聂荣臻亲自到天安门城楼上检查。升国旗的装置,是他检查的重点之一。他登上天安门城楼后,直奔升国旗按扭处,见按扭完好,但是旁边却没有士兵站岗。聂荣臻立即把在天安门城楼上负责执勤的警卫营副营长石玉玺叫来,问他为什么不在升国旗的按扭前设岗。石玉玺答道,我们并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以为是讲话的话筒。 聂荣臻十分严肃地对石玉玺说,这是电动升国旗的按扭,事关重大,一定要派人站岗,保证这个按扭的安全。石玉玺马上派士兵在升旗按扭前站岗,一直到开国大典结束。

毛泽东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的日子。这一天,毛泽东率刚刚选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当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开国大典现在开始”之后,毛泽东走到麦克风前,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毛泽东的话音刚落,天安门广场上立即响起震天动地的欢呼声。林伯渠接着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但是,现场工作人员有一个细节出现了差错,即没有事先告诉毛泽东升国旗按扭的位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立即小声询问:“升旗的机关在哪里呀?”此时,如果再告诉毛泽东升国旗按扭的位置,引导毛泽东走到设置的升国旗按扭的红柱子前,会造成小的混乱,也会耽误时间。这时,在天安门城楼人群后边的苏冶灵机一动,立即把红柱子上的升国旗按扭取下,快步走到毛泽东跟前,把连着导线的电钮开关递到毛泽东手中。原来,苏冶作为大会主席台的工作人员,在典礼一开始即站到了毛泽东身后的朱漆圆柱旁。这是张致祥特意安排的,以保障毛泽东操作电动升旗开关。从林伯渠宣布请毛泽东升国旗开始,到苏冶把升国旗按扭送到毛泽东手上,只用了五六秒钟的时间,一切都井井有条,十分顺利。

3时10分,毛泽东按动了升国旗的按钮。电流启动了广场旗杆下的电动机,电动机带动天安门广场正中心高高的旗杆上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随之,天安门广场上响起了刚刚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现场数十万群众向五星红旗行注目礼,解放军官兵向国旗致军礼。当《义勇军进行曲》奏毕,五星红旗刚好升到了旗杆的顶端。毛泽东看到这个情形,不禁脱口而出:“升得好!”他讲的这3个字,通过麦克风传到了天安门广场数十万民众耳中,天安门广场上立即沸腾起来。在天安门广场上负责制作电动升旗装置的张致祥、李岩、苏冶等人一颗悬着的心,此时也放下了。他们和现场群众一起高声欢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祝五星红旗的升起……

猜你喜欢
升国旗天安门城楼升旗
没有观众的升国旗仪式
升旗
升国旗
升国旗
一封信推动天安门城楼开放
九年如一日,每天升国旗
天安门前看升旗
天安门城楼开放30年
雄伟的天安门城楼
我是一名光荣的护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