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这是个让中华儿女扬眉吐气的日子。这一天,毛泽尔主席站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其发展史上驶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拥有了无限美好的未来。
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国内仅有30多个专门研究机构,全国的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国家物质基础十分薄弱,中国的科学技术需要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同时还要面对国际上敌对势力的经济封锁和武力威胁。因而,以发展重化工业和国防事业所需要的尖端科技为重点,突破封锁,提升实力,成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949年11月,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国家地质部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为了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中国科技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新中国科技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座汽车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奠基,新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12月26日,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举行开工典礼。这是重工业建设中首批投产的重要工程,大大加强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地区钢铁基地建设,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时具有重要意义的成就。
与此同时,包头钢铁公司和武汉钢铁公司也先后正式开工,为在内地建立大型钢铁基地开了头。上海和其他沿海城市的工业基础人大加强,华北、西北地区开始建成一批新的工业企业:1954年7月,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初教-5”在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制成功并首次试飞成功……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等,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及文化教育等事业得到相应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面貌,有力地增强了国家基础工业的实力。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个让中华儿女扬眉吐气的日子。这一天,毛泽尔主席站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其发展史上驶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拥有了无限美好的未来。
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国内仅有30多个专门研究机构,全国的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国家物质基础十分薄弱,中国的科学技术需要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同时还要面对国际上敌对势力的经济封锁和武力威胁。因而,以发展重化工业和国防事业所需要的尖端科技为重点,突破封锁,提升实力,成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949年11月,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国家地质部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为了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中国科技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新中国科技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座汽车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奠基,新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12月26日,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举行开工典礼。这是重工业建设中首批投产的重要工程,大大加强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地区钢铁基地建设,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时具有重要意义的成就。
与此同时,包头钢铁公司和武汉钢铁公司也先后正式开工,为在内地建立大型钢铁基地开了头。上海和其他沿海城市的工业基础人大加强,华北、西北地区开始建成一批新的工业企业:1954年7月,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初教-5”在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制成功并首次试飞成功……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等,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及文化教育等事业得到相应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面貌,有力地增强了国家基础工业的实力。
1956年,随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与此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探索中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共中央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做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建立海(潜艇)、陆(导弹)、空(巡航)战备体系。这些都涉及计算机、电子学、自动控制、光学等一系列新科学,而我国当时在这方面或是空白或是研究能力十分薄弱,急需建设和加强。这时,第二个五年计划也在酝酿中,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呼唤科学技术对经济建设的支撑和推动,制定一个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势在必行。1956年1月,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同年开始实施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下称“12年科技规划”)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新起点。
从1956年至1966年,刚刚起步没多久的中国科技就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不断问世。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9月8日,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一5,并获批准生产,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和歼击机的历史:1958年1月,天津无线电厂试制出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牌”820型35CM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并于3月17日实行接受信号试验成功。6月,建成的第一座研究性核反应堆和加速器,标志着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1958年11月27日,中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下水。这艘远洋货轮由大连造船厂建造,使用当时最新的技术装备。它全长169.9米,载货量1.34万吨,排水量为2.21万吨,能在封冻的区域破冰航行;1959年试制成功的中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同年还成功地拆合了天然胰岛素的A链和B链。9月26日。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喷射石油,中国石油工业从此进入了历史新纪元: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地对地近程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向掌握导弹技术方面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第一枚“争气弹”的成功发射,打破了霸权国家“中国的导弹永远上不了天”的预言,开创了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通天之路。1961年8月,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小球照明红宝石”激光器,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诞生了。它虽比国外同类型激光器的问世迟了近一年的时间,但在许多方面有自身的特色,特别是在激发方式上,比国外激光器具有更好的激发效率,这表明我国激光技术当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63年我国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部署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实验,安排了人造卫星的研制;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同年还成功制造国产地空导弹“红旗-1”号;1965年9月17日,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这是当时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最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实验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1966年5月,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世界领先成果,证明了“任何一个充分人的偶数都是一个素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素数的乘积”,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10月27日,中国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发射测试站指战员成功地进行了中国第一次发射火箭运载核弹头的“两弹”结合热试验,核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它又一次显示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个让中华儿女扬眉吐气的日子。这一天,毛泽尔主席站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其发展史上驶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拥有了无限美好的未来。
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国内仅有30多个专门研究机构,全国的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国家物质基础十分薄弱,中国的科学技术需要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同时还要面对国际上敌对势力的经济封锁和武力威胁。因而,以发展重化工业和国防事业所需要的尖端科技为重点,突破封锁,提升实力,成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949年11月,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国家地质部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为了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中国科技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新中国科技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座汽车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奠基,新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12月26日,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举行开工典礼。这是重工业建设中首批投产的重要工程,大大加强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地区钢铁基地建设,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时具有重要意义的成就。
与此同时,包头钢铁公司和武汉钢铁公司也先后正式开工,为在内地建立大型钢铁基地开了头。上海和其他沿海城市的工业基础人大加强,华北、西北地区开始建成一批新的工业企业:1954年7月,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初教-5”在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制成功并首次试飞成功……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等,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及文化教育等事业得到相应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面貌,有力地增强了国家基础工业的实力。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个让中华儿女扬眉吐气的日子。这一天,毛泽尔主席站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其发展史上驶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拥有了无限美好的未来。
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国内仅有30多个专门研究机构,全国的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国家物质基础十分薄弱,中国的科学技术需要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同时还要面对国际上敌对势力的经济封锁和武力威胁。因而,以发展重化工业和国防事业所需要的尖端科技为重点,突破封锁,提升实力,成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949年11月,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国家地质部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为了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中国科技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新中国科技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座汽车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奠基,新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12月26日,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举行开工典礼。这是重工业建设中首批投产的重要工程,大大加强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地区钢铁基地建设,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时具有重要意义的成就。
与此同时,包头钢铁公司和武汉钢铁公司也先后正式开工,为在内地建立大型钢铁基地开了头。上海和其他沿海城市的工业基础人大加强,华北、西北地区开始建成一批新的工业企业:1954年7月,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初教-5”在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制成功并首次试飞成功……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等,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及文化教育等事业得到相应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面貌,有力地增强了国家基础工业的实力。
1956年,随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与此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探索中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共中央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做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建立海(潜艇)、陆(导弹)、空(巡航)战备体系。这些都涉及计算机、电子学、自动控制、光学等一系列新科学,而我国当时在这方面或是空白或是研究能力十分薄弱,急需建设和加强。这时,第二个五年计划也在酝酿中,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呼唤科学技术对经济建设的支撑和推动,制定一个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势在必行。1956年1月,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同年开始实施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下称“12年科技规划”)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新起点。
从1956年至1966年,刚刚起步没多久的中国科技就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不断问世。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9月8日,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一5,并获批准生产,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和歼击机的历史:1958年1月,天津无线电厂试制出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牌”820型35CM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并于3月17日实行接受信号试验成功。6月,建成的第一座研究性核反应堆和加速器,标志着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1958年11月27日,中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下水。这艘远洋货轮由大连造船厂建造,使用当时最新的技术装备。它全长169.9米,载货量1.34万吨,排水量为2.21万吨,能在封冻的区域破冰航行;1959年试制成功的中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同年还成功地拆合了天然胰岛素的A链和B链。9月26日。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喷射石油,中国石油工业从此进入了历史新纪元: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地对地近程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向掌握导弹技术方面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第一枚“争气弹”的成功发射,打破了霸权国家“中国的导弹永远上不了天”的预言,开创了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通天之路。1961年8月,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小球照明红宝石”激光器,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诞生了。它虽比国外同类型激光器的问世迟了近一年的时间,但在许多方面有自身的特色,特别是在激发方式上,比国外激光器具有更好的激发效率,这表明我国激光技术当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63年我国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部署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实验,安排了人造卫星的研制;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同年还成功制造国产地空导弹“红旗-1”号;1965年9月17日,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这是当时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最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实验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1966年5月,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世界领先成果,证明了“任何一个充分人的偶数都是一个素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素数的乘积”,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10月27日,中国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发射测试站指战员成功地进行了中国第一次发射火箭运载核弹头的“两弹”结合热试验,核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它又一次显示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依照“黄金十年”科技发展的迅猛之势,1966-1976年必定是大丰收的十年。但是一场“文革”浩劫席卷而来,生生切断了中国科技持续蓬勃发展的势头,与西方国家的科技实力差距也被强行拉大,直接导致了我国科技的落后状况。
在“文革”期间,林彪和“四人帮”大肆破坏社会公共秩序,对党的方针政策无理践踏,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广大知识分子,包括教师、科技人员、文艺工作者和医生,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文革”的冲击,特别是许多高级知识分子,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无辜地遭受各种残酷的迫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科技事业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许多刚刚起步的科技项目在此时完全陷入停滞状态,众多的科学家、科研人员被批斗、被关押,甚至为莫须有的罪名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但是,在这种极度的精神与肉体压迫下,周总理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在可能的条件下和范围内,努力减少和纠正“文革”的错误,同“四人帮”进行了坚决、顽强的斗争,尽自己的可能保护了一批又一批受到冲击的知识分子。而我们绝大多数科技人员也依然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深厚的责任感,冒着生命危险,顶着“文革”的恶劣环境,一面接受批斗,一面发奋工作,让我国的科技事业在百废待兴的“文革”时期依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可喜成果。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犹如星星之火,照亮了日后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道路。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一架小型战机在新疆罗布泊E空投下一个降落伞,当降落伞下降至距地面约3000米高度时,全包爆炸,伴随着巨大响声,空中升腾起巨大的蘑菇云,中国第一颗氢弹宣告爆炸成功,这也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零3个月,而当时综合国力尚属落后的中国科技人员刻苦钻研、自力更生,在短短的2年零8个月内完成了技术攻关并且试验成功。这一跨越性的时间表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自行研制的“东方红一号”随“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离开了发射台,15分钟之后由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全球。卫星上天之后,许多国际友人来我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观卫星,当时的环境条件让参观者惊呼:“‘东方红一号能诞生,是个奇迹!”
1970年7月30日,中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达到满功率,12月26日,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开始进行舾装。1971年8月,核潜艇建成并开始试航,1974年8月交付海军正式使用,此举宣告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70年12月12日,我因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的诞生地——天津712厂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
1973年袁隆平在相当恶劣的工作环境下,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用数年的时间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对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给予了一个有力的回答。正如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所言:“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并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这些让世界瞩目的科技成就,是我们的科技人员在“文革”中遭受一系列批斗、人身攻击等非人待遇期间,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振兴的责任感,克服困难、刻苦钻研得来的,可以说他们用血汗铸成了新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史上的一座座丰碑,为新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个让中华儿女扬眉吐气的日子。这一天,毛泽尔主席站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其发展史上驶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拥有了无限美好的未来。
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国内仅有30多个专门研究机构,全国的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国家物质基础十分薄弱,中国的科学技术需要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同时还要面对国际上敌对势力的经济封锁和武力威胁。因而,以发展重化工业和国防事业所需要的尖端科技为重点,突破封锁,提升实力,成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949年11月,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国家地质部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为了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中国科技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新中国科技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座汽车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奠基,新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12月26日,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举行开工典礼。这是重工业建设中首批投产的重要工程,大大加强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地区钢铁基地建设,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时具有重要意义的成就。
与此同时,包头钢铁公司和武汉钢铁公司也先后正式开工,为在内地建立大型钢铁基地开了头。上海和其他沿海城市的工业基础人大加强,华北、西北地区开始建成一批新的工业企业:1954年7月,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初教-5”在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制成功并首次试飞成功……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等,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及文化教育等事业得到相应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面貌,有力地增强了国家基础工业的实力。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个让中华儿女扬眉吐气的日子。这一天,毛泽尔主席站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其发展史上驶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拥有了无限美好的未来。
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国内仅有30多个专门研究机构,全国的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国家物质基础十分薄弱,中国的科学技术需要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同时还要面对国际上敌对势力的经济封锁和武力威胁。因而,以发展重化工业和国防事业所需要的尖端科技为重点,突破封锁,提升实力,成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949年11月,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国家地质部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为了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中国科技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新中国科技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座汽车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奠基,新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12月26日,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举行开工典礼。这是重工业建设中首批投产的重要工程,大大加强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地区钢铁基地建设,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时具有重要意义的成就。
与此同时,包头钢铁公司和武汉钢铁公司也先后正式开工,为在内地建立大型钢铁基地开了头。上海和其他沿海城市的工业基础人大加强,华北、西北地区开始建成一批新的工业企业:1954年7月,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初教-5”在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制成功并首次试飞成功……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等,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及文化教育等事业得到相应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面貌,有力地增强了国家基础工业的实力。
1956年,随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与此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探索中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共中央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做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建立海(潜艇)、陆(导弹)、空(巡航)战备体系。这些都涉及计算机、电子学、自动控制、光学等一系列新科学,而我国当时在这方面或是空白或是研究能力十分薄弱,急需建设和加强。这时,第二个五年计划也在酝酿中,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呼唤科学技术对经济建设的支撑和推动,制定一个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势在必行。1956年1月,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同年开始实施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下称“12年科技规划”)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新起点。
从1956年至1966年,刚刚起步没多久的中国科技就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不断问世。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9月8日,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一5,并获批准生产,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和歼击机的历史:1958年1月,天津无线电厂试制出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牌”820型35CM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并于3月17日实行接受信号试验成功。6月,建成的第一座研究性核反应堆和加速器,标志着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1958年11月27日,中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下水。这艘远洋货轮由大连造船厂建造,使用当时最新的技术装备。它全长169.9米,载货量1.34万吨,排水量为2.21万吨,能在封冻的区域破冰航行;1959年试制成功的中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同年还成功地拆合了天然胰岛素的A链和B链。9月26日。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喷射石油,中国石油工业从此进入了历史新纪元: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地对地近程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向掌握导弹技术方面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第一枚“争气弹”的成功发射,打破了霸权国家“中国的导弹永远上不了天”的预言,开创了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通天之路。1961年8月,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小球照明红宝石”激光器,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诞生了。它虽比国外同类型激光器的问世迟了近一年的时间,但在许多方面有自身的特色,特别是在激发方式上,比国外激光器具有更好的激发效率,这表明我国激光技术当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63年我国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部署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实验,安排了人造卫星的研制;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同年还成功制造国产地空导弹“红旗-1”号;1965年9月17日,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这是当时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最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实验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1966年5月,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世界领先成果,证明了“任何一个充分人的偶数都是一个素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素数的乘积”,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10月27日,中国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发射测试站指战员成功地进行了中国第一次发射火箭运载核弹头的“两弹”结合热试验,核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它又一次显示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个让中华儿女扬眉吐气的日子。这一天,毛泽尔主席站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其发展史上驶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拥有了无限美好的未来。
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国内仅有30多个专门研究机构,全国的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国家物质基础十分薄弱,中国的科学技术需要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同时还要面对国际上敌对势力的经济封锁和武力威胁。因而,以发展重化工业和国防事业所需要的尖端科技为重点,突破封锁,提升实力,成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949年11月,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国家地质部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为了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中国科技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新中国科技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座汽车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奠基,新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12月26日,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举行开工典礼。这是重工业建设中首批投产的重要工程,大大加强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地区钢铁基地建设,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时具有重要意义的成就。
与此同时,包头钢铁公司和武汉钢铁公司也先后正式开工,为在内地建立大型钢铁基地开了头。上海和其他沿海城市的工业基础人大加强,华北、西北地区开始建成一批新的工业企业:1954年7月,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初教-5”在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制成功并首次试飞成功……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等,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及文化教育等事业得到相应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面貌,有力地增强了国家基础工业的实力。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个让中华儿女扬眉吐气的日子。这一天,毛泽尔主席站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其发展史上驶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拥有了无限美好的未来。
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国内仅有30多个专门研究机构,全国的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国家物质基础十分薄弱,中国的科学技术需要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同时还要面对国际上敌对势力的经济封锁和武力威胁。因而,以发展重化工业和国防事业所需要的尖端科技为重点,突破封锁,提升实力,成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949年11月,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国家地质部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为了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中国科技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新中国科技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座汽车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奠基,新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12月26日,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举行开工典礼。这是重工业建设中首批投产的重要工程,大大加强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地区钢铁基地建设,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时具有重要意义的成就。
与此同时,包头钢铁公司和武汉钢铁公司也先后正式开工,为在内地建立大型钢铁基地开了头。上海和其他沿海城市的工业基础人大加强,华北、西北地区开始建成一批新的工业企业:1954年7月,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初教-5”在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制成功并首次试飞成功……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等,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及文化教育等事业得到相应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面貌,有力地增强了国家基础工业的实力。
1956年,随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与此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探索中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共中央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做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建立海(潜艇)、陆(导弹)、空(巡航)战备体系。这些都涉及计算机、电子学、自动控制、光学等一系列新科学,而我国当时在这方面或是空白或是研究能力十分薄弱,急需建设和加强。这时,第二个五年计划也在酝酿中,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呼唤科学技术对经济建设的支撑和推动,制定一个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势在必行。1956年1月,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同年开始实施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下称“12年科技规划”)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新起点。
从1956年至1966年,刚刚起步没多久的中国科技就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不断问世。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9月8日,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一5,并获批准生产,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和歼击机的历史:1958年1月,天津无线电厂试制出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牌”820型35CM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并于3月17日实行接受信号试验成功。6月,建成的第一座研究性核反应堆和加速器,标志着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1958年11月27日,中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下水。这艘远洋货轮由大连造船厂建造,使用当时最新的技术装备。它全长169.9米,载货量1.34万吨,排水量为2.21万吨,能在封冻的区域破冰航行;1959年试制成功的中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同年还成功地拆合了天然胰岛素的A链和B链。9月26日。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喷射石油,中国石油工业从此进入了历史新纪元: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地对地近程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向掌握导弹技术方面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第一枚“争气弹”的成功发射,打破了霸权国家“中国的导弹永远上不了天”的预言,开创了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通天之路。1961年8月,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小球照明红宝石”激光器,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诞生了。它虽比国外同类型激光器的问世迟了近一年的时间,但在许多方面有自身的特色,特别是在激发方式上,比国外激光器具有更好的激发效率,这表明我国激光技术当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63年我国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部署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实验,安排了人造卫星的研制;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同年还成功制造国产地空导弹“红旗-1”号;1965年9月17日,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这是当时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最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实验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1966年5月,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世界领先成果,证明了“任何一个充分人的偶数都是一个素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素数的乘积”,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10月27日,中国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发射测试站指战员成功地进行了中国第一次发射火箭运载核弹头的“两弹”结合热试验,核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它又一次显示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依照“黄金十年”科技发展的迅猛之势,1966-1976年必定是大丰收的十年。但是一场“文革”浩劫席卷而来,生生切断了中国科技持续蓬勃发展的势头,与西方国家的科技实力差距也被强行拉大,直接导致了我国科技的落后状况。
在“文革”期间,林彪和“四人帮”大肆破坏社会公共秩序,对党的方针政策无理践踏,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广大知识分子,包括教师、科技人员、文艺工作者和医生,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文革”的冲击,特别是许多高级知识分子,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无辜地遭受各种残酷的迫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科技事业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许多刚刚起步的科技项目在此时完全陷入停滞状态,众多的科学家、科研人员被批斗、被关押,甚至为莫须有的罪名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但是,在这种极度的精神与肉体压迫下,周总理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在可能的条件下和范围内,努力减少和纠正“文革”的错误,同“四人帮”进行了坚决、顽强的斗争,尽自己的可能保护了一批又一批受到冲击的知识分子。而我们绝大多数科技人员也依然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深厚的责任感,冒着生命危险,顶着“文革”的恶劣环境,一面接受批斗,一面发奋工作,让我国的科技事业在百废待兴的“文革”时期依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可喜成果。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犹如星星之火,照亮了日后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道路。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一架小型战机在新疆罗布泊E空投下一个降落伞,当降落伞下降至距地面约3000米高度时,全包爆炸,伴随着巨大响声,空中升腾起巨大的蘑菇云,中国第一颗氢弹宣告爆炸成功,这也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零3个月,而当时综合国力尚属落后的中国科技人员刻苦钻研、自力更生,在短短的2年零8个月内完成了技术攻关并且试验成功。这一跨越性的时间表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自行研制的“东方红一号”随“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离开了发射台,15分钟之后由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全球。卫星上天之后,许多国际友人来我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观卫星,当时的环境条件让参观者惊呼:“‘东方红一号能诞生,是个奇迹!”
1970年7月30日,中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达到满功率,12月26日,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开始进行舾装。1971年8月,核潜艇建成并开始试航,1974年8月交付海军正式使用,此举宣告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70年12月12日,我因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的诞生地——天津712厂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
1973年袁隆平在相当恶劣的工作环境下,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用数年的时间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对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给予了一个有力的回答。正如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所言:“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并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这些让世界瞩目的科技成就,是我们的科技人员在“文革”中遭受一系列批斗、人身攻击等非人待遇期间,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振兴的责任感,克服困难、刻苦钻研得来的,可以说他们用血汗铸成了新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史上的一座座丰碑,为新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1978年3月14日,全国科技大会在首都北京召开,邓小平同志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阐明了“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从那一刻起,仿佛久旱逢甘霖的土地,滋润了无数长期遭受精神禁锢的人们的心。科学的春天从此在共和国的心脏萌芽,神州大地生机勃发。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中科院院长郭沫若用诗歌般的语言宣告着。
这次的全国科学大会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是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总动员令,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以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载入人民共和国的辉煌史册。
1985年,中央作出《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目标是在保证科技经费不断增长的前提下,既要保证基础研究和公益性研究服务的经费,同时又鼓励从事技术开发的机构和科技工作者,通过市场化手段创造收入、增加开发经费,促进科技工作更好地同经济工作结合,这即是后来归纳的“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政策方针,它标志着我国揭开了全面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为了完成这一部署,也就是在这一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第一计划——星火计划诞生了。科技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星火计划的寓意,也是中国科技的誓言。“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重点成果推广计划等五大计划也相继展开,万象更新般的局面,标志着我国科技工作新时期的到来。
1988年,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和本质属性,确立了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核心地位的理论基础。精辟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般润入中华大地,至此,整个华夏春雷激荡,春潮澎湃!我国科技工作者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经济建设主战场。
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决定》首次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国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而在这一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主席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庄严号召:全面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投身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事业。科教兴国的热潮在神州大地掀起。
1999年的8月23日,这是一个距离21世纪不远的日期,颇有些东方欲晓的味道。全国技术创新大会正是在这样的时间里,在祖国的首都绽放出迎接新世纪的光辉。“向新的科技革命进军”,这是江泽民主席代表党中央发出的号召,“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努力在科技进步与创新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赋予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更大的动力”,这是祖国和人民赋予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从那一刻起,共和国开始了昂首阔步迈向新世纪,实现新跨越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的号角响彻华夏大地,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向新的科技革命进军的精彩华章呈现在世人面前,席卷整个中华民族。
在这一幅幅壮阔的画卷中,我们一定会记住这些被镌刻在共和国历史上的辉煌时刻:
1974年8月,中国制定了国家重点项目“汉字信息处理工程”(“748工程”)。北京大学从1975年开始从事其子项目“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究工作,王选作为技术负责人领导这一科研项目。1978年8月,王选等研制成功“华光型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该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能用大屏幕整页编排组版中文日报的系统,实现由热排到冷排、由铅印到胶印的转变。该成果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1983年12月22日,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一亿次以上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型”,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在长沙研制成功。“银河I型”的研制成功填补了中国巨型计算机的空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世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行列,成为由中国科技人员自行设计的第一个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系统。
1984年3月9日,中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这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1987年9月14日,中、德两国学者在北京联手起草了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走向世界”,并于当月20日成功发送到德国。这封日后被多数人认为是中国发往国外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成为中国走向互联网时代第一步的标志。
1987年11月18日,中国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这一年成为中国移动通信元年。
1988年9月7日,中国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88年9月14日-2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导弹核潜艇在东海海域进行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并取得成功。这标志着中国继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能力的国家。人民海军也由此成为一支战略性军种。
1988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这是中国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
1990年4月,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首次成功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
1991年12月15日,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30万千瓦的核电站。
1993年,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操纵原子成功写出“中国”二字,标志着中国开始在国际纳米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993年,“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这是中国研制成功的第一台全对称共享存储多处理机(SMP),是国内首次以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通用微处理器芯片和标准UNIX操作系统设计开发的并行计算机,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多线程机制和细粒度并行。
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中国从此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
1995年4月,中国第一架超音速无人驾驶飞机首次飞行成功。
1997年6月19日,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的“银河-3”百亿次巨型计算机系统,通过国家技术鉴定。该系统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突破和掌握了更高量级计算机的关键技术,具备了研制更高性能巨型机的能力,标志着中国高性能巨型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突破。
1998年3月,国产歼-10型飞机首次试飞成功。2006年,正式列装解放军航空兵。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1999年7月7日,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注册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同年9月,国际协作组接受中国申请,并为中国划定了所承担的工作区域。2003年4月15日,美、英、日、法、德、中6国领导人联名发表《六国政府首脑关于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联合声明》,宣告人类基因组计划圆满完成。
2001年1月1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16日安全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航天英雄。
2004年12月05日,中国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宣布,三部门共同组织的SARS灭活疫苗I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自主研制的SARS疫苗是安全的,初步证明是有效的。
21世纪是以科学为第一生产力的世纪。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国家科技实力的高低成为了综合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新世纪以来,国际社会的经济、科技竞争日趋白热化,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在这种激烈竞争中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5年,胡锦涛主席提出了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口号。2006年1月9日,胡锦涛主席在全国科技人会上正式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中国科技创新的基本指标是到2020年,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第五5%。由此,“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首要的国家战略。同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称纲要)中更是明确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吹响了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角,中国的科技创新事业开始朝着新一轮红日跨步向前。
2007年,党的十七大隆重召开。十七大报告中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列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鲜明地标志着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开始进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在这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自主创新”四个字成为了我国新世纪科技工作的鲜明旗帜和奋斗目标。我国的科技创新成果在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工作下被不断刷新,显著地提高了我国的科技学术地位。并且这些科技创新成果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惠泽亿万人民。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从2005年至今,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在前一个飞跃的基础上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朝着更加辉煌灿烂的自主创新之路阔步前行。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铁路全长1956公里,最高点海拔5072米,是目前世界上线路最长、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广大的科研工作者和铁路建设者们克服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人难题的严峻挑战,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了铁路全线的建设工作,创造了我国乃至铁路建设史上的多个“第一”,成为我国继南水北调、三峡工程、载人航天之后的又一伟火工程。
2006年4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多用途歼击机“枭龙”全状态飞机04架首飞圆满成功。同年10月,“枭龙”首批01架已完成部装生产,顺利进入总装生产线。“袅龙”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多用途轻型战斗机,具有突出的机动能力、较长的航程和作战能力,以及优良的短距离起降特性和较强的武器装载能力。试飞的枭龙全状态飞机04架在O1、03架原型机的基础上,进行了气动、结构和系统的优化设计,采用了先进的“蚌”式进气道等创新技术,整体性能和综合作战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同年11月20日,“嫦娥一号”开始传回探测数据。中国国家航天局于同年11月26日正式公布了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为我国月球探测的一期工程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2006年2月9日,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一2020年)》,大型飞机被确定为“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同年3月,温家宝总理宣布,我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启动大型飞机研制项目。为此,国务院成立了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组织了专家论证委员会独立开展论证,经过6个月的艰苦工作,形成了《大型飞机方案论证报告》。2007年2月26目,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同年12月21日,中国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飞机ARJ21-700“翔凤”在上海飞机制造厂总装下线。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大飞机项目从立项开始就是朝着自主创新的道路发展的,中国人要让自己研究的大飞机飞上广阔的蓝天。此举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这条“寂寞的长跑”也必将以我们的胜利而圆满结束。
2007年12月22日,我国首列国产时速3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CRH2—300)在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竣工下线。该动车组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时速200公里技术平台的基础上,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高的动车组列车之一。它的成功下线是我国铁路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取得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铁路客运装备的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主研制时速300公里动车组的国家。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这场灾难带来了人间惨祸,也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在此次地震救援中,救援人员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和设备,争分夺秒进行搜救,为埋在废墟下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生存时间,创造了令世界敬服的救灾奇迹。地震后,我国科技人员深入地震灾区,对科技救灾展开了各种科研活动,并加以科学地反复论证,使得一系列创新救灾科研成果涌现出来。
2008年8月8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隆重开幕。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成功地在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建筑以及管理技术等等方面成功把新型的科技手段融入了奥运会的各项活动中,如体育比赛、衣、食、住、行、购物、娱乐、通讯、安全保障、管理控制等,既圆满实现了“科技奥运”的口号,使得奥运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也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近年来科技创新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果,赢得了全世界的喝彩与称赞。
2008年9月25日晚,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搭载3名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成功发射。9月27日16点43分24秒,翟志刚身着由中国自行研制的“飞天”舱外太空服在太空中挥舞着国旗,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由此昭示了中国人的足迹首次留在了无垠的太空中!可以说,他们成就的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太空飞行、太空漫步,更是中华儿女的自信和梦想,他们实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飞天梦想。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小型牌照发放仪式,确认国内3G牌照发放给三家运营商,并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由此,2009年成为我国的3G元年,中国正式进入第三代移动通信时代。3G牌照的发放将对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电信市场竞争结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9年6月4日,中国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英文简称LAMOST),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河北兴隆观测基地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LAMOST正式成为目前国际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和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它的建成使我国在大规模天文光谱观测研究工作跃居国际领先地位,为我国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许多研究领域中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奠定了基础,也成为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的典范之作。
2009年9月3日,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颁发的药品批准文号。从企业6月8日自世界卫生组织获得可直接用于疫苗生产的毒株算起,我国疫苗生产企业、药品检定监督机构、卫生疾控等部门联合作战,争分夺秒,整个疫苗研制周期仅用了短短87天,取得了令世人意想不到的研发效率。这也是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
随着“自主创新”四个字的深入人心,我国的科研工作者投入了大量精力为自主创新事业添砖加瓦,他们不仅掌握了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他们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探索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更是为今后的自主创新事业树立了标杆。我们也有理由充分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我国科技的自主创新事业会越来越蓬勃发展,将会用一个个辉煌的科技成就来一次次赢得世界的尊重与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