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让无数中国人无法忘记的非常时期。那是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疾病灾难。这种被称为“非典型肺炎”的恶魔,于2002年底在广东露面,肆虐一番之后便乘势而上,跨江越河,在北京,继而在全国,开始了它野蛮而又神秘的疯狂之旅。
非典流行,让正在建设小康的中国措手不及。由于它的神秘使一些百姓谈“非色变。而每天几十例、上百例的非典病人也不断地强击着国人的神经。他国没有先例,世界无人知晓,就连对付病魔最有招术的医学界对非典也是一头雾水,而更让医学界始料不及的是,非典首先就拿医学界人士开了刀,这一职业成了非典的第一群体受难者。
2003年4月20日这一天,是中国大陆抗击非典并取得最后胜利的转折日。在那一天,中央宣布撤消两位高级官员的职务,以示抗击非典的决心和勇气。此后,面对医学界的茫然和平头百姓的惶恐,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提出了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的要求。
科技,作为当今时代的第一生产力,又一次成了克“非”制胜的尚方宝剑。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同非典病毒展开赛跑,以超常的速度查找病毒元凶、完善病毒检测手段、研制防治药物和疫苗、开发防护装备,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为战胜非典病魔奠定了基础。
镜头一:39天锁定冠状病毒
2003年2月11日,广州传来消息:一种原因不明并且传染性强的非典型肺炎疫病,开始在广东部分地区蔓延。从次日开始,军事医学科学院就展开了一场与病魔的殊死搏斗:2月12日,曹务春和祝庆余两位专家奉命火速前往广东疫区采集非典病毒标本;2月14日下午,非典病毒标本带回北京,当晚,攻关组成员进入实验室:3月21日,军事医学科学院首次向国家卫生部报告:非典元凶为冠状病毒。而此时国际上尚无这一发现的报告。
非典病毒的发现,是科研实力与拼搏精神的结晶。一位著名老专家感叹道:1975年全球出现莱姆关节炎,科学家用了7年时间才找到病原:1981年艾滋病出现后,科学家寻找病原也历时3年。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技人员从开始课题研究到发现非典的冠状病毒仅用了39天。
2003年4月9日,卫生部和我国疾病控制中心的专家来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听取汇报,随即对非典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的研究发现给予了确认。此后,军地专家密切协作,于4月15日完成了病原体的全基因测序。4月16日,世卫组织正式宣布:非典病毒已经确认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镜头二:10分钟采集空气中的病毒
锁定病毒元凶后,科学家们迅即投入一场新的攻坚战——快速诊断。
2小时甚至1小时快速诊断试剂在最短时间内接连问世。大批检验试剂盒在临床上得以应用。
尽管如此,检测还是太慢。因为初期的快速诊断都是用抗原测抗体,而患者往往在感染2周后体内才会出现抗体。在这2周内,患者会传染多少人?我国科学家又研究成功RT-PCR检测法,患者在感染3天内、甚至刚从疫区回来,检测试剂即能明察秋毫。
自进入2003年4月以后,部分国家借口防非典,限制我国相关产品进口。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者决心迅速攻克‘食品、动植物及其产品中非典病毒检测方法”这一课题。
2003年5月7日,这项防控非典的重要技术问世。
当时,国内医药权威认为,这项新技术属国际首创。那时,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非典病毒研究,但已取得的成果都是针对临床病人的,对于食品、动植物及其产品是否被非典病毒感染,一直没有恰当的检测办法。这项成果填补了这一空白,成为我国打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保卫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的一件利器。而东南大学研制成功的一种“空气中病毒快速富集装置”,可以像鼻子一样吸附空气中的病毒。10分钟之内,可以对3升空气中的病原体进行采集,并浓缩在1毫升的缓冲溶液中。环境中的非典病毒将无处逃遁。
镜头三:高性能防护服重量一公斤半
统计表明,在感染非典的患者中,医务人员在非典职业分布中占第一位。在抗击非典中,医护人员是第一高危人群。他们需要高质量的防护装备。“863计划”的重大专项“非典型肺炎防治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制”硕果累累,一批新型防护装备接连诞生。
三明治结构的高性能防护服可以反复使用20次以上,重量只有1.5公斤,还有一定的透气性,可满足人员连续4小时使用的生理需求。抗非典病毒防护有效率高达99%以上(国家标准为70%以上)。
有脸形记忆功能的防护口罩具有呼吸阻力小,脸形适合度高和脸形记忆功能,并可随脸部肌肉动作而变形,可以有效防护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对人体的危害,对微生物的滤除率达到99%。
带隔离舱的担架为在运送非典病员途中提供医学防护,科研人员把按照人体外形制作的传染病员负压隔离舱与传统意义上的担架合为一体。舱内病员呼出的气体,经滤毒后排出舱外。
新型非典防护装备的快速研制成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我国雄厚的科技实力,一经使用,就在降低人群特别是医护人员的感染率方面发挥了立竿见影的积极作用。
镜头四:中国率先完成
SARS疫苗I期临床试验
2004年12月5日,中国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宣布,三部门共同组织的SARS灭活疫苗I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自主研制的SARS疫苗是安全的,初步证明有效。这是全球第一个完成I期临床试验的SARS疫苗,中国让世界看到了战胜非典的希望!
2003年春天,非典最严重的时刻,科技部紧急启动防治非典科技行动。我国著名实验动物病理学专家秦川教授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副所长,承担了科技部建立“SARS动物模型”“疫苗研制”的SARS科研攻关项目,组建了“SARS课题组”。
SARS病毒灭活疫苗研制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卫东说:“我们在SARS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发、生产过程中,完全采用了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手段,其中包括全基因测序、蛋白质测序、先进的提纯工艺等等,这就是为什么国际专家对疫苗的高纯度大加赞赏,称之为‘世界品质的原因。”
科学数据为专家们的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撑:36位受试者均未出现严重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实验室指标未见异常,表明疫苗具有安全性;24位接种疫苗的受试者全部有抗体产生,而且有中和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创造了条件。
“这非常不容易,因为这完全是科技创新,在SARS病毒面前,科研人员就像小学生,必须从一加一学起,一遍一遍地实验。”谈到这项成果,科技攻关组专家陈传宏十分激动,“有些人认为我国在SARS防治方面没有取得有价值的科研进展,这个成果将有力改变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