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级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班级特色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往往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文章提倡积极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关键词:班级文化;中学教育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在中学,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都是通过学校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进行的。班级的文化建设对于中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成长和成才起着重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凝聚力首先是表现在自己所在的班级里。因而中学的班级文化建设,必然要摆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上,成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学班级文化的理论思考
(一)班级文化的层次构成
同社会文化一样,中学班级文化也有三个层面,即: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心理文化。
首先是物质层面。中学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所在班课室环境的布置及对课室环境的要求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外部文化环境。这个外部文化环境是人为设置的,它从一个方面体现着一个班的精神风貌以及教育和教学的主旨。
其次是制度层面。中学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其主要内容是根据中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对中学生的德育要求,具体制定班的班规,以便具体实施对本班学生的常规管理和德育考核,同时建立一套制衡和监督的机制。在班的制度文化建设方面主要是制定和实施了操行评优的标准。
再次是心理层面。班级的心理文化建设即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它包括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在建设级级文化的时候,特别注意把“永不言败,永远进取”作为班级同学共同的价值取向。这种进取性的心理文化,同样不能靠说教,而主要是通过参与竞争,在实践中培养和形成起来的。
(二)中学班级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也就是给班级文化建立载体与平台,通过班级的文化建设,焕发在学生心灵的空间储藏着的大量的再生性资源——精神。具体而言,班级文化的功能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也是区别于其他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特征。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它所形成的一股力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班级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级文化的这种教育功能不同于课堂教育,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时刻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其次是凝聚功能。班级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在,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
再次是制约功能。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这种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班级文化对成员的这种制约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氛围制约(环境、关系、风气等);制度制约(规章、纪律、守则等);观念制约(理念、道德、舆论等)。
最后是激励功能。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构建中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策略
班级特色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往往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积极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在创造性的班级文化建设中,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使每个班级都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与特色氛围,从而以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构建优秀的学校文化,凸显学校特色。因此,在加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应以以下四个方面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一)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构建班级物质文化
学生在校生活的时空主要是在班里,班级生活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高品位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班级物质文化,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富有教育意义,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讲就是“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办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出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打造班级物质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美化班级环境。教室是学生的“家”,发动学生参与教室的布置,能在无形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如有的班主任把教室墙壁划块分割,分别承包给不同的学习小组去完成,有的班主任确定布置的主题在班里征集具体的方案,从设计采购到制作张贴都发动学生广泛参与,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团队意识得以加强;二是从环境布置中彰显班级特色。班级物质文化的构建,要渗透出极富班级特色的文化气息,如班级的口号、班规、班训、班级精神等,要贴在教室的前方,教室四壁悬挂适合班级特征的名人名言,教室四周展示学生有个性的作品等;三是办好黑板报,对黑板报的版面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自主设计版头、版面、插图,黑板报内容要围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班级的特色;四是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文化。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有一套运行良好的班级规章制度,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首先一点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规范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秩序、公平、好习惯、高效率;其次体现民主。在制定班规前,先组织学习学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并引导学生分析本班实际,找出该班的特点、长处、不足,让学生尽情讨论,充分发扬民主,通过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全班学生提供符合班级群体利益,自觉约束自己而又互相督促他人的言行指南。
(三)打造班级精神,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具有移情、承载和凝聚的功能,是所有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体现着师生共同认同与维护的理念、情感、价值取向,是规范学生行为、熏陶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建设班级文化,打造班级特色,首先应当塑造概括力强、震撼力强、号召力强的核心精神,使全体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作为班主任要结合本班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欲望,发掘学生的潜能,组织全体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精神的打造,进行宣传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取得共识,确定出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围绕班级目标,每个小组可制定小组目标,每个人也可制定出个人奋斗目标。其次是拟定班训。班训是为激励全班学生勤奋学习、刻苦自励,形成积极健康的班风而以简短的词句拟就的标语,它的特点是主题鲜明突出、简洁明快、富有教导和劝诫意义。好的班训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再次是提出班级口号。口号是一个班级工作的基点,是班级目标的浓缩,是一种激发班级同学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提得好的一句口号就是班集体的一面旗帜,它指引着班集体团结友爱,精神振奋,身心愉悦,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
(四)开展丰富的班队活动,构建班级活动文化
塑造班级精神,打造班级特色,需要通过活动来培养。班级只有经常性地开展富有班级特色的活动,班级制度才能够得到执行,团队精神建设、班风、学风建设才能够深化,班级的凝聚力、团队的战斗力和个性的活力才能够形成。
作为班主任要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开展突出班级特色建设的集体性活动,为学生搭建各式舞台,创设张扬个性的天地,让每个学生置身于合适自身发展的氛围之中,尽显风采,以此来加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作为班主任可从以下方面开展富有特色的班级活动:首先是解放思想,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活动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可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行组织、自主参与,自主评价,如有的班在中队长的主持下开展生动有趣的辩论大赛——上网的利与弊、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台上正反方针锋相对进行辩论,台下学生不时穿插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支持自己的辩手。通过这样的自主活动,明辨了是非,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其次是开展特色主题班队会。根据本班的特色文化建设主题,联系学生实际,挖掘教育资源,把握班级舆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提升班级特色文化的活动。
参考文献
[1]李文萍.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及其特征[J].教学与管理,2004,(35).
[2]董连芳.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J].教育艺术,2003,(7).
[3]李静.试论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云南教育,2003,(3).
作者简介:王俊花(1969-),女,河南漯河人,河南省镇平县柳泉铺乡初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