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平 牛朝阳 魏新田
摘要 根据10年来镇平县麦蚜发生情况的历史资料,结合气象资料、麦田综合管理技术等因素综合分析,找出了2008年镇平县小麦蚜虫重发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为今后做好小麦蚜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麦蚜;重发原因;防治对策;河南镇平;2008年
中图分类号 S435.12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173-02
小麦蚜虫是镇平县小麦上的常发害虫,常年发生量不大,危害不重,没有引起农民重视。但是,2008年由于气候条
件适宜、栽培管理措施不到位、天敌昆虫保护不够因素造成该虫在镇平县大发生,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因此,探讨2008年小麦蚜虫大发生的原因,对今后做好小麦蚜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控制蚜虫的发生危害具有积极意义。
1 镇平县麦蚜发生概况及2008年麦蚜发生特点
1.1 镇平县麦蚜发生概况
笔者对1997~2007年的历史资料进行了分析,10年来,麦蚜在镇平县中度发生1年(2002年),中度偏轻发生2年(2006年、2007年),轻度发生7年;发生面积超过0.67 万公顷的有3年,虫口3万头左右,发生危害以穗期为主。最高年份蚜量达570头/百穗(2002年),其余年份为90.0~276.5头/百穗,蚜穗率为4.48%~32.3%。发生盛期在7d以内。苗蚜除1999年较重发生外,其余年份苗蚜均为轻度发生。
1.2 2008年麦蚜发生特点
2008年麦蚜发生特点为苗蚜轻、穗蚜重、穗期茎叶上蚜虫量大,发生盛期时间长达15d左右(4月20日至5月5日)。镇平县小麦种植面积4.8万公顷,蚜虫发生面积3万公顷,重发面积1.2万公顷,因蚜虫危害小麦损失7 020t。卢医镇、王岗乡、晁陂镇等乡(镇)的一些麦田因蚜虫发生早、蚜量高、持续时间长而使小麦减产30%左右。盛期调查,平均蚜量1 275头/百穗,最高4 310头/百穗,蚜穗率57%;平均蚜量11 280头/百株,蚜株率100%,严重田块80%叶片起油,下部20%叶片发黄干枯。
2 重发原因
2.1 气候条件适宜
自然条件下,温、湿度对麦蚜发生和消长起主导作用。温度在15~25℃,相对湿度40%~80%范围内,有利于麦蚜大发生。据镇平县气象站统计,4月份该县平均气温15.5℃,月降雨量73.7mm,相对湿度73%;5月上中旬平均气温22.5℃,月降水量43.1mm,比常年少24.1mm,相对湿度42%。4月中旬降水较多,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天气干旱少雨,适宜的气候条件极有利麦蚜的发生。从镇平县中后期小麦麦蚜调查情况可以看出:4月1日蚜量46.2头/百株;4月6日平均蚜量204头/百株;4月13日,蚜量48.3头/百穗,780头/百株;4月20日,平均蚜量483.7头/百穗,最高1 015头/百穗,蚜量1 025头/百株;4月27日调查,平均蚜量1 275头/百穗,最高4 310头/百穗,蚜量11 280头/百株,最高123 600头/百株;5月5日调查,平均蚜量420头/百穗,最高5 500头/百穗,茎叶蚜量下降不大,5月中旬岗坡地的麦田已进入收获期。
2.2 品种抗虫性差
镇平县小麦品种繁杂,主栽品种如郑麦9023、漯麦4号、豫麦18-64等品种抗虫性较差,是2008年蚜虫重发的基础。
2.3 栽培措施不当
镇平县麦播时间多是由自然墒情而定,2007年10月中旬干旱少雨,因此除一部分有水浇条件的地区适期播种外,其余大部分呈两极分化趋势,最早的9月底就播种,最迟的到11月初才播种。同时,农民对小麦品种的特性认识不足,不能做到视种性适期播种,而是根据腾茬早晚、土壤墒情而定。结果一些半冬性甚至春性品种因早播,播后气温高,造成旺长,年内拔节;至1月中旬遇到降雪,气温降至-11℃,主茎多被冻死;至翌年春又重新分蘖,直到小麦收割时仍有30%植株叶绿穗青,给麦蚜提供了充足的食料。加之小麦播种期拉长相对延长了麦苗的生育期,且近几年由于播种量加大,造成麦田群体过大;施肥不合理,一味追求小麦整个生长期保持叶色浓绿,偏施氮肥及配比不合理的高氮复合肥,少施甚至不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使麦苗旺长,田间郁蔽,为蚜虫繁殖提供了有利生境。
2.4 防治措施不到位
近些年,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的多为老人和孩子;加之近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用工投入高,收益比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防治积极性;即使部分农民开展防治,因其科学防治水平不高,导致防治效果差。
2.5 天敌昆虫未得到有效的保护
2008年蚜虫盛发期田间很少看到瓢虫、食蚜蝇及蚜茧蜂等,平均每1m2天敌单位仅0.02个;而2006年、2007年虽然穗蚜量也较大,但田间蚜茧蜂寄生率在5%~10%,平均每1m2天敌单位高达1.1个。究其原因,一是越冬期遇到数年不遇的低温,且持续时间长,减少了天敌越冬基数;二是缺乏对天敌昆虫的认识,宣传力度不够,敌友不分,对天敌昆虫不但不保护,甚至视为害虫而滥加捕杀。
3 防治对策
防治麦蚜要严格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重点抓好小麦抽穗灌浆期蚜虫的防治。协调应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各种防治措施,充分发挥自然控制能力,依据科学防治指标及天敌利用指标,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品种,按照正确的施药技术,适时进行喷药防治,把小麦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3.1 加强预测预报,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超前性
由于小麦蚜虫的发生受气象条件制约大,因此运用有关气象预报资料,结合小麦品种的抗虫性、栽培制度,做好中、长期预报,在防治工作中十分重要。
3.2 加强农业防治
清除麦田内外杂草,早春适时镇压和灌水,对减轻早期为害有一定作用;选用抗蚜耐蚜丰产品种,根据品种特性,做好品种布局,适时集中播种,选择适宜播量;科学合理施肥,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推广小麦专用BB肥,增施有机肥,促进麦株生长健壮,增强抗蚜能力;调整作物布局,提倡小麦和油菜、绿肥(苕子)间作,对保护利用麦蚜天敌资源,控制蚜害有较好的效果。
3.3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合理选用农药,改进施药技术。麦田施药,推广条带喷药技术,选用对天敌安全的选择性药剂,减少用药次数和用量,保护天敌,利用天敌,促进天敌繁殖,充分发挥天敌对麦蚜的控制作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人工繁殖或助迁天敌。同时,做好宣传,普及昆虫知识,对天敌昆虫加以保护。
3.4 药剂防治
种子处理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150mL与100kg小麦种子搅拌均匀,再摊开晾干后播种。
小麦生长期主要是防治穗期麦蚜。首先查清虫情,当蚜量超过500头/百株(茎),天敌与蚜虫比在1∶150以上时,即需防治,可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10%吡虫啉1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对水喷雾。
4 参考文献
[1] 朱恩林.小麦病虫防治分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