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09-10-27 10:22李兆菊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创造性影视思维

李兆菊

面对地理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地理新课程教学活动中,强调“探索”、“发现”地理知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获得地理知识的结果,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形成探究地理科学的精神是地理学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

一、倡导“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独立自主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例如:允许学生对课本发表不同看法,准许学生与老师展开争论,欢迎学生对专家权威的理论观点提出异议……

对于学生追根究底、不依常规、不受已有知识束缚、不受书本知识局限、异想天开、不可思议的看法和问题,也要切实加以保护和重视,鼓励他们的信心和勇气,不抹杀瞬间的“闪光点”,善于捕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二、鼓励“独创己见”的自信心和勇气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查资料、找证据、求事实。千方百计论证自己的观点。例如:关于麦哲伦环球航行,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一个地方出发,一直向前走,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地方,不一定就说明它是圆球形。因为圆柱形或圆锥形都会出现同样的结果。”我即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又使学生明确任何创造和发展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要有敢于坚持真理,不惧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设置“别出心裁、别具一格”的地理问题

课堂教学中善于提出地理学科仍有争议的难题,地理课本上无现成的答案可寻的疑问,与社会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例如:“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依据”“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传统民居的开发与保护”等等。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引导他们积极思索,发表各自见解,做出自己的评价,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运用科学教学手段让影视发挥教育功能

影视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优化了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受到学校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喜爱。充分利用丰富的地理影视资源,拓展了影视教育的功能,使影视与课堂教材改革相结合。影视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的途径。影视教育的确使学生加深了对地理教材内容的理解,又获得了情感的陶冶。影视教育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挂钩,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塑造学生“自强、自立、自主、自信”人格的一种良好形式,也强化了地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提高了地理教学质量。

五、从矛盾的对立面去辩证分析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我们从矛盾的不同方面去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往往能认识事物更多的方面。在学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时,我们既要阐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又要说明大气污染使尘埃增多,可能使气温下降,产生“阳伞效应”。这样讲解,可以提高学生辨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既重结果,更重过程的创新特征的教育。我们每一位地理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灵魂和核心,树立“教学过程其实是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的观念,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不懈努力,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作者单位:河北省鹿泉市获鹿镇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创造性影视思维
影视展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思维跳跳糖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