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活力,生成精彩的语文课堂

2009-10-27 10:22王丽华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圆明园活力智慧

王丽华

摘 要:实践证明:学生富有智慧和活力地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足以影响学习结果,而单纯的讲述并不能促进学生更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关键字:自主 对话 合作 探究 开放

做教师以来,一直拥有天下所有教师的美好愿望: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一滴不漏地传授给孩子。但是多年的教学让我不得不重视这样一个现象:对于老师的殷切期望,孩子们不一定领你的情。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精彩,学生却在课堂里惜字如金,有的甚至昏昏欲睡。

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我们的语文课呢?慢慢的总结了一套经验。

一、力做智慧型的教师,全局把握课堂

长久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充满智慧的,尤其是语文教师更显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时代在呼唤我们要力做一名智慧型的语文教师。

曾经看过窦桂梅执教的《圆明园》案例。教师与学生进行了一番文本间的对话之后,引入了这样一个课外的真实的材料:因为清朝皇帝不满外国使者不行跪礼杀了使者,这激怒了外国侵略者,导致了英法联军要火烧圆明园,两次洗劫了圆明园。可是中国人龚橙——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是火烧圆明园的帮凶,是他带的路。而且在军阀混乱时期,又有军阀再次洗劫圆明园,以至于圆明园现在只剩下几块残垣断壁。接着教师问学生:让我们再次正视圆明园的历史,难道你的心中只有愤怒吗?

许多同学的表情都很复杂,他们的发言更是发自内心:“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我悲愤!悲愤的是我们自己的少数人怎么会这样!我的心里好像被插了几刀,很难过。”……

最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圆明园在自己心中的形象后,小结:“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有着5千年文明的中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杀到京城?圆明园烧掉的究竟是什么?毁灭的究竟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也许今天的学习只是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门,希望大家从这扇门出发,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这才是这两节课的学习的真正的目的。”

二、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放飞学生思维

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并且从儿童的视角来关照我们的教学,是新课程语文课的起点。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创造条件来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放飞学生思维,培养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第二册《识字一》,遇到了“万物复苏”这个词,由于事先准备了许多多媒体课件,同学们很容易地就从画面上感受到了这个词的意思。突然一个学生提问了:“老师,刚才您说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可是为什么我们学校的几棵树却在这几天总是掉很多叶子?树木不是在秋天的时候才会掉叶子吗?”有几个同学还随声附和:“是啊,我还在地上经常看到许多从树上掉下来的小花呢!”甚至有几个同学还小声地讨论起来了。“噢,原来他们说的是我们学校的几棵香樟树。”这时,我还听到有一个同学说道:“香樟树的老叶子真像我的妈妈,总是把好的东西留给我……”虽然学生年龄小,但是他们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充满着个性、灵性,闪耀着创造光芒和智慧火花的。

三、创设有活力的环节,生成精彩课堂

语文,来自生活,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预设有活力的环节,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把文本的学习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整合起来,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

《春天在哪里》是一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课,在上这堂课前,我准备了大量的多媒体材料,把许多春天的情境融入到课堂中,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而且都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春天,有的还能够用上书本中刚刚教过的短语。这时,我眼睛落到了教室外的小花园,我对同学们说:“今天天气多好呀,外面的景色多美!小朋友能不能自己去找找春天呢?”这下,同学们可高兴了,像小鸟一样飞出了课堂。

学生在接触大自然后,真正体验到了春天的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因此设计有活力的环节,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是生成精彩的语文课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总之,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和互动的舞台,这个舞台时刻挑战着教师的智慧,教师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各样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创设有活力的环节,培养有个性的学生,这样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的生机。

参考文献:

北京市特级教师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解放南路小学

猜你喜欢
圆明园活力智慧
梦回圆明园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活力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