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对学生的情感传导

2009-10-27 10:22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情感妈妈数学

张 燕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代课堂教学的第一原则是对学生的尊重和深沉的情感传导,即对完整健全人格的追求和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过的时候,知识才能融及人的精神世界。”情感是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必定伴随着情感的活动,在课堂上愉快的情感体验可使学生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因此,教师行为要为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服务。

一、情感的诱发

以趣诱情,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课堂上教师扣人心弦的开场白、精彩的结尾、幽默的故事、创新的方法都能使学生情绪处于兴奋状态。如在教“小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借助童话故事作为开场白。猴妈妈带小猴去春游,刚出门小猴就向猴妈妈要甘蔗吃,猴妈妈说:“先给你0.5米!”小猴撅着嘴不吭声。猴妈妈知道小猴嫌少就改口说:“那给你0.50米行吗?”小猴仍然拉长着脸,请求猴妈妈:“再多给点儿!”猴妈妈爽快地说:“那就给你0.500米吧!”这下小猴高兴得眉开眼笑。故事讲到这儿老师还没发问,大家都兴奋得抢着说:“小猴中计了!其实,0.5米、0.50米与0.500米的长短是一样的。”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数学内容的情境,顺利地过度到“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学习上。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兴趣的持续保持,使自己的课达到“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在”的境地。这样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会随之不断升高,学生会不自觉地喜爱你的课,期盼着下一课的到来,日积月累,学生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情感的投射

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根据学生的情感迁移特点,课堂上我以满腔的热情关爱每个学生。对“走神”的学生多提问,如果学生答非所问,先让学生体面地坐下去,然后抓住学生积极反应的时机,再让他们好好地表现;对“粗心”的学生让他多板演,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让他多交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开小灶”给予耐心的指导,对数学尖子给予更多的机会让他更好的表现和发挥。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以微笑、点头、欣赏的目光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不忽视、不嘲笑,并给予热情指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以教师的一片深情化为更多的理解去赢得学生的心。教师只有创设这种平等、尊重、宽容的和谐环境,学生才会有心理的“安全感”,才能排除戒备心理,意识到老师在真诚地帮助他,使他们感到不学好数学就辜负了老师的一片苦心,从而使学生聪明的“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教学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情感的融入

教师须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冲动,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小学课本中编入了大量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数据、统计材料和数学史料的例题、习题和插图,恰当地运用这些数据资料和插图,寥寥数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而且也能增添数学课的情趣。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时,教材配备了一幅人民英雄纪念碑插图,我先引导学生观察纪念碑的宽、厚、高,然后让学生计算出体积,再让学生想象这座纪念碑是多么雄伟壮观。学生一算一想,一股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市庆丰小学

猜你喜欢
情感妈妈数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