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证代考”促进五年制高职语文口语目标教学初探

2009-10-27 10:22王伟生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王伟生 王 宁

摘 要: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以证代考”,是指以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代替语文课程期末考试,以资格证书换取语文课程学分。作为促进五年制高职语文口语目标教学的有效手段,实施“以证代考”,可以充分发挥目标导向功能,以测促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最终实现“一张文凭多种证书”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语文 以证代考 口语目标教学

近年来,“以证代考”引入五年制高职语文口语教学,充分发挥“以证代考”的导向功能,以测促学,初步改变了五年制高职语文口语教学被视为薄弱环节的现状,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以证代考”的界定

“以证代考”是指以国家的职业资格和社会的技能鉴定认证代替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课程结业考试,其实质是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以满足职业岗位(群)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以证代考”是指以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代替语文课程期末考试,以资格证书换取语文课程学分。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国家考试,是依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和测试大纲,评价个人掌握普通话规范程度和运用普通话能力的一种语言考试。

二、“以证代考”的基本途径

1.教学目标具体化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其具体技能而言,主要包括三个主要方面:(1)社会语言能力,即灵活运用功能变体的能力;(2)语篇能力,即掌握不同的语篇类型,用语言做事的能力;(3)策略能力,即运用交际策略达到既定交际目的的能力。五年制高职语文口语教学应紧紧围绕交际能力这几方面的内容,将“以证代考”纳入教学计划,把《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和测试大纲变为“教学目标”,把《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和测试大纲内容变为“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环节有机结合,培养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使他们能正确、得体、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2.教学内容系统化

从制订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着手,以五年制高职语文应用能力和国家“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为依据,按照“一体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及其相关教辅材料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一句“人间如梦”,而通行本都作“人生如梦”。

到底是“人生如梦”还是“人间如梦”?翻看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注释,该课选自1956年中华书局出版唐珪璋主编的《全宋词》。查找《全宋词》及其《宋词鉴赏辞典》《宋词三百首》等既有“人生如梦”,也有作“人间如梦”的。因为资料限制,笔者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大方。

北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八“诗词改字”上说“向巨原云:‘元不伐家有鲁直所书东坡《念奴娇》,与今人歌不同者数处,如浪淘尽为浪声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人生如梦为如寄不知此本今何在也?”由此可见,东坡所作当为“人生”而不是“人间”。只是将“人生如寄”改作了“人生如梦”,这是诗人出神入化的化用之举。古诗十九首有这样的诗句“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曹丕也曾写到“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三国·魏·魏文帝》善哉行)宋书乐志三作“人生若寄”。人生如寄意思是人的生命短促,犹如暂时寄居世间。因此,我认为苏轼一词中只能是“人生如梦”,这符合当时的用词习惯。

其次,从词语义项的角度来看,“人生”和“人间”是不同的:“人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人的生存和生活”人生是一个为自己而创造的过程;人生是一个让自己发光发热的瞬间。而人间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人间是人和人之间,是你和我之间。人间好,你的人生才会好,你才能活得踏实、活得没有疑惧。最起码不会疑神疑鬼,不会有那么多的恐惧。所以我们说要预约“人间净土”,而不是说要预约“人生净土”。你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经营得非常好,经营得非常多姿多采,在家关起门来自己做一个好人;所以我们说“人生如梦”,而不是“人间如梦”。

第三,从苏轼创作本词的背景和词的主旨来说也应是“人生如梦”。《赤壁怀古》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即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的第三年。是年七月,苏轼游于黄州城外的赤鼻矶,面对如画的江山,缅怀古代的英雄人物,凭吊之间,诗人心情激动不已,遂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千古传诵的名篇。这首词歌颂了祖国壮丽的山河,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追慕向往,以无限深情,塑造出周瑜这个雄姿英发,丰采绝伦的英雄形象,并以周瑜自况,寄托了自己建功立业的伟大理想。可是,当作者从神游回到现实中时,他所面对的,却是自己非罪获谴,远谪荒州。早年华发而一事无成的冷酷现实。这不啻是对诗人理想的一个绝大讽刺!正因为如此,全词结尾发出多情应笑我这样痛苦的自嘲,和人生如梦这样悲哀的长叹,可以看出,这首词以热情讴歌心中的理想始,以抒写内心理想破灭的痛苦终——这样一条思想主线,在词中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在全词的结尾,“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一句,就应当是这一线索的必然衍生:诗人洒酒于大江之中,正是理想的破灭悲哀哀悼,为心之破碎而长歌当哭!

怀古类诗词虽是怀古,其实是借古人写今人,抒发诗人的个人之情。苏轼贬官黄州以后,明显受到佛家思想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他的弟弟苏辙也曾指出,苏轼自“谪居黄州……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崖也。”(《东坡先生墓志铭》),可见苏轼贬谪黄州之后,由于特殊的遭遇,的确有过出入空门,濡染佛释的经历,他的思想也明显受到过佛家的影响。我们今天看苏轼黄州时期的诗词,也确有一些表现出“归诚佛僧”,“身心皆空”虚无空幻的色彩。如“心困万缘空”(《安国寺浴》),“人生如梦”(《赤壁怀古》),“世事一场大梦”(《西江月》)。“事到头都是梦”(《南乡子》)。所以,苏轼在《赤壁》中,完全有可能受佛家思想的影响。用“人生如梦”来抒写内心的悲哀,亦不足为奇。词人追慕周瑜的英雄业绩同时也引发了自己的感伤。周瑜年轻有为,而自己年近半百,却贬谪黄州,功业无成,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怎能不感慨万分?因此“多情应笑我”的“笑”是作者从“故国神游”中猛醒后无奈的自我解嘲式的苦笑,对英雄人物的向往在两鬓斑白、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人生如梦”道出了词人对光阴易逝、人生苦短、报国无门的焦虑感。命运多舛、远谪他乡,使词人的身心受到前所未有的煎熬。他的“一樽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祭奠自己的英雄梦。这首词尽管着力于周瑜形象的勾画,实际上指向的还是现实世界中词人自己的身世感慨。

综上所述,苏教版将苏轼一词最后改为“人间如梦”是不科学、不恰当的。最后一句应该如通行本所作为“人生如梦”。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第六中学两翼”的思路构建了五年制高职语文知识教学和实训体系:“一体”就是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关键的职教理念构建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体系主体;“两翼”就是大专学历教育的文化知识结构与“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职业资格标准。课程体系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目标定向出发,构建适合职业能力训练的模块。

3.教学方法多样化

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和测试大纲,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融“教、学、做”为一体,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灵活训练形式和扩大训练内容,如采用“就地取材”式的口语训练材料如普通话、朗读、复述、对话、演讲、辩论和“情景即兴”式的有话题限制的口语训练,如现场口头解说、口头作文、讨论、结合爱好理想定位话题等形式,充分利用课堂的发言和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口语潜力;多用典范的口语交际实例给学生实在的示范,从讲授知识转而传授方法,强调规律,培养能力。

4.教学过程形象化

为适应传声技术、人机对话的发展,采用CAI课件、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模拟仿真软件等多种方式组织实训教学,注重对学生口语能力进行系统严格的训练,通过模拟仿真等手段,让学生拟定针对性实训方案,快速提高普通话口语水平。

5.成绩评价科学化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状况,以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考核评价为重点,制定了目标定向教学考评体系。考评体系由“阅读、写作、口语”三大模块组成,定位于能力本位,赋予模块的灵性,凸现应用特色,三足鼎立而又共成一体。

五年制高职学生学期语文总成绩评定的范围、权重和方式简表

该评价体系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

三、结语

口语教学在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在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个环节中,“说”的价值和作用越发突出。“以证代考”搭建了五年制高职语文口语教学从理论知识到具体实际运用之间的一座桥梁,具有强烈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敏华.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双证融通”三个着力点.中国教育报.2007年09月27日

2.王宏启,戚文革,王鹏.论职业教育实行“双证制”的必要性与措施.教育与职业.2006(20)

作者单位: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