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中的兴趣教学

2009-10-27 10:22范晓双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现象化学情境

范晓双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以此激发出无穷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状态,变得愿学、乐学,这也是发掘学生学习潜能的先决条件。

化学实验本身具有生动、新奇、鲜明的特点,对学生极具吸引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这种不持久、不稳定的直接兴趣,老师在实验教学中还应通过实验现象来分析和引导学生,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究本质。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化学教学成为一个生动活泼、有声有色的互动过程。

一、生活实际引兴趣

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威感。把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有利于巩固已有的理论知识,使已充实了的学习兴趣更加旺盛起来。因此,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常识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为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现象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但又存在疑惑的。比如,臭氧层空洞、酸雨的形成、煤气中毒、人工降雨等等。教师可以在导言中提出这些日常现象,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二、创设情境激兴趣

知识具有情境性,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实际运用中的可能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授课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们可以结合死狗洞的故事:某人带领猎犬举着火把进入人迹罕至的山洞里,不久猎犬死亡,当人蹲下查看时,火把熄灭,也感到头晕气喘,于是赶紧站起来逃走。通过故事的讲述,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

三、化学实验增兴趣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化学实验千变万化的现象是激起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种种新奇的实验现象,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沉淀生成、燃烧、爆炸等,都会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进行积极的思考、推理、想象,探索其中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扬化学之长,积极创造实验条件,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对于教材中涉及到的演示实验,除部分操作复杂、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由教师在课堂上单独演示外,可把那些仪器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效果明显的改为随堂实验,或由学生上讲台操作。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与众不同的乐趣。

四、积极情绪助兴趣

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绪,应表现在对待学习活动、活动内容、教师组织实施的形式与方法等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情绪。化学中的一些概念和理论抽象、枯燥,假如教师对这样的教学内容处理失当,则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厌学就会引起课堂常规管理的失效。因此,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生动,幽默风趣,才会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使整个教学过程处在一种积极的氛围之中。

总之,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作者单位: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现象化学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