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课堂

2009-10-27 10:22李国伶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新课程情境探究

李国伶

新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我国教育改革又一次深刻的变革。新的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灌输式的讲授,强调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自己探索发现特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模仿与记忆某些知识,应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头脑里产生探究欲望。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过程就是主动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尽量做到: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结论让学生自己概括。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时,学生学习了周长的特征以后,很容易想到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怎样算。教师引入课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总结。学生大胆探究、创造,自己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取了探究的快乐。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因此数学学习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方法,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能动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现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已被我们的教师采纳,在解决探究性问题或需要实践、操作的环节上,我们的教师常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如:学习“千克、克”一课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使学生获得“千克、克”的明确概念,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在小组成员操作、记录、观察、分析、讨论的过程中,使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能被学生具体感知。

合作是对个人有限的弥补,探究是人的本能。在合作中向同学学习,在合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讨论中分享彼此的智慧,这些都清晰体现了小组合作的重要作用。

谁说数学课堂就是“一人讲全班听”的严肃场景?如若将理性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们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中,又何愁学生不爱学、不动脑筋呢?让我们“蹲”下来,寓教于乐,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创设出种种轻松的学习情境,一定会收到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

三、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教学中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设计的。因此,活动情境的设计,必须要符合儿童的认识特点和兴趣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小学生学习数学之前,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有善于思考的大脑,他们喜欢有童趣的、有挑战意义的素材。多媒体技术正好实现了两者的和谐统一,他管理的信息不仅有文字,还包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可以让某些信息适时再现、隐去、定格、放大、特写,也可以根据需要快速、准确地作图。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创设教学情境,也可以把一些图形、体题目的分析过程预先存储在电脑中,课堂上适时展示。这样极大程度上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师调控教学信息的能力。另外,利用多媒体信息,可以创设协作和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亲自体验,从而明白:任何知识都是通过人们的艰辛努力发现和探索得到的。如在教学“9加几”的口算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打出一个运动场景,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生龙活虎的比赛场面,来吸引学生入“场”。接下来把主景放在看台上的饮料上面。提出问题:有多少盒?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之后请一些学生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他们说出自己喜欢那种方法。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以肯定。接下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踢毽子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要求学生从图中找出解决问题所需的数据,解决问题的条件。引导学生讨论、计算,然后鼓励学生从画面上提出新的问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信息环境,学生变传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地探索学习,从而体会到作为一个研究者、发现者的快乐。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多相互动、动态生成的“活”的课堂。

作者单位:河北省香河县刘宋镇大田小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情境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