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2009-10-27 10:22徐凯捷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生物环境老师

徐凯捷

大家知道,人的生活离不开环境,如果脱离了环境,我们是无法生存的。在生物学科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意义重大。对初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也是生物新课程的特点之一。生物新课程构建了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新体系,它把课程目标中提高科学素养落实到实处。将环境教育有机地融入生物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环境道德和环境行为。

一、进行环境教育是生物学科的特点

当前,我们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比较重了,假如专门开设环境教育课,难度是很大的。为此我们应该从《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要求出发,走课堂渗透为主,课外实践为辅的路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老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环境教育内涵,在不增加学生负担,不打乱课堂完整性的情况下,把环境教育贯穿其中,是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的有效手段。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与环境有关的内容。如,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的防治等。由此可见,利用生物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分析环境问题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所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进行环境教育是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也是使学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生物课程渗透环境教育,还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养成善于合作、关心负责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生活质量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利用生物教学对初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途径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根据生物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生物教学和环境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那么,如何以教材为载体,将环境教育融于生物教学过程之中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看法,供各位参考。

1.在生物教学中要渗透环境教育

目前的初中生物教材中,包含了很多与环境有关的内容:直接涉及的就有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草地“三化”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水体污染加剧,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大气污染严重;城市生活垃圾“白色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防止温室效应等内容。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要紧紧扣住污染和防止污染这一关系,不但要讲深讲透,而且要教好教活。

2.利用各种生物实验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环境相关的课外实验。如:环境因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水质污染对金鱼取食的影响等等。这些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和认识水平。在每次学生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对实验时所产生的废物不能乱放、乱倒,必须倒入废液缸中或规定的地方。因为这样做不但保护了环境,也使学生从自己的实际行动形成环境道德和文明习惯。

3.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要联系实际

联系实际进行环境教育,不宜由教师单纯地说教。我们应该组织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进行社会调查、专题讨论等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养成,每天从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搜集环境与生物有关题材的资料,并及时地结合到日常教学中去。因为,这样做可使学生真正感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真正感到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4.在各种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因为环境问题是综合性的,也是实践性的。所以,老师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时,必须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有效果,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思考人的作用和责任。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并不能只停留在宣传教育上,而应落实在行动中。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涉及了相当多的与环境相关的问题。例如,节约能源(用太阳能)、少用一次性塑料袋、节约用水用电、防止室内空气污染、分类处理垃圾等等。如果我们所教育的每位学生,都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的环境状况就会逐渐得到改善。通过活动,学生的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实践能力肯定会得到提高。

总之,人与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单位:通州市北兴桥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生物环境老师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第12话 完美生物
环境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