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

2009-10-27 10:22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图形创新能力技能

刘 星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现在归纳出以下几点:

1.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和一个重要因素。

2.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3.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4.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5.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

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6.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

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在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广西贺州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图形创新能力技能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分图形
找图形
画唇技能轻松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