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飞行
1964年,美国人道格·恩格尔巴特先生发明了鼠标,他也被誉为“鼠标之父”,从鼠标诞生至今已经有45年的历史。期间,虽然它的基本操控方式与设计之初并无太大变化,但是内在的定位方式,却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革,而每次变革便会带来操控体验的改变。
机械鼠标:1968年12月9日,道格·恩格尔巴特在全球最大的专业技术学会IEEE上,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只鼠标——一个木质的小盒子,带有一个按钮,里面还有两个相互垂直的滚轮。由于这个小家伙像老鼠一样拖着一条长长尾巴连线,被戏称为“Mouse”,鼠标因此得名。
早期的鼠标都是机械结构的,从最早的纯粹机械,到后来的机械加光学的光机引擎大约经历了30多年的进化历程。而其中有大约18年是属于光机鼠标的统治时期,在进入光机时代之后,鼠标应用的便利性以及实用性开始凸现。尤其是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时代之后,鼠标的作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机械到光机的演变,基本上都可以看作是快速发展之前的积累。而真正代表鼠标设计巅峰的则是随后的光学时代。
光电鼠标:光电引擎是光学引擎的鼻祖,也是为整个鼠标行业做出显赫贡献的技术。光电引擎技术始于1999年,微软公司技术代号为IntelliEye的第一代光学引擎的推出,标志着光学时代的来临。而凭借诸如易清洁、重量轻以及兼容性强等众多优点,光学引擎轻易地实现了君临天下的目的。这种革新可以说是颠覆性的。相比之前和之后的任何一次进化都更为彻底,因此统治了市场长达18年的光机引擎也就彻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如果说鼠标的诞生被列为计算机诞生以来最重大事件之一的话,那么光学引擎替代光机引擎的革新则可以被列为鼠标诞生以来最重大的一次技术进化。
近几年,各家厂商的旗舰级光电鼠标是游戏外设领域的佼佼者。在它们诞生初期,凭借强大的性能以及对游戏鼠标垫的良好兼容性,完全统治了市场,并且对整个电子竞技行业也有促进作用。而随着新产品的不断推出,这些原本处于鼠标行业顶端的产品,通过不断降价进而成为了中端市场性价比出众的产品。这些产品活跃期恰巧是游戏鼠标市场最繁荣的时期,无论从对市场的贡献、用户口碑还是产品自身的性能,它们都是一个时代的经典。
激光鼠标:激光引擎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让鼠标兼容更多种的工作表面,使鼠标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但测试发现,这种号称20倍于光电引擎兼容性的技术,其实际性能并非像宣扬的那么优异。尽管它可以使鼠标在诸如地板、瓷砖等表面上工作,但对于多种经典鼠标垫却表现出了排斥陛。罗技G5也因为对玻璃鼠标垫的不兼容在2005年被玩家所诟病。虽然之后厂商通过刷新固件以及增大光头工作功率等多种方式力图进行补救,但也仅使得罗技G9X这款产品实现了良好的兼容性,而绝大多数激光鼠标兼容性差的问题却始终未得到改善。
激光引擎的尝试,如果从大众办公的角度来看,是没有问题的。但从技术革新的角度来说,不能应对高端游戏应用需求的缺陷,就代表了它的失败。这也直接导致了本应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光电引擎又硬撑了3年,与光电引擎时期经典产品林立的繁荣景象相比,有代表性的经典激光鼠标却显得屈指可数。
蓝影鼠标:经历了激光时代的失败之后,我们再次迎来了新一次的技术革新。有所不同的是,这次的革新显然有着更充分的准备,以及不重蹈覆辙的技术积累。更重要的是带来这次革新的又是微软。随着蓝影fBlue Track)技术的开发成功,微软再次成为了业内的执牛耳者。采用蓝影引擎的鼠标,不仅可以对付诸如玻璃、地毯、大理石等表面,而且也可以完美兼容所有经典的鼠标垫产品,在激光引擎的失败之后,蓝影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后记
相比其它电子产品,经过45年发展的鼠标行业在技术革新上显得有些迟缓。不过鼠标毕竟只是电脑的外设,它的发展完全是根据电脑应用方式的改变而进化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电脑应用形式并无太大进化的时期,鼠标的设计研发,也只能局限于传统概念。但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体感技术的引入,相信会带来更加彻底的操作革命。相比未来的产品来说,从激光引擎到蓝影引擎的过程也只能算是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