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2009-10-26 09:34张典兵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校园

张典兵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生命和灵魂,也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营造一个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的发展。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校园文化的核心和本质是精神的和超功利性的,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潜藏着巨大的德育价值。重视并努力实现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对于拓展和加深学校德育的内涵,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1价值引导功能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是社会主义学校的根本任务和教育理想。校园文化就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和教育根本任务的指向,通过启发:熏陶和引导,匡正师生的价值取向,激发师生内在的工作和学习动机,弘扬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文明端正的行为方式,推动学校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的实现。校园文化能对师生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用,也能对学校本身的价值取向和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活动起导向作用。这是因为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就建立起了自身的价值系统和规范标准,如果师生或学校在价值和行为的取向上与校园文化的系统标准产生悖逆现象,校园文化就会进行矫枉纠偏,引导其回归正确的轨道。

2人格塑造功能

师生完整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是学校德育教化过程以及师生在知、情、意等方面自我内化过程的结果。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生存和发展的特定环境,覆盖了学校运行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在这个环境之中成长和发展的师生,长期接受校园文化理念体系的熏陶和影响,必将在身心上打下深深的烙印。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对这一理念体系产生认同、共鸣和依恋。校园文化铸人造魂的作用必然体现在师生的人格特征上,一百多年来,多少从校园中脱颖而出的民族精英、仁人志士,正是其中优秀的、典型的代表。

3情感激励功能

校园文化是一种内在的规范力量,往往能产生一种激励机制,使每个成员的进步都能得到赞赏,贡献都能得到奖励,由此能激励学生为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而刻苦学习,不断进取,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外部动力为内部动力;同时,也能使教师为实现自身价值和学校发展而勇于牺牲、乐于奉献。以此为前提,校园文化使学校形成了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

4行为约束功能

校园文化主要是一种软约束性文化,其约束作用主要表现为:校园文化使信念、价值观等在师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只要外部诱因信号一发生,即可得到积极响应,从而形成一种行为规范来约束师生的行为,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这样形成的有效的软约束,可以减弱各种硬约束对师生心理的冲撞,缓解自治心理与被治现实形成的冲突,削弱师生的心理抵触,从而在校园内形成默契、和谐与统一的良好氛围。

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实现

1赋予校园物质文化以德育内涵

校园文化的外显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物质文化。例如,校园景观设计。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科技楼、文娱体育活动设施,学校绿化、学校园林景观布置、雕塑、展板、橱窗、黑板报、壁画等。这些无声的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物质文化有“强制”的德育功能,像景观设计,它能“迫使”学生领会它的含义,如会议大厅的严肃庄重和体育场馆的朝气蓬勃、轻松活泼等,都能令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与行为。学生在与其反复“对话”中不断得到塑造,有助于形成相应的文化价值观念。校园绿化良好。校舍美观干净,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教室人数适中,采光明亮;教学手段科学而丰富;生活设施理想而又方便;实验设施齐备;校园摆放的花草、悬挂的标语、名人简介及各班窗台上摆放的各有特色的班花等,它们背后都隐含着教育者的潜在价值观,呈现出浓郁的人文气息,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起到陶冶情操、激励人心的作用。这是一种“其来也渐,其化也速,其入也深”的心理熏陶,引导学生通过对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解读,使其直接与各种景观建立起了整体的关系,从而获得其教育意义,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念,产生情感态度的“再体验”。学校的校园文化、人文精神,在无数次“视界融合”中,也会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不断建构。

2重视校园精神文化的价值引导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是隐性的、深层次的、无形的和抽象的。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灵魂,学校的人员结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师德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灵魂。是向社会散播优秀文化的播种机。教师的行为、道德是否与社会公德相符甚或高于社会公德的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是否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文化知识结构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由此形成的个人魅力是否能对学生产生良好影响,等等,这些往往是影响学生思想行为及其价值取向的最根本因素。公德意识是学校精神文化的表象,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效果,可以从师生员工的个体行为体现出来。大到面对困难时的舍生取义、无私奉献,小到日常的一个动作、一句承诺、一次宽容等,都可以体现出人的公德意识。人文环境,包括学校的领导作风、民主意识、紧张活泼的校园氛围和教职工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心理状态及人际关系等,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形成起着巨大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3彰显校园制度文化的道德意蕴

学校制度是实行规范管理,引导和约束师生行为的规则体系。但是,如果制度得不到大家的认同,人们就会阳奉阴违,按照另一套潜规则行事。这时,制度文化代表的就是大家共同遵循的潜规则,而不是学校制度本身。只有制度被人们广为接受,使制度显规则与行为潜规则一致,学校的制度文化才是健康的。这种转变不是自发完成的,往往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德育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学校制度,特别是各项纪律规定,往往是道德规范在不同情境中的具体化。因此,在制定这些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师生广泛参与,经过充分的讨论,确保制度建立在坚实的道德依据基础上,使学校成员对它的道德意义有着清晰的认识,并在实施中对它的道德价值加以充分表述和彰显,这样就会使遵守制度与师生的道德需要发生联结,从而变成师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行动。

4注重校园行为文化的榜样示范

校园行为文化具有特殊的渗透性,其包含的行为准则、价值观等精神因素时常融于学校的校规校纪,弥漫于整个学校,渗入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因此,它能潜移默化地约束、作用于学校全体成员,使他们自觉规范言行,进而达到使学校组织行为规范化、学校效能最大化的目的。每一个组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其优秀的代表人物,他们可以称得上是组织的“英雄”,“英雄人物”也是组织行为文化的重要内之一。学校组织中也不乏英模人物,例如,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他们都是学校树立的榜样和典范。每一位英模人物都有一段英模事迹,学校对这些英模人物的表扬,对这些英模人物事迹的宣传与赞颂,就成为学校故事传说的一部分。校园文化的许多基本的信仰和价值观都被表达在故事之中。这些故事把校园文化从一代传给另一代,它们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思想品德的形成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师生校园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