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南如:梅兰芳访苏的推手

2009-10-26 03:02杜清华
世界知识 2009年17期
关键词:梅兰芳苏联

杜清华

吴南如外交生涯的重要一笔是在苏联书写的。梅兰芳于1935年4月访苏,轰动苏联文艺界,成为中苏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吴南如频繁出席各种活动,真正充当了使者的角色。当然,他的外交成就远不只在苏联。

山东问题独树异议

吴南如(1898M975),字炳文,江苏宣兴人。幼年非常聪慧,“幼读四书,九岁能文”。14岁,吴南如进入江苏省立第五中学学习。1915年,吴南如考取北京大学政治及法律科预科。翌年,吴南如进入北洋大学,时人回忆吴南如“读法科而有文才,作《津门杂咏》六首刊于《北洋季刊》,师生们读之交口称赞”。1920年,吴南如从北洋大学法科毕业。

1921年,吴南如与林白水、胡政之等人创办《新社会日报》。当时山东问题成为举国关注的热点。吴南如以“天生”为笔名撰写了很多与社会舆论相左的社论,尤其是吴南如认为中国应该与日本进行直接交涉,要是交涉不成,再提交国际会议也不迟。此论一出,时人侧目,也引起时任外交部长颜惠庆的注意。颜惠庆借胡政之拜访之际打听“天生”为何人,胡政之就介绍颜惠庆和吴南如会面,颜吴双方自此结识。

1921年底,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北京政府针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前例,决定全力一搏。颜惠庆负责筹备、组织中国代表团,并提出了“要多用新人”。由于颜惠庆经常看到吴南如的时政文章,就让吴南如以咨议名义出席华府会议,吴南如由此进入外交界。吴南如在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团12名咨议中位列第五,专门负责与外国代表的联系和沟通。华盛顿会议结束后,吴南如留居美国。

受到颜惠庆重用

1922年9月,颜惠庆组阁邀请吴南如回国,担任国务秘书。但随着颜惠庆在政坛的暂时失意,吴南如也随之辞职,并与颜惠庆一起到了上海。

当时发生了极大损害中国主权利益的金法郎案。该案缘于协约国对中国参加一次世界大战的允诺:若中国参战,庚子赔款可延缓五年偿付,到1922年已经期满五年,列强要求中国1923年1月起照付庚子赔款,其中法国要求以金法郎偿付庚子赔款。如果中国屈服于法国淫威,就要损失海关银6200万两。在这场历时三年、全国瞩目的风波中,吴南如与颜惠庆走动频繁,不仅受令向法国驳斥其无理要求,而且极力为颜惠庆辩解。在金法郎案中,吴南如充当了颜惠庆的智囊和心腹。

1925年10月26日,关税特别会议召开,全国举行抗议活动。11月3日,吴南如代表时任关税会议委员的颜惠庆出席了下午的会议,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随即颜惠庆被任命为驻英公使,推荐吴南如为驻英使馆一等秘书,后颜惠庆未就任,吴南如则赴英上任。

英国是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也是最早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列强,加上当时英国制造的“万县惨案”等数起血案,激起国内民众的反英浪潮,引起汉口和九江收回英租界的群众运动。吴南如主要协助有关人员配合国内与英国当局交涉。1929年,吴南如在驻英使馆任满回国,担任国民政府外交部条约委员会委员兼欧美司司长,稍后担任外交部简任秘书、国际司司长。1932年7月任外交部情报司司长,在中国外交界的地位不断上升。

推动中苏文化交流

吴南如外交生涯的重要一笔是在苏联书写的。1932年底中苏邦交恢复后,颜惠庆担任驻苏联大使,特别邀请吴南如担任大使馆参事。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出于抗日需要,以开展中苏文化交流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形成了30年代中苏文化交流的高潮。驻苏期间,吴南如在促进中苏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4年5月,徐悲鸿到苏联举办中国近代画展,为了办好此次画展,吴南如不仅赠送徐悲鸿钱物以备急用,而且还进行了周全的考虑,费尽心力,精心筹划,使徐悲鸿画展在苏联取得极大成功。

掀起中苏文化交流高潮的是梅兰芳访苏。早在1934年3月,苏联对外文化协会艺术部主任齐尔略夫斯基在与吴南如交谈时,偶然得知梅兰芳即将赴欧洲访问,途中要经过莫斯科。齐尔略夫斯基告诉吴南如,苏联艺术家们早就仰慕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希望梅兰芳能在苏联登台献艺。此事由吴南如和戈公振传达给了梅兰芳。梅兰芳于1935年4月访苏,轰动苏联文艺界,成为中苏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吴南如频繁出席各种活动,真正充当了使者的角色。吴南如的堂妹、小说家吴崇兰在《二哥吴南如》一书中写道:“二哥随颜大使在莫斯科时,都是致力于增进中苏邦交,并为中苏文化交流而努力。”除此以外,吴南如还促成苏方在南京举行版画展览,并赠送名画给中央博物院,而中方回赠苏方《四库全书》一套。

吴南如使苏期间,由于颜惠庆大使认为国民政府对苏交涉不力,在未获政府批准的情况下回国休假,直到1935年2月21日才启程续职,这给吴南如提供了展现外交才能的舞台。中苏关系在20世纪30年代正是多事之秋,双方在中东路出售、新疆问题、外蒙古问题上交涉频繁。参事是仅次于大使的职务,吴南如作为大使馆二把手,不得不担起重任,代行大使一职的许多事务,为争回国家主权竭尽全力。

苏联出售中东铁路后,吴南如受命持文到苏外交部抗议。苏外交部长拒不接见,吴南如只见到政务次长,政务次长扬言铁路归属有待中日战争结果,“要是中国胜,中东铁路就拿去,我们不要一分权利,因我们已卖掉了”。吴南如坚持要求记录上述语句,以为将来交涉路权作证明之用。同时,吴南如还就外蒙古独立问题与苏方进行交涉,成为中苏关系史上重要人物。

出任丹麦公使

1936年12月,吴南如出任中国驻丹麦公使。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国民政府一面苦撑待变,一面对驻外大使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同情与援助。吴南如在丹麦积极奔走,宣传中国抗战,争取国际外援。

当时国内经济十分紧张,吴南如还是竭尽全力,“硬着头皮,与各国使节周旋酬酢,馆舍务求美观,车仪务求整洁……外人见之,始而惊疑,终而认识中国的伟大,决非可以一战屈服者”。吴南如的努力粉碎了“欧洲一般国家都以为中国军事财政即将破产”的传言。

1940年6月,法国败亡,欧洲局势剧变。7月,在德国公使的干预下,丹麦政府改组,亲德法西斯分子参加政府,丹麦与中华民国的关系渐行渐远。1941年7月,纳粹德国承认汪伪政权。8月20日,法西斯丹麦政权也随之承认汪伪政权,中华民国和丹麦断交。当时的丹麦国王一再对吴南如说:“我们虽然政治上有冲突,我们私人间还是朋友。”吴南如则认为:“这是没法忍受的冲突,也是不可饶恕的冲突,朋友做出来的事不合乎义,朋友之义也就没有了。”吴南如毅然决定回国。

然而,欧战正酣,交通阻隔,回国多有不便,吴南如借道美国回国。不料他乘坐之船刚到美国旧金山,“适逢珍珠港事变,交通隔绝,归国无门”,吴南如只得暂时折返纽约,入哥伦比亚大学做研究。吴南如虽不得已暂时滞留美国,但仍体现其民族气节,坚持爱国立场。

1946年,吴南如作为中国代表团顾问参加巴黎和会,继续为国家利益折冲樽俎。当年10月,国民政府派吴南如到瑞士担任公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瑞士于1950年1月17日予以承认。在此前夕,吴南如曾致信颜惠庆,说准备“经纽约回国”,后因情势变迁,没有成行,成为憾事。

笔耕不辍

吴南如在公职生涯中非常注重学习。1922年,他参加华盛顿会议后,入美国华盛顿大学深造,学习法律。1926年,出使英国时,他在工作之余进入伦敦大学进修,与当时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做讲师的老舍交往甚密。吴南如1941年借道美国回国时,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做研究,快要完成博士学位时,被外交部召回任礼宾司司长。

吴南如在不断学习的同时也勤于笔耕,由于他多年从事外交,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先后撰写了《欧洲外交史:国际组织》、《联合国内中国代表权问题》等著作,为学者们研究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1975年,吴南如病逝于美国华盛顿,终年78岁。

猜你喜欢
梅兰芳苏联
梅兰芳评传
熊佛西对梅兰芳的纯艺术批评与梅兰芳的隔空回应
细微见知著,守正出新章——评《梅兰芳·当年梅郎》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
抗日战争期间苏联在华军事顾问及其作用
对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