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盛典

2009-10-24 04:33林玉华
北京文学 2009年10期
关键词:毛泽东

1949年的开国大典为什么选在10月1日下午3点举行?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升起五星红旗的自动装置是由谁提出并设计的?庞大复杂的组织筹备工作如何?1949年的开国大典虽已过去60年,但它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历史魅力。在金秋十月举国上下隆重庆祝建国60周年之际,林玉华撰写的报告文学《开国盛典》,为我们再现了当年激动人心的历史场景。

中央成立开国典礼筹委会

1949年,形势的发展出乎人们意料地迅猛。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国民党百万大军。解放军占领了蒋介石的总统府后,青天白日旗从总统府的旗杆上砍落下来。

一个旧时代结束了。

新政协筹备会在已解放了的北平顺利进行。筹备会常务委员会推选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下设6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拟定参加新政协会议的单位及代表名额,起草新政协组织条例、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大会宣言,拟定国旗、国徽及国歌方案等工作。

6月末,中共中央派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向斯大林通报中国革命的形势、新政协筹备会的情况和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等问题。斯大林对中国同志指出,你们已经具备了掌握政权的一切条件,打算何时成立新政府?要掌握时机,防止帝国主义可能利用所谓“无政府状态”进行干涉。刘少奇立即打电话向中央和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很重视斯大林的谈话,中央决定把原定1950年元旦庆祝开国的日期提前进行,随即加快了成立联合政府的步伐。

关于国名,在新政协筹备会开幕时,毛泽东曾使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这一称谓。与会代表、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先生提出质疑,认为“人民”与“民主”涵意重复,焉有人民而不民主哉?是“人民”而非“专制”,是“民主”而非“君主”。最后,大会经过民主讨论协商,确定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此前几个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主要人员配备,还需要同民主人士商量,但“周恩来是一定要参加的,其性质是内阁总理”。为了抓紧落实开国大典的组织工作,中央于7月下旬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筹备委员会,彭真(中共北平市委第一书记)、聂荣臻(副总参谋长兼华北军区司令员和平津卫戍区司令员)、林伯渠(新政协筹备会代理秘书长)、李维汉(中央统战部部长)为副主任。筹委会拟定开国大典包括三大项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

(三)各界群众游行活动。

毛泽东说:开国第一次阅兵一定要搞好

在周恩来的直接组织下,开国典礼筹委会成立了阅兵游行总指挥部,由聂荣臻担任总指挥,杨成武(第20兵团司令员)、唐延杰(华北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唐永健(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训练处处长)、刘仁(中共北平市委第二书记)、肖明(北平市总工会主席)和肖松(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北平市委书记)为副总指挥。总指挥部下设阅兵指挥所,杨成武兼任指挥所主任,唐延杰兼任副主任,统一负责受阅部队的调度指挥。

聂荣臻作为总指挥,向阅兵指挥所的同志反复强调:我们这支军队走过雪山草地,从金沙江到黑龙江,从长白山到南海边,英勇作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胜利。在这次阅兵中,一定要展示出人民军队步调一致、军容严整、英勇无畏的精神来。

杨成武是一员猛将。两个月前,杨成武接到中央军委的紧急电令,由大同前线赶赴北平。在中南海,周恩来向他传达了军委部署,分析了蒋介石企图利用海、空部队的优势,袭击天津、秦皇岛一线,进而直逼北平的形势。谈了即将筹备新政治协商会议和建都北平的有关设想,指示第20兵团既要担负起保卫新中国首都的任务,又要组织好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杨成武深感肩负的担子重大而又光荣。

距离开国阅兵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杨成武、唐延杰先后走访了正在北平出席作战会议的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兼南京市市长刘伯承、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陈毅,还走访了国民党政府东北军的几位老将。当时在北平的苏联军事专家组,也为阅兵的组织工作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杨成武、唐延杰受命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在筹委会的直接领导下,主持起草《阅兵典礼方案》,包括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阅兵程序、阅兵礼乐,以及受阅前的训练等内容。阅兵仪式分为两个部分,即“检阅式”和“分列式”。检阅式是指受阅部队在静止状态下,接受阅兵司令员的检阅;分列式则是指受阅部队在行进状态下,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人民代表的检阅。

参加受阅的部队是:

一、海军代表部队由安东(今丹东)海军学校和华东军区海军各一个排编成。

二、陆军代表部队由步兵第199师、炮兵第4师、战车第3师、骑兵第3师和独立团及步兵第207师第619团编成。其中战车师辖摩托化步兵团、装甲车团、坦克车团,骑兵师军马1979匹。

三、空军代表部队由华北军区航空处负责落实,报中央军委批准后实施

鉴于北平刚刚解放,社会上的散兵游勇和敌特活动十分猖獗。因此,围绕着阅兵的地点问题,阅兵指挥所提出了两套方案:

一、在市区中心的天安门广场举行。天安门城楼做主席台,可以容纳全体政协会议代表。便于组织,交通比较方便。不足之处是:东、西三座门宽度受限,不能按正规展开宽正面分列式;安全保卫任务比较繁重。

二、在西郊的西苑机场举行。半年前欢迎党中央进入北平,有过一次阅兵的经验;机场跑道宽阔,分列式可按正规展开,安全较好保证。问题是:距离市区太远,往返交通困难。

8月中旬,两个方案综合利弊,同时上报中央。

在半个多月时间里,周恩来反复权衡,终于下定决心。9月2日,他用毛笔在《阅兵典礼方案》上签署了意见:

毛主席总司令刘少奇阅:

日期在政协闭幕后政府成立之日。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阅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兵司令员请朱德同志担任。

中南海西岸,有一座绿瓦飞檐、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始建于清朝末年,原名叫仪銮殿。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豪华的殿堂被烧成瓦砾,后来又在原址上建起了“佛照楼”,中华民国初年改名为怀仁堂。一天,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在怀仁堂召见阅兵指挥部主要人员,听取了聂荣臻关于阅兵仪式的基本设想,接着由杨成武汇报了阅兵典礼的实施方案。毛泽东眉宇舒展,心境宏敞,深深地吸了一口烟说:

“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告诉同志们,一定要搞好!”

走出中南海,杨成武、唐延杰又一次来到了天安门前,抓紧“阅兵方案”的落实工作。他们的耳边久久回荡着毛泽东的嘱托……

大典前夕的天安门广场

1949年8月,北平市第一届各界代表会议作出了修整天安门广场的“决议”。北平市委书记彭真、市长聂荣臻对此非常重视,责成市政府建设局提出“修整计划”,并承担这项紧迫的任务。

昔日的天安门广场曾是皇苑禁地,纵横呈“T”字形。长年来由于军阀混战,日寇占领,兵荒马乱,无人治理,偌大的广场上杂草丛生,蓬蒿满地;天安门两侧的平地上垃圾成山,尘土飞扬;城楼北面通往午门的地方堆满了砖头瓦砾;金水河淤泥堵塞,水腐发臭;千步廊御道上坑洼不平,肮脏混乱,两旁摆摊吆喝的、打拳卖艺的、卜命算卦的,挤撞不堪。夕阳西下时,一队远行的骆驼,拖着沉重的脚步,在叮当的驼铃声中风尘仆仆地走过……

遵照北平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达的指示,建设局局长曹言行、副局长赵鹏飞披挂出征,进行动员,明确修整天安门广场的任务是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随后,集中主要技术骨干,抽调519名职工,调集优势的工程机械,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青年团北平市委组织了6000多名青年团员和学生,自愿到广场参加义务劳动,运砂搬石,平路填坑。全市工、农、兵、学、商各界人士都积极予以配合。

天安门城楼顶上的茅草荆棘清除掉了,露出了金黄色的琉璃瓦;

城楼上的圆柱油漆一新,广场四周的宫墙进行了补砌和粉刷,斑驳的墙体重又裹上了红色的衣裳;

聂荣臻发布命令,成立清运委员会,规定凡是出城的车辆必须捎运一车垃圾。

东、西三座门之间和往南延伸的中华路(千步廊)全段,多年遗留、堆积的渣土、垃圾和障碍物被清除掉了,破损的青石路面修补好了,铺装沥青石渣路面1626平方米,平垫碾压出54000平方米、能容纳16万人的大广场;

园林工人沿长安街栽种了树木和花草……

公安总队和中央警卫团为了迎接党中央进驻中南海和全国政协会议的召开,组织了两个团的数百名官兵清理垃圾、挖湖掘淤,甚至从湖中还挖出了一些子弹、手榴弹和枪支。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奋战,仅中南海的垃圾和湖里的污泥,就清运出3000多车次。“太液秋风”重现昔日“燕京八景”的皇苑风光……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受尽屈辱的天安门和脏乱的北平城,经过整容变了模样,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在勤政殿宣布就职

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当晚在怀仁堂举行盛大宴会,代表们纷纷向毛泽东敬酒,周恩来生怕毛泽东喝醉,影响明天的开国典礼,便主动上前替主席答酒。宴会结束后,毛泽东回到丰泽园,当夜,菊香书屋内灯火未熄。毛泽东笔走龙蛇,斟酌修订即将向全世界发布的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直到天将破晓。

周恩来从天安门广场巡视回来后,又一次把电话打到毛泽东的卫士值班室:“主席睡觉了没有?”

“还没有啊!”值班卫士李银桥回答。

周恩来在电话中急切地说:“你们要想办法催促他休息么,下午两点还要开会,3点钟还要上天安门。”

李银桥走进烟味很浓的毛泽东办公室,轻声地把周恩来的电话报告给他,并劝道:“主席,早点休息吧!”

毛泽东把文件处理完毕,然后活动一下筋骨,才上床休息。

时针指向午后1点,值班卫士准时轻轻地叫醒毛主席起床。毛泽东折起身子,揉揉惺忪的眼睛,还随口哼了两声京戏,顿时精神起来。

这时,卫士李银桥拿来从王府井一家制装店(雷蒙服装店的前身)定做的黄呢子礼服。料子是叶子龙秘书送去的美国将校呢,专门请著名服装裁剪大师王子清师傅为毛主席特地量身定制的,当时毛泽东把它视为“军衣”。毛泽东穿在身上,抻平理顺,看上去更显得伟岸挺拔,大气凛然。

午后2时整,毛泽东坐车到达通往瀛台的白玉石拱桥,步行走进勤政殿。

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等国家领导人已在这里集合。毛泽东主持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宣布就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第1号《公告》。

《公告》在讲到选出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时,原稿简略为“陈毅等56人为委员”。张治中委员当场提出:这是中央政府的正式公告,应该把所有委员的名字都一一列上,因为这样更能体现中央人民政府是真正实行新民主主义的联合政府,对国际国内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如果把这些人“等”掉了,就没有这个气势了。毛泽东听了后,晃了晃手中的《公告》稿,连说:“这个意见好!”马上吩咐中央办公厅工作人员把其他55位委员的名单补齐,临时别一张纸条加在《公告》上。

毛泽东之所以欣然接受张治中的建议,其中是有道理的。因为中共中央早已决定并再三宣布: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建立联合政府;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新当选的人民政府委员会的56名委员,代表了联合政府中不同的阶级成分和经济成分,他们都是在社会上有着广泛影响的代表人物。当时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为争取民主自由而奋斗的知名人士,以及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各方面实力人物,都尽在其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之际,及时向全国、全世界公布和宣传这些代表人物的名单,标志着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是真正实行新民主主义的联合政府。

毛泽东选在勤政殿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就职仪式也是别有深意的,他提醒政府的每一个委员和工作人员:人民的政府要“勤政为民”。

2时50分,出席会议的主席、副主席、委员步出勤政殿。毛泽东见到年长的先贤、民主革命元老,都一一上前握手。

这时,周恩来走过来问:“主席今天睡好了吗?”毛泽东摇摇头,风趣地说:“我们打了这么多年的疲劳战,打出了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是建国第一天,又是一个疲劳战。”毛泽东稍停了一下,招呼大家登车,接着又说:“咱们的一生就是打疲劳战吧!”

周恩来接过话头:“这是高效率的疲劳战,三年解放战争,消灭了敌人八百万,建立了盼望已久的新中国,这个效率还不高啊!”

周围领导人都笑了,毛泽东自己也欣慰地笑起来。

随后,毛泽东等领导人乘车出中南海东门,从故宫西华门南拐至阙右门,再往南直达天安门,登上了城楼的一百级台阶……

自动升国旗电钮的秘密

一个月前,天安门广场的布置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当时的华北军区和平津卫戍区司令部设在位于德胜门内、什刹海西岸的庆王府。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张致祥接到开国大典筹委会的命令,从庆王府驻地急如星火地赶到天安门城楼后面的西朝房。他被指定负责天安门广场的布置任务。

张致祥首先召集了一个“诸葛亮会”,邀来了北平市建设局、电业局和军委电信总局的专家、工程师,请大家出主意、提方案。当谈到升国旗的事项时,像一滴水飞进油锅里,炸开了热烈的讨论。

“升旗的旗杆要竖立在广场的中央。”

“在旗杆下设两名升旗手。”这是最初的方案。

据说,近代清朝政府的“黄龙旗”、辛亥革命时期的“五色旗”和南京国民党政权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都是由人工升降的。就连苏联莫斯科红场的国旗,及至联合国大楼外面的旗帜,也都是由升旗手拉动旗绳操作的。

“国旗是新中国的标志,要由毛主席亲手来升!”有人提出别出心裁的想法。

“城楼离旗杆那么远,毛主席怎么可能从城楼上走下来升旗呢?”

“有办法。”一位30岁出头的年轻军人打着手势说:“可以设计一个自动升降器,把控制开关放在天安门城楼上。到时候毛主席一按电钮,马达就可以带动红旗上升了!”

“好主意呀!”张致祥眼睛刷地一下亮了,“回去赶快搞设计。先拿出方案来!”

这位提出电动升旗的年轻军人是军委电信总局接管旧联勤总部电信机械修理厂的军代表,名字叫李岩。来开会前,王诤局长找他打了招呼:“新中国要成立了,交给你们一项光荣任务。你们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创造性地完成好!”

军代表回到工厂,立即召集苏冶、杨明、刘迪、杜文元等技术人员研究设计,翻找电器元件、水银开关,加工材料,并进行模拟试验。初战的成功给他们带来了喜悦。

新政协筹备会副秘书长齐燕铭和北平市人民政府秘书长薛子正,对电动升旗的方案都表示同意。“方案”上报周恩来,很快就被批准了。

市建设局接受了国旗旗杆和电器设备安装施工任务。经过市建工人们的日夜奋战,新中国第一座国旗旗杆在广场中心的青石御道上竖立起来了。旗杆的顶端呈球状,里面有正反方向自动开关,用1马力的马达作动力,采用电机变速传动、电磁限位器控制方法,红旗升到顶端或降到一定位置,电路自动断开。经安装调试,升旗电动控制良好,所需时间符合要求。嗣后,从旗杆底座引出一对电线,沿着青石御道的石缝敷设,过金水桥,顺着天安门城墙角,伸向城楼主席台。

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和宋庆龄、李济深等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

在毛泽东面前,竖有一个半人高的金属三角架,顶端有一颗红色的按钮,一条导线通往广场上的旗杆。

此时毛泽东神情庄重,两眼闪射出深邃的光芒。他用力摁动了升旗的电钮……

瞬间,汩汩的电流启动了广场旗杆下的马达,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庄严雄壮的旋律,一面巨大的国旗,像一轮早晨的太阳,冉冉升上了天空。

毛泽东望着缓缓上升的五星红旗,禁不住脱口喊了一声:“升得好!”

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升起,开国大典的礼炮声响了。隆隆的28响,响彻云天。

向全世界宣告

隆隆的礼炮像报春的惊雷,在天宇间激荡回响,把开国大典隆重、庄严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毛泽东主席神情肃穆。他迈着稳健的步子走到麦克风前,环视了一下广场上沸腾的人群,平缓了一下呼吸,用他那浓重而激昂的湘音,庄严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顿时,广场上欢声雷动,红旗、花束、彩扎卷起了波涛。“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委员、代表们,看到广场上30万群众恢宏热烈的场面,许多人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紧接着,毛泽东主席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现在人民解放战争业已取得基本的胜利,全国大多数人民业已获得解放。在此基础上,由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们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业已集会,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于本日在首都就职,一致决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施政方针……同时决议:向各国政府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特此公告。

这声音,从天安门城楼上“九头鸟”广播喇叭里传出来,激起广场上30万军民雷鸣般的掌声和海啸般的欢呼声……

防敌突袭的指挥联络

阅兵前夕,聂荣臻总指挥下达了一道严格的命令:万一遭遇到敌机空袭时,要服从命令听指挥,不到炸弹临头,部队都一律要保持阵容,保持队形,避免广场出现混乱。

刚刚建立革命政权的北京,社会治安情况还相当复杂。闲居的皇室,下野的军阀,流亡的政客,蛰伏的汉奸,以及封建把头、地痞流氓均混迹于市。尤其是国民党残余的反动势力僵而未死,蠢蠢欲动;秘密潜伏下来的敌特分子还在暗中进行活动。几个月前,敌特分子纵火破坏北平电车厂,烧毁电车、厂房。已经逃亡到广州的国民党政府还不甘心他们的失败,先后派出多批B-24重型轰炸机窜入北平、上海及沿海城市实施空中袭击或骚扰。

近半年来,在北平市委和军管会领导下,市公安局重拳出击,连续破获了入城以来第一宗妄图进行武装暴动的“张荫梧集团”案,打掉了血债累累、滥杀无辜、奸淫抢掠、伺机暴乱的王风岗匪徒团伙,收缴枪支4798支、子弹42万余发,及地雷、炸药230余箱,为开国大典清除了隐患。在政协会议期间,凡是中央首长、民主人士经过的路上,公安、警卫部队都设立了便衣岗哨,有的还化装成三轮车夫、修鞋匠、水果摊贩等,担负联络和警卫任务。一旦有敌人破坏,他们将不惜用生命捍卫大会和委员、代表们的安全。

开国大典的时间定在下午3时举行,就是为了预防国民党飞机的轰炸破坏。因为,如果国民党空军的飞机下午来偷袭,由于作战半径太长,晚上就有可能因能见度差而无法返回了。当时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人民解放军还没有掌握制空权。因此,为了保障开国大典的顺利进行,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总参谋部和阅兵指挥所作了一系列精心准备和严密部署。

军委电信总局派出一支执行特殊任务的特遣无线电队,由无线电总台艾平为队长,携带SCR284电台和V101报话机,专门配属阅兵指挥所使用。总局无线电处副处长傅英豪在对艾平交代任务时说:“特遣无线电队的任务就是保障开国大典阅兵游行的应急通信。如果遇到敌机轰炸、敌特破坏,致使有线电通信中断之时,即由你们接替通信指挥。”傅英豪随即带领艾平到几个定点的位置现场察看,确定在天安门城楼下东侧的红耳房和金水桥华表下设立中心台,在东单、三座门、前门、西单各设一个分台。沿着受阅部队排列的长安大街,每隔一二百米设一名步话机联络员。

10月1日早晨,周恩来又在林伯渠、罗瑞卿等人陪同下来到天安门阅兵总指挥部。在简单听取了聂荣臻、杨成武汇报后,周副主席关切地问:“一旦敌机进行空袭,如何保障有效的指挥?部队通信灵不灵?”

军委电信总局王诤局长回答:“参阅部队建立了专用通信体系,经多次预演,检验情况良好。”

“天安门和广场的通信线路、广播线路、升旗线路有没有迂回备用?”

“有。”王诤局长答道:“全是多设备、多线路、多迂回,并配备了抢修分队。”

“供电中断了呢?”

“主要设备配置两台备用发电机。”

“有线电全断了呢?”

“紧急组建了特遣无线电队可以立即接替。”

“电台已经展开了吗?”

“各台已经就位,试机情况良好。队长兼中心台台长艾平就坚守在这里。”

周恩来严肃地点了点头,又转向聂荣臻、杨成武说:“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要确保指挥畅通,不间断!”

与此同时,在北京饭店楼顶上设置了航空指挥电台,并与南苑机场建立了专向联络。为了防止敌人的空袭骚扰,在东大桥、良乡、通县等处设立了防空指挥电台。看不见的电波交织成警惕的天网,护卫着首都的上空。

朱德总司令驱车检阅

“阅兵典礼开始!”天安门广场的喇叭里传来大会秘书长的声音。

阅兵司令员朱德特地穿了一身新做的黄呢料军装,头顶“八一”红五角星帽徽,胸前佩戴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驱车从天安门中间的门洞出来。战争年代,这位叱咤风云的总司令习惯着一身士兵的灰布军衣,腰间束一条旧的黑皮带,双膝下打着一对绑腿,两脚蹬一双草鞋,恰似一个农夫老汉,眉宇间露出质朴的笑容……

朱德乘坐的“检阅车”缓缓驶过金水桥。这里是“天街御路”,从前只有皇帝坐十八抬大轿通行。而今,这位佃农出身的人民军队统帅,乘坐当时被认为是最高级的美式敞篷轿车,威风凛凛。

阅兵总指挥聂荣臻乘车从东三座门进入,迎候在金水桥南的东华表下,向朱德郑重敬礼并报告:

“受检阅的陆海空代表部队均已准备完毕,请总司令检阅!”

当时由于阅兵车上没有无线电话筒,军委电信总局事先派人在金水桥畔石狮子前设置了固定的有线电话筒。聂荣臻向朱德报告的声音,通过“九头鸟”扩音器放大出去,在广场上回荡。

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队和老百姓》《保卫胜利果实》等军乐的鸣奏中,朱德由聂荣臻陪同,同乘一辆敞篷车,出东三座门,沿着东长安街、缓缓驶过受阅的八十几个方队。一排排锃亮的绿色钢盔下面,闪动着一双双敬仰、忠诚、亲切的目光。

朱德把右臂伸向前方,向全体指战员问好:“祝同志们健康!”

指战员们齐声响亮地回答:“祝总司令健康!”

总司令振臂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三军将士山呼海应:“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统帅和士兵此呼彼应的背景下,还有一段不为人们知晓的插曲:

猜你喜欢
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毛选》第五卷缘何未能在毛泽东生前出版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毛泽东对叶剑英的深情厚望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毛泽东的生日宴会都上些什么菜
政治家的身高
电视连续剧《开国领袖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