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质量的思考

2009-10-24 05:49胡鹏程
今传媒 2009年9期
关键词:孟非现场报道电视新闻

叶 丽 胡鹏程

摘要:民生新闻是“从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本文从如何提高这类节目的新闻质量上展开了论述。

民生新闻的异军突起,掀起了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第三次革命浪潮”,成为我国电视新闻领域的又一道亮丽风景。下面我谈谈对如何提高“民生新闻”质量的几点想法。

1、特约记者网络的建立是做好民生新闻的首要保证。

一般来说,记者采访到哪里,就应该把信息网络扩建到哪里,建立记者网络的作用一是扩大新闻线索,得到更快,更新的新闻;二是沟通与受众的联系,具体讲,建立记者网络包括这样几项工作:

1)同采访对象保持联系。同采访对象保持联系对于记者来说是搞好连续报道的纽带。

2)同通讯员理顺关系。同他们理顺关系对于记者来说是保持新闻线索来源的重要渠道。通讯员就是负责某个部门、单位新闻报道的具体人。

3)同受众搭起桥梁。同受众搭起桥梁对记者来说也是了解情况和增加信任感的重要一环。具体讲,在工作中应受理好受众来信、来电。现在DV设备的普及率在逐年上升,且民间有一批DV爱好者在纪录片拍摄上原汁原味,他们用平民的视角审视新闻事件,再加上他们分布在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各个地区,他们在不同的社区不同的乡村捕捉着鲜活的新闻,好似一张无形的网,而编辑部就象网上的纲,每天在不停地撒出、收拢,对于观众他们坐在家里,每天都可以看到时效性强、现场感、贴近性都很强的本色新闻,何乐而不为?

2、增加现场报道

现场报道是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手持话筒,将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向观众做口头叙述,同时通过拍摄展现现场动态和环境。

在民生新闻中更要突出“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现场报道能够非常直观地将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现场情景,将记者在现场采访、报道的真实过程和富有动感的现场气氛,都采用客观实录的方法,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让观众强烈地感受到现场特有的气氛。

一条新闻如果没有现场报道,就像一道菜没有加任何调味品一样,平淡而无味,尤其对于民生新闻来说要想持续吸引观众,现场报道不容忽视。当然没有现场报道也是新闻,但绝不是好新闻,绝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成功的现场报道,同期声应该是贯穿电视新闻的始终。所谓同期声,是指在同一时空里,记者在采录图像符号的同时所记录的声音符号,它与图像符号是同步的,观众的观其真人真景的同时,也听到真声真音。同期声的运用,更能增强民生新闻的纪实性,增强观众“亲自所闻”的效果。

3、民生新闻应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具体而言就是节目运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对人性、人权的尊重,体现出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人类共有的同情心,包括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生存的精神空间往往出现“钢筋水泥”般的坚冷,人们收看电视新闻时,除了接受住处以外,往往还希望得到情感的认同、慰藉和温暖,并且在关注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中得到某些启迪和引导。因此,电视新闻尤其是民生新闻就要更注重对观众情感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体贴”,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

要使民生新闻有更多的“人文关怀”,记者首先应具有一种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意识,把自己置身于人民大众之中,置身于社会变革之中,置身于历史发展之中,怀着理解、尊重、公正之心,以真诚的目光关注人,关注生命,关注自己生存的环境,才能在节目中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在具体的操作中,如果我们在题材内容、拍摄镜头、播报、后期制作等各个环节多加注意,可能在人文关怀上会做得更好。

4、主持人从“播”到“说”

“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不仅要能播,而且要能“说”。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现在的时代已不是故事的时代,而是讲述的时代,故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讲故事,用什么方式讲故事。我们常常为某些主持人即兴主持时能妙语联珠而喝彩,殊不知,这些都不是一时的小聪明,而是渊博知识的自然流露。古人写诗有“长期积累、偶尔得之”之说,主持人的许多临场妙招,都是平时积累的结果。灵感是存在的,但灵感只产生于有知识基础的头脑中,这犹如机遇只被有准备的人抓住一样。例《南京零距离》的主持人孟非,原本只是一名记者,但是,他在平时的工作中善于积累,再加上广博的知识,常常出口成章,自然引起了台领导的关注,而将《南京零距离》民生新闻主持人的重任交给了他,孟非果然不负重望,一夜成名,被南京人亲切的称为“市民的儿子”。虽然获得了如此高的荣誉,孟非并没有因此而骄傲,在每天的《南京零距离·孟非读报》之前,他都要勤勤恳恳地收集各种报纸资料,加以消化、分析,常常在直播节目中说出独辟蹊径的评论,让观众大为折服。主持人要能“说”,还应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因为写是说的基础,两者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

采编播合一是未来主持人的发展方向,这也给民生新闻的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参与节目制作的全过程,熟知每一处细枝末节,才能在节目中更好地“说”,从而“说”得更好,以自己独特的个人主持魅力吸引观众。

我们欣喜地看到,电视不再是一台发号施令的机器和宣传的工具,电视的话语权逐渐向下转移到群众手中已成一种趋势,电视日趋向其本质回归。继民生新闻之后,不论哪一种电视节目独占鳌头,民生新闻的亲敢色彩、本色表达和先进的传播形态都值得其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④《电视新闻》叶子、刘坚,第51页

⑤《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梁一高,第497页

猜你喜欢
孟非现场报道电视新闻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浅谈现场报道在广播电视中的运用
浅析中国出镜记者现场报道发展历程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新闻现场报道中细节的捕捉及运用
吃货"孟非:台前当名嘴,幕后做"面霸"
垫高自己的智慧
简论电视新闻的记者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