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文
隆务寺
隆务寺,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镇。隆务镇西南角山底下有数十座经堂、佛殿及数以千计僧舍组成的佛教园林建筑群,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藏传佛教寺院隆务寺。隆务镇由该寺而得名。“隆务”系藏语,意为农业区。隆务寺,藏语全称“隆务大乐法轮洲”。在安多地区,其规模、地位、影响仅次于甘肃省拉卜楞寺和青海省的塔尔寺。
隆务寺的经堂、佛殿等建筑宏伟壮观,装饰华丽,文物丰富。经堂内供奉明朝皇帝赏赐的释迦牟尼等塑像数十尊,造型精美,庄严肃穆。保存宗喀巴大师法衣一件,高11米的宗喀巴大师像,底座周长26米,通体贴金,上下周围镶嵌金玉宝石,更显得金碧辉煌。还有夏日仓一世至七世的衣钵,成千上万件的法器,精美的壁画、堆绣、唐卡等艺术品,浩瀚的佛教经卷典籍,成为青海省一处佛教艺术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隆务寺晒佛规模宏大,每次晒大佛,方圆数十里的群众均来礼佛。正月十五日的转弥勒佛活动也热闹非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十六日跳欠活动,更是庄严中带有几分节庆气氛,法王舞和马首金刚舞皆分五场,约两小时后结束,这种活动既带有浓厚的说教意味,又有鲜明的青藏高原舞蹈艺术的色彩,远近僧俗群众都以一睹这一活动为快。
隆务寺的建筑颇具藏族风格,整个寺院坐西朝东,所处地势平坦而宽阔,背山低矮而陡峭。由于隆务地区藏汉族杂居,建筑物亦多为藏汉合璧式。大大小小的经堂、佛殿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寺周筑有五米高的围墙,在东西和南面开有两处山门,门楼上建有嘛呢经轮,飞檐斗拱,状似城楼。寺北有八座佛塔,称作“如来八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八大功德而建。寺后山坡依山势建有夏日仓活佛的夏宫,寺内北侧有90余院僧舍,独家独院,排列有序,围墙皆粉以白色石灰,使之与当地民居有明显差别。
远远望去,隆务寺飞檐斗拱与堡式红墙融为一体,琉璃瓦与镀金宝瓶饰交相辉映,一片金光灿灿。这座闻名遐迩的藏传佛教寺院曾一度遭到毁坏。1980年12月,该寺作为青海省重点寺院首批开放,州县人民政府对该寺的恢复与重建工作十分重视,先后多次拨款,又得到当地群众的捐助,将该寺的天女殿、灵塔殿、观音殿、文殊殿、曲哇殿、时轮院、显宗院及密宗学院等一大批建筑物陆续修复。七世夏日仓于1979年圆寂后,为安放其灵骨,专门修建了一座新佛堂,殿内正堂供有七世夏日仓的灵骨塔,塔高10米,外包镀金铜皮,塔身镶满珍珠、宝石、玛瑙,价值连城。现隆务寺已基本恢复原有规模,重现昔日风貌。
相关链接:
独具风韵的隆务镇老城区
隆务镇老城区位于城镇西片,隆务寺南侧。这里地势较低,为隆务河西岸的一级台地。新城区位于隆务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两台地相差近三十米,老城区为原县治所在地,占地面积略小于新区,是青海省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区之一,是感受古代高原生活和体会青海地方风土人情的宝贵场所。
隆务老城区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公元1765年前后,临夏、兰州、循化、保安等地回汉商人常到隆务寺一带经商。夏日仓六世活佛为了顺应民意,动员周围群众在隆务河西岸圈地百余亩,建设商人居住地,分上下街,南北城门各一,将散住在周围的商人安置,当时称“克哇加曲”,意为80家商人。
从建筑来看,同仁县城保存较完整的非宗教古建筑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其中主要是旧式民居以及一些商住合用式建筑。建筑风格主要为青海地方乡土式与不同民族形式的融合,其中汉式符号语言最多,传统庄廓布局也有体现。其它民族的建筑语言符号主要在门口及细部处理上有所应用。
从道路布局来看,严谨中不乏灵活,既有Y字型交汇,又有随地形变化而进行的自然弯曲。充分反映出古人适应自然、因地制宜的睿智匠心。
从人文角度看,老城区汇集了不同民族、不同职业的本地老居民。目前老城区民族构成主要为回、汉、土、撒拉、东乡族等。从行业看有半农半牧者,有小型商业经营者,小型加工工业者及少量纯农和纯牧者。这些数代居住在这里的老居民是民俗风情、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老城区建筑古朴自然、谐调,自对岸望去,各式古老宅居自河岸开始,漫过一级台地,与二级台地上的隆务大寺融为一体,古城风韵十分浓厚。在宽阔的一级台地古建筑群中,有醒目的二郎庙、圆通寺、清真寺点缀其中,构成重要的视交点,具有完整的古城风貌。隆务寺、圆通寺、清真寺,藏、汉、回三个不同民族的寺院依地势高低坐落在同一条街上,形成了老城区一道独特的景观。这些建筑布局自然,装饰简朴,依据地形高低错落有致,形成青藏高原特有的建筑风格,在各式民族服饰烘托下,充溢着深郁的乡土气息。回头望去,高大乔木穿插其中,将一片古城装点得虚虚实实,极富情趣。
郭麻日寺
郭麻日寺距同仁县城5公里,位于年都乎乡的郭麻日村,初建于明万历年间。寺内的弥勒殿、坛城殿、时轮金刚塔及郭麻日古城是这里独特的文化看点。
弥勒殿在20世纪80年代前是热贡地区最大的未来佛殿,佛高11米,也是泥塑艺术的代表作之一。而郭麻日寺以木雕艺术最有名,木刻佛像、木刻佛画、木刻经板以及经堂、佛殿的建筑装饰雕刻等等,在众多寺院中独占鳌头,形成刀法娴熟、雕工精细、镂花巧妙的艺术风格;抬眼寺院建筑上,无论梁柱、门楣,或是斗拱、雀替,尽是艺人们精雕细刻之作,美观至极,俨然是一座木雕展览馆。
佛殿里,供奉着一尊形同真人的木雕佛像。造型逼真,五官传神,头饰如缀真珍,手臂光亮似有弹性,服饰柔滑有质感,可谓意态尽妍,是难得的珍品。每座僧院便是一座小小的木雕加工厂。寺里的阿卡和村民大都研习木雕艺术,以桦木为原料刻佛像,镂木板佛画,制作佛经印板,被视为上品。
坛城殿重建于1992年,但庙顶仍镶嵌着公元18世纪的古画,香巴拉佛国的32个坛城都得到完善的表现,是坛城画中少见的题材,很有宗教研究和艺术欣赏价值。
时轮金刚塔,被称为安多第一塔,于1987年由本寺佛僧及当地百姓共同设计施工建起。
塔的造型结构独特。一般佛塔都是由内部沿楼梯上攀,而郭麻日塔每层顶檐较宽,可由内到外,由外到内地层层登顶。
从塔底到顶部,镌刻着梵文《时轮金刚经》全卷。懂梵文的可边登边理解经文,不懂者亦可欣赏其书法艺术。且文字不是直接刻上砖石的,而是窑烧后贴于塔面,色如釉陶,不畏风雨霜雪侵蚀,十分牢固。登其他佛塔可没有这般享受。
塔身是砖石结构,内装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袈裟、衣物生活用具,并装有500万座大小泥塑佛像,故当地人又叫它“百万佛塔”。高大而又最具灵气,游客登塔,里里外外,绕着500万佛登空,沐强劲佛气,受500万佛庇佑,是难得幸遇!
塔分五层,一、三层当宝座,二、四层供佛。第二层外壁雕塑着八大菩萨,内镶磐那多杰4佛,属瑜伽续、无上瑜伽续。第四层刻香巴拉32个佛界首领(也称32国王),把人间看不见的一个天国境界托展在世人面前。第五层佛堂形如宝瓶,一股幽香令人心怡,温馨发自檀香木雕刻的时轮金刚。金刚雕工精湛,降魔、除害、消灾的奋勇神
威跃然而出。
吾屯上庄寺
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吾屯地区之所以驰名中外,除了那里是热贡艺术的故乡外,还有吾屯上下庄寺是培育和珍藏这种艺术珍品的宝库。上下庄寺这一对并蒂开放的莲花在广大藏区乃至更广泛的地区芬芳飘香。这里被人们誉为“艺术人才”的摇篮,长期以来寺院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艺术人才,高手名家层出不穷。著名老画家、国家级艺术大师夏吾才让,就是这里的僧人出身的一代名师。藏区和安多藏区绝大多数寺院的壁画和塑像都出自吾屯艺人之手。
这对并蒂莲花中的一朵就是吾屯上庄寺。吾屯上庄寺亦称“森格央上寺”,藏语称“华丹群觉林”,意为“吉祥具法洲”,坐落在同仁县隆务镇东7公里的吾屯上庄东侧,坐北向南,属格鲁派,为隆务寺子寺。据《安多政教史》记载,约建明洪武1385年,寺内有宗喀巴大师和弥勒佛塑像,释迦佛铜制像,存有《甘珠尔》等经卷。
于1957年失火后近期重建的大经堂,是知名画师根登达杰设计的独具风格的建筑,集康巴、卫藏、内地寺院经堂优势于一身,殿墙、门窗是藏式结构,而飞檐、屋顶又吸取了汉式宫殿的优点,形成汉藏合璧十分别致的新建筑,故沉厚中透出生动,敦实里又显得精巧。经堂内的宗喀巴巨像及1000尊佛塔擦擦,是名匠洛桑尼玛精心塑造的。
吾屯下庄寺
吾屯下庄寺,亦称“森格央下寺”,藏语称“格丹彭措曲林”,意为“具善圆满法洲”,坐落在同仁县隆务镇东7公里的吾屯下庄东侧。
1958年后,吾屯下寺大部分僧舍被毁。1980年该寺批准开放,整修殿堂,重建僧舍,新建办经堂,龙五殿和白塔一座。现主要建筑有1703年建造的释迦牟尼殿、大经堂、弥勒殿及新建殿塔等。其中大经堂的雕造工艺独特精美,令人称誉不绝。寺中重要文物有清朝檀香木雕弥勒佛像等省级文物,并藏有相传自印度迎请的五粒释迦牟尼佛发舍利,作为镇寺之宝,供奉于释迦牟尼佛像内。此外还供养有僧舍利一千余粒,火化时呈现香气四溢等异相。寺中珍藏《甘珠尔》《丹珠尔》等佛经,数量甚多,共达七千余部。
大经堂及弥勒殿内四壁绘有大量的壁画,这些壁画在技巧上类似汉族的工笔重彩,一般采用单线平涂略加烘染和色块填勾的手法。内容主要是释迦、菩萨、护法神等佛像造型及佛经故事。这些壁画多绘于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这个时期正是热贡艺术趋于成熟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画风质朴,涂色匀净、协调,线描勾勒流畅,造型生动传神。画家们所描绘的神有不同的性格,有的和蔼可亲、有的威严凶猛,或坐或立,或行或舞,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晚期绘画的画风华丽,装饰性强,笔法细腻,用色鲜艳,在使用金饰的技巧方面有独创之处,使其在同类艺术作品中别具一格。
吾屯下寺的雕刻主要包括泥塑、木刻、石刻、酥油花等各种艺术形式。木刻主要是门楣、柱头上的装饰雕刻,也有少量木雕佛像。石刻较少,主要用在建筑物的底座部位。酥油花与塔尔寺的相同,但规模较小。泥塑分为单色泥塑和彩塑。当地雕塑艺术成熟的时期,也在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期。这个时期的塑像造型完美生动,神态刻画惟妙惟肖,服饰衣褶既简练流畅,又极富于质感,背光须弥座上的装饰图案,既玲珑剔透又雅致大方。而晚期作品除这些特征外,又倾向于装饰性,例如佛像多以黄金镀面,镶嵌无数珍珠宝石,显得十分富丽堂皇。该寺弥勒殿的主佛弥勒佛像就是属于这类作品,以其形象逼真、装饰华丽,使国内外参观者无不为之惊叹。
吾屯下寺还有许多带有藏族民族特色的装饰图案,主要是部分木制墙壁及隔板,还有室内摆设及日常用具,这种图案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跳出了佛教艺术的范围,向世俗发展迹象十分明显。
该寺中的壁画、堆绣、彩绘和雕塑造型生动,工笔精细,色彩艳丽,充分表现了线条的流畅和节奏感、图画的立体和动态感,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享有极高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