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涛
农民在一定地域内进行种植活动,首先要选择种子,在选种子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其习性,包括其对气候、土壤、水分等的要求,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确保丰收。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好比是种子,教师同样要对“种子”进行一次甚至多次的研究,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一、备学生的指向和内容
(一)知识基础
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这对备好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刚接触学生时,应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分析、分类和登记等综合研究,做到对学生的知识体系了如指掌。在每次知识检查后,都要做系统的试卷分析,找出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载入备课本,研究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普遍的问题要在备课中体现出重点指导,个别问题应当加强个别辅导。
(二)能力基础
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六种能力,即合作交往能力、创新能力、选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将这六种能力结合所教学生制定出相应目标。初中低年级学生能提出问题并进行独立思维,随学随用有关概念解题,能想出有直接联系的知识,掌握三步以内的思考过程;初中高年级学生能围绕一个中心内容进行思维创造,能够获得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有层次地思考问题,学会初步的思维创造方法;高中年级学生能有理、有据、有层次地思考问题,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能多角度、灵活、敏捷地思考问题,联想迁移能力较强。
(三)认知基础
学生的认知特点可概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的科学逻辑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认知活动的能力,注重从知识的整体入手,突破知识“一次完成论”。对各科教学中一些重要概念和规律的揭示,应注意遵从适应知识内在的矛盾关系,并有意识地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
(四)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环节中一个很重要的成分。情感因素是伴随着知识经验的掌握、观念的形成以及内部智力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它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发展服务,因此,作为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们存在的各种问题,调整方法、制定相应措施。
二、备学生的方法
(一)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如果教师按事先所设定的内容教学,起点不一定是真实起点。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就必须把握教学的真实起点。教师要从以下方面切入:一是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识?二是哪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二)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要细心观察,并充分估计。要打破传统“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
1.设计课堂教学分层。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备课时要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课堂的提问,新旧知识的迁移,新知识的讲解等方面,都要针对学生差异,设计不同层次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了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了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提高。
2.设计课堂练习分层。练习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技能转化为熟练活动的过程,是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练习。教师可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三个层次练习,即: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引申练习。通过分层练习,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获,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充分调查、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生活世界,如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积累、个性差异、情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各方面的情况,充分了解学生,在尊重学生志趣的基础上备课,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案,才能备好学生。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育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