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贤
春风吹拂着校园,温馨而惬意。第一节课是化学,我提前几分钟来到教室,看到同学们正在复习,我感到非常欣慰。我正欣赏着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忽然想起李虹昨天请假,周日的作业还没交。我走到她旁边,问她作业情况,她说没完成。问她原因,她不做声。我打量着她,丝毫没有完不成作业的羞涩感,而且神态中好像还透着反感情绪。我既生气又不解,这个同学虽然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但学习态度还是比较认真的,这其中必有原因。
下课后,我先找到班主任,了解她昨天请假的原因。班主任告诉我,她昨天逃课了。一个很文静的小姑娘,上次测验不理想,她还主动要求补考,怎么突然间就逃课了呢?
课间操时,我把她叫到办公室,心平气和地对她说:“李虹,你是一个很懂事的同学,老师很喜欢你,你愿意把心里话告诉我吗?”她点了点头,说:“老师,我觉得学习真没意思。”经过进一步了解,我得知,她父母对她要求太高,她总是在埋怨声中成长,既感受不到成功的快乐,也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致产生厌学心理。我问她:“你的理想是什么?”她摇摇头——整日忙碌,却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谈何学习的动力?
我给她讲了一个小故事:比塞尔是坐落在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从这儿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昼夜,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从未走出过沙漠。肯·莱文告诉这里的村民——阿古特尔,白天休息,晚上朝着北极星走,就能走出沙漠。结果,阿古特尔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这说明了什么呢?成功,请从设定目标开始。
之后,我又跟她谈了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一篇日记——《顿悟》。她也曾在忙碌的学习中感到过迷茫,苦闷。直至暑假到乡下考察,看到一群“垃圾虫”的景象,才真正感到学习不只是为自己找一个好工作,有个好的前途,还应考虑到我们国家中那些贫穷落后的人群。我们应努力学习,凭借知识、经济的力量来带动他们,使他们从温饱的挣扎中得以解脱,使整个中国走向富强。最后,我又给她讲了郑渊洁一家三代自学成才的故事。
“听了上面的事例,你有何感想?”我问。“老师,以前我把学习只看作为了考试,把学习看得太狭隘了。现在,我明白了,学习也是一种责任,是立身之本,小则为自己,大则为国家。以后我不会因为学习喊苦喊累了。我要通过学习,活出人生的精彩。”看着她豁然开朗的样子,我高兴之余,更感到自身责任的重大——作为教师,只有善于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点亮他们心中的明灯,他们才会扬帆远航!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阳市淳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