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浅谈

2009-10-23 05:27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情感语文老师

鲍 静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重视审美教育。

关键词:情感因素 审美教育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提出审美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也就是说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情感,引导学生探索美

“文艺应该通过什么来感动人呢?感动就是在感情上的共鸣。”语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先要根据文学的特点,运用这种感动去激发学生在感情上与作品的共鸣。

首先,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师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要上好每一节语文课,灵活地自选教学内容,采用“茶馆”、“书场”式的教学方式,讲故事,说典故,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如:教学说明文《核舟记》,在充分梳理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反复吟读,恰如一个聪明博识的导游,把学生带到一件新奇的珍品面前,将其部件的精细,机关的巧妙及前后关联一一化解展示于众,一篇平实无华的文言说明文就这样把学生引入了意趣盎然情景之中,而教师的朗读就是由此岸到彼岸的“木舟”。

其次,要采用多种有效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抓住文章内在的“情”,往往便牵一发而动全身,达到美育乃至全文的教学目的。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与作者沟通,透过字里行间,看到作者内心感情世界,理解课文。因此,老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指导学生投身生活,不仅要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更主要的是要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深切体味,并积累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生活感受力,指导学生体验生活,要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如《春》,教师通过舒缓,欣喜的语调,再现了坚韧的青草,温柔的春风,湿润的春雨,璀璨的春花等形象,使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景。并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善于抓住机会,指导随机观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

再次,老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积极健康的情感。语文老师要在教学及生活中,教育学生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高涨的情绪,稳定的心境去面对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这对于学生阅读和写作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骨肉情、友谊情、人道情等基础情感上升为爱国情、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如《回忆我的母亲》,老师通过平和温情的朗读,使学生从平实的叙述,诚恳的报答,深情的思念之中感受到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美好形象。母爱的深切体味等都便于进行这一类的情感教育。这些对于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将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本,很多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导情要适度,要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导情还要适时,要在学生情感思维出现障碍时加以导引,并要设法上升为理性思维。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曹老师,她外貌温柔美丽,心地慈爱,爱孩子,关心孩子的甘苦,及时为孱弱的孩子排除痛苦悲伤,是一位老师的美好形象,使人受到美的感召而净化心灵,于是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情感上的铺垫,形成了课堂良好情绪的开始。

在教学中,老师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

三、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以情引情

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并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就愿意接近教师,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进步就快;反之,学生与教师关系疏远,甚至严重对立,进步就慢。可见,师爱这种感情力量对学生多么重要,它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心理动力。这一相关性其实早在我国古代《学记》中就已提及,所谓“乐其师,信其道”。

其次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或错误时,要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更加佩服教师,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这正如雕塑家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深入钻研教材,在这“美的富矿”里挖掘美,鉴赏美,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时集中学

猜你喜欢
情感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