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世才
摘 要:初中生物教学中自主探索能力培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生物学和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体验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探索 学习
回顾一贯以来的生物教学,教师往往只注重了生物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了解了生物学知识,却不能够运用有关知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这和我们教学中“学以致用”的初衷是不相符合的。生物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如果没有实践,学生就无法深刻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就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主探索能力。作为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我们可以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一些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自主探索的能力,要完成以上目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从内心深处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现代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使得我们能够采用计算机系统来对我们的教学过程加以控制和优化,使得整个教学流程更加合理并充满吸引力,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对学生是很有吸引力的,从教学的效果来看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中有关“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学时,我利用计算机模拟了一个活动的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包括了有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流动,让学生观察血液分别在人体哪个部位进行物质和气体的交换,血液产生了怎样的变化?此时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每个人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建立生物学和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体验生物学知识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它来源于生活。作为生物学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生活中引出生物学知识,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生物学就在身边。将生物学中的一些问题具体化生化,让学生发现生物学就在我们的周围,此时学会对生物学产生亲切感,以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目的。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兴趣指向于他所喜欢或者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师正好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教学,设计学生所喜欢的课堂情景,甚至可以将课堂教学搬到室外进行,使之更接近于实际生活情景,这一措施的实行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特别好的作用。例如:在学习“食物链”这一课时,我利用农村中,学接近农业生产,接近自然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探究活动,从中获取第一手资料,在调查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时发现有七星瓢虫存在的棉田中棉蚜虫的数量相对较少甚至几乎找不到,从而证明生物学中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的可行性,利用这样一个活动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食物链、对生物学知识的认识,同时感受到生物学
与日常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版的初中生物学教学基本是以设疑为主来开展课堂教学的,教材中涉及许多生物学现象、理论等等有关生物
学的知识点,有的在教材中没有给出详细的注释,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展课堂教学以前必须做好必要的课前预习,在这样的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名词术语可以利用查阅工具书或网络来解决。同时鼓励学生对于别人的见解要有勇于质疑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又曰“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可见质疑对学习的重用性。另外通过阅读一些和生物学科有关的书籍,使自身具有更广的知识面,有利于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四、以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热情
长期以来教师往往只注重了终结性的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且整个教学评价过程由教师独自完成,作为学生只是充当了一回被评价的客体,没有评价的主动性,也就没有积极性。最主要的因素是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结束后进行的,只是一个总结,不能对整个教学的流程加以调控和调整,使得教学因此而丧失了主动调控的机会,而且这种评价方式以单一的价值取向,排斥了除知识以外的其他一切的价值导向,其结果必然会导致教与学之间产生强烈的冲突和对抗,这样会给学生心理上带来焦虑从而有可能产生对生物学的抵触情绪和消极的学习情感。因而,我们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及时的调节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效果得到有力的强化和矫正。
评价的对象也不应仅仅局限于成绩上,更多的应该涉及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技能、收集和处理有关生物信息及综合的能力等各个方面。如果有可能还应该关心一下是否具有能够根据其他学科已有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是否具有创新的意识,是否具有创新的能力等等。
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同时还注重了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充分发挥了不同学生特长,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不断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激励他们迈向成功,也符合我们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卓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中学生物学.2003.19(6):8-10
2.庞维国.自主学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刘相斌.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创新能力[J].中学生物学.2007.23(2):15-16
4.青云.探索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众科技[J].2008.110(10).173-174
5.胡傑.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与思考.江西教育[J],2009.3:56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州合作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