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元角度看电影字幕翻译

2009-10-23 08:31
电影文学 2009年15期
关键词:功能对等

余 岚

[摘要]电影字幕翻译这一翻译模式在翻译实践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目的论和翻译行为理论三个角度,初步探讨了影响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和制约因素。同时阐述了译者以功能主义的主要原理为根本原则来指导其翻译策略选择的过程。

[关键词]电影字幕翻译;功能对等;翻译目的;翻译行为

一、引言

影视作品有着它自身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因此,影视翻译与其他文学作品的翻译相比较,必须体现口语化、大众化、人物的个性化和情感化等特点。本文作者将目光放在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上,以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目的论和翻译行为理论为指导,尝试性探讨影响字幕翻译策略的各种因素。

二、电影字幕翻译的概述

字幕有两种:语内字幕和语际字幕。通常所说的电影字幕翻译是指语际字幕的翻译。它是指在保留影视原声的情况下。将源语译为目的语叠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它不仅是对片中人物的对白和其他相关信息的一种解释性的补充说明.而且提供更多的信息量,有助于听力或智力有障碍的人能够看懂或理解电影的内容。所以字幕翻译的显著特点是:1.广泛的简化和浓缩;2.语篇从口语转换为书面语:3.字幕的语言信息呈递进式推进。

字幕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也是一种文化传输和移植的过程。电影具有文化传媒的特殊性,还决定了它对字幕译文有诸多特殊要求和限制。字幕是闪现在屏幕上的文字.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限制,牵涉到时间、空间、情节内容与人物等方面的制约,因此字幕翻译的评价标准就在于能否在有限的时空内配合画面和声音最有效地提供相关性最强的信息。所以,电影字幕翻译的目的是:1.通过字幕更加鲜活地展现影片中人物的个性,从而使观众能更好地理解影片:2.帮助传播国外的文化,使观众更好地了解异国文化,使目的语观众能够享有与源语观众相似的体会和感受。

三、电影字幕翻译中运用的理论

1功能对等理论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奈达在他的等值翻译理论中利用信息论原理,从读者接受原文信息的角度,阐明了动态对等原理——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即译文读者应能以与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方式理解和欣赏译文。1986年,奈达将“动态对等”修改为“功能对等”,指出翻译就是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言再现源语信息,翻译追求自然而贴近的等值而非同一,翻译的首要之点.是翻译信息的内容兼顾信息的语体,功能对等优于形式对等。功能对等理论将接受理论的原理引入翻译研究,将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反应是否对等作为衡量翻译的最高标准,故称读者等同反应论。功能对等的基本点就是将原文文本的读者的理解和欣赏方式与译文文本的读者的理解和欣赏方式加以比较。翻译对等可分为几个层面:(1)语义等值。用译语准确再现源语的思想内容;(2)文化等值。准确传达源语中的文化因素;3.文体等值。传递源语的艺术、审美及作者的风格和个性。

奈达的对等理论把焦点明确地放在了接受者的反应上.因此评价翻译的标准是原文与译文同各自接受者之间关系的比较。所以在英文电影的字幕翻译上。译者尤其要重视观众的反应,不必受限于原文形式上的束缚,需要尽量达意。为了达到和原片相同或类似的效果,译者可以调整译文部分内容,使其适应译文接受者,在译文效果上面求得对等。此外,影片具有的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文体特色都应该在字幕翻译过程中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应在译文字幕中予以体现。使观众在理解和欣赏加字幕的电影时能达到原版电影观众理解和欣赏电影的程度。

下面以美国影片《律政俏佳人I》的字幕翻译为例,分析一下翻译对等的几个层面。

(1)Elle Woods:You're breaking up with me?I thought you were proposing.

原译:你想和我分手?我以为你只是想想罢了。

Warner:Proposing?

原译:想想?

分析:译者将propose译成“想想”。Propose还有“求婚”之意。而根据影片前面的铺垫.Elle原以为Warner是要向她求婚的,所以这里的propose应译为“求婚”。这个错误就是由于字面理解错误而导致的语义不等值。

除了语义不等值外,影片还有少数翻译未达到文化等值。例如:

(2)在课堂上,一位教授说:“The law is reason flee from passion.”

原译:法是从激情中解放出来的。

分析:这实际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它约定俗成的翻译是“法是理智,而不是激情”。译者由于文化方面的积累不够而造成了翻译的文化不等值。

2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认为“决定任何翻译过程的首要原则是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即翻译并不是简单地对原文的转换.而是在目的中对原文化的一种信息传递。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

该理论的首要法则——目的法则,细而说之:1.要为读者服务。译文最终为读者服务,读者所特有的文化背景、阅读需要等因素影响着译者的翻译行为。译者应从读者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从原文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翻译,以实现翻译的目的。2.目的决定方法。翻译目的决定着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的选择和使用,以及翻译过程的重心。具体地说,就是不同的翻译目的,对同样的原文,在措辞、安排句子结构、选择对应表达和再现语言特色、句子重点、翻译风格等方面可以而且应该有所不同。

根据德国功能主义的“目的论”,电影字幕翻译是受到翻译目的制约的行为。它是为了“尽力传递电影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更好地实现电影的美学价值和商业价值,以最大程度地吸引观众”。所以.电影字幕翻译的目的就是在时空的制约下,用最有效的方式提供最相关的信息,满足目的语观众的需求。同时,每部电影的具体目的依不同电影而定,根据电影的类型,如动作、惊悚、喜剧和纪实等,字幕翻译可以相应地分类。针对不同的语言特征,字幕译者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例如:在喜剧电影《律政狂鲨》中。有这样一句话:I swearto God!这句话容易翻译,就是“我向上帝发誓!”然而结合当时的语境,主人公的表情和动作,很明显是一个让观众发笑的镜头,这句直译就无法让目的语观众发笑。所以译者为了达到喜剧电影的目的——使人发笑.就可以将这句话译为“我向毛主席保证!”。这样翻译的目的就达到了和原先影片所要表达的同样的目的。

翻译目的论所遵循的还有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连贯性法则指的是译者应该考虑接受者的背景知识和实际

情况:译文必须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能够让译文读者理解其意义。忠实性法则是指译文语篇和原文语篇之间应存在某种对等关系。就电影字幕翻译而言,原文资料就是一部完成了的电影.包括电影对话、人物形象以及音乐。译文就是加注字幕的同一部电影。字幕最终呈现的样子要符合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

3翻译行为理论1981年。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贾思塔·赫兹·曼塔利提出了翻译行为理论。她把翻译看做是为了实现特定目的而实施的复杂活动,包含参与者(发起者、译者、译文使用者和译文接受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时间、地点和媒介)等方面。

(1)发起者,可能是个人、群体或机构。这一角色所起的作用是发起翻译活动并给出翻译要求。

(2)委托人是指要求译者为了某个特殊目的和特定的接受者进行翻译,得出译文的人。

(3)原文生产者是给翻译者提供原文的人。

(4)文本生产者为发送者用以表达其交际意图的文本中的语言、文体特色负责。

(5)发送者利用文本传递某个信息。

(6)译者是担负起翻译任务的人。译者以翻译要求为指导完成翻译。

(7)译文使用者,将译文付诸使用的人。

(8)译文接受者是实际上读到或听到译文的人。

根据翻译行为理论。字幕翻译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在翻译过程中.导演一人同时充当了发起者、委托人和译文使用者这三个角色,他定主题、定基调、定要传递给观众的信息。字幕必须满足导演的要求和目的。因此导演的意图影响电影要达到的目的。从而启发译者使用哪种翻译策略,决定字幕最终呈现的样子。

同时字幕译者也是重要的环节。在翻译过程中.他得到原文和翻译要求,然后研究分析翻译要求是否可接受,是否可行,译文是否必要,与发起者协商修改要求等,最后做出决定并执行。

由于译文接受者是译者认为会读到或听到译文的人.对译者来说意义重大,在翻译过程中也是决定性要素,也属于翻译要求的一部分。

例如:影片《卧虎藏龙》的导演李安曾说:“当然做给西方观众看,我们不能像一般武打片一样,亚洲市场已经很习惯那些飞檐走壁的东西,已经不用解释。但对西方观众还需要做些交代。”导演的目的是试图用不同于亚洲市场的做法传递武侠文化,这构成了翻译的主旨。根据这一主旨,译者广泛使用删减以及诠释等策略保证字幕的连贯,提高字幕的易读性。例如:①“剑走轻灵,兵器里它算是最轻的。”译文:“Still.the sword is the lightest 0f weapons.”分析:字幕译者采用了删减策略,省去“The an 0f u.sing sword lies in its lightness'。②贝勒爷一直是关心我们的人。译文:“Sir rre has always been our protector.”分析:译者采用了“protector'一词。在西方文化中它指那些位高权重的贵族阶层人士,为了增强他们的影响力,给予一些文人、武士经济上的资助。通常,保护者和被保护人之间不会有很密切的关系。这个词恰巧就符合电影当中说话人俞秀莲和她口中贝勒爷的关系。所以在这里,译者把观众放在了首位,充分考虑到两种文化的差异和字幕。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让观众理解到其中的真实意义。

四、结语

为了做到“见之于文,形之于声,达于观众,耳目能懂”.电影字幕翻译需要充分研究和分析原片内容、时代背景、语言功能和风格特征:同时应根据功能对等原则、目的论原则和翻译行为理论。选择正确的翻译策略,并在其指导下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通过多种翻译手段进行再创造.以此保证影片的艺术价值和商业效益。

[参考文献]

[1]仲伟舍,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03).

[2]马希娜.《卧虎藏龙》电影字幕翻译的功能主义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06).

[3]赵蕙.电影字幕翻译的功能主义分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个案研究[D].中南大学,2006(11).

[4]王丽萍,顾维勇《律政俏佳人I》Zt~-$-幕之等值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2).

猜你喜欢
功能对等
商务英语语篇功能性及翻译策略研究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分析
基于功能对等的商务合同汉译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