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国电影歌曲的音乐特征

2009-10-23 08:31罗钧梅
电影文学 2009年15期
关键词:音乐特征抗战时期

冯 坚 罗钧梅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距今也有60余年了,但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却是一个永远也抹不掉的阴影。在电影歌曲产生后的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中期,正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电影歌曲在这一时期又是怎样的呢?为了让人们能铭记这一时期的电影歌曲状况,本文对这一时期的电影歌曲的音乐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望能唤起人们对这一时期的电影及电影歌曲的关注。

[关键词]抗战时期;电影歌曲;音乐特征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人民抗日热情不断高涨的形势下,一方面,左翼电影迅速兴起,它们一改初期电影脱离现实的落后倾向,直接反映了社会现实存在的尖锐矛盾,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许多不能或不便在叙事中表达的意识形态内容借助电影歌曲得以表达,同时也造就了电影的又一个影响深远的革命性变化——从这个时期开始电影歌曲成为中国电影几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元素。另一方面,一批新的留学归国的艺术家加入到电影创作队伍中来,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传世之作。他们带来了以往中国电影界从未有过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经验:他们冲破旧影圈的陈规陋习,对中国电影的思想和艺术面貌的全面改观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当时中国最优秀的音乐家都参与了电影音乐的创作,留下了一首又一首灿若明星的曲子。如聂耳、任光、冼星海、贺绿丁、刘雪庵、田汉等,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高超的西洋作曲技法,并在电影歌曲里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智慧和民族气节。他们创作的电影歌曲,影响了当时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回顾中国电影歌曲的这段光辉岁月,让人不得不感叹,直到今日,中国的电影音乐虽然不缺乏高水准的作品,但还没有其他任何一段时期可以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相比,这些电影歌曲对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非常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而在这期间,观看电影成了国人的一种精神源泉与支撑。

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电影歌曲,一是抗战歌曲,如:《毕业歌》(电影《桃李劫》)、《义勇军进行曲》《铁蹄下的歌女》(电影《风云儿女》)、《长城谣》(电影《关山万里》)、《游击队之歌》(电影《青年中国》)等电影歌曲唤起了民众抗日救亡的热情。二是抒情歌曲,如:《渔光曲》(电影《渔光曲》)、《大路歌》(电影《大路》)、《月儿弯弯照九州》(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催眠歌》(电影《姊妹花》)等,让人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公平。也有反映醉生梦死糜烂生活的电影歌曲,如:《何日君在来》(电影《三星伴月》)、《香格里拉》(电影《莺飞人间》)、《夜上海》(电影《长相思》)等,让人感受到当时虚假的繁华生活的现实情况。也有反映美好爱情的电影歌曲,如:《四季歌》(电影《马路天使》)、《夜半歌声》(电影《夜半歌声》)、《秋水伊人》(电影《古塔奇案》)、《塞外村女》(电影《逃亡》)、《春天里》(电影《十字街头》)等。下面对这一时期电影歌曲的音乐特征加以阐述。

一、电影歌曲的题材

1表现阶级斗争,号召民众反抗侵略。1931年通过的《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最新行动纲领》就提出了在思想上“反帝国主义”“反豪绅地主资产阶级”的口号和“剧本内容暂取暴露性”的原则。(如《义勇军进行曲》)2暴露社会黑暗,为弱者鸣不平。除了以上所述表现阶级斗争、号召民众反抗侵略为影片主题的电影之外,同时还存在着一类暴露社会黑暗、为弱者鸣不平的创作内容。(如《码头工人歌》)3宣扬青春活力,反映大风暴中青年人的出路,是这个时期中国电影所采纳和表现的。(如《春天里》《毕业歌》)4宣扬传统道德规范,建立正统意识。在联华公司成立之初。罗明佑就提出“复兴国片”的主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宣扬中国正统的伦理道德,“以东方忠孝仁侠、可歌可泣之往事”,以“我国固有之懿风美德,发扬光大,贡献社会”,“以其达到提倡艺术劝善惩恶之目的”。(如《催眠歌》)

5宣传和颂扬大上海上层人物糜烂奢华生活的,让人感受到当时虚假的繁华生活的现实情况。(如《夜上海》)

6反映贫苦人民生活的电影歌曲,让人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公平。(如《渔光曲》)

7反映美好爱情的电影歌曲,让人感受到人间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歌曲有的紧紧结合电影故事情节,深深地扣人心弦;有的充分反映了当时民众的现实生活,旋律优美,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如《四季歌》《天涯歌女》)

8反封建思想为题材。如《夜半歌声》就是一首反对封建婚姻、争取自由婚姻的音乐。这首歌曲充满了对封建思想的愤慨.洋溢着对封建思想的叛逆、为争取婚姻自由而宁死不屈的精神。

二、电影歌曲的作曲风格

1借鉴西方旋律风格创作的。比如《义勇军进行曲》中三连音的运用,体现了对西方作曲技术的借鉴。《夜半歌声》在曲式结构以及许多创作手法上也都借鉴了西方的技术。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为:五四文化影响人们接受西方音乐创作技法。到了20世纪30年代以后,为了更好地表达革命意志.人们又接受了世界革命歌曲的创作特点。

2民族“本土化”的。如《四季歌》《塞外村女》等。这些歌曲的创作是为了让广大人民有亲切感,特地运用一些地方民族曲调填词和用民间音调素材来创作的。

3西方技法和民族风格相融合的。如《渔光曲》《大路歌》等。这种风格的出现是前两种风格存在的必然产物,也是抗战电影歌曲创作上的一大进步。抗战电影歌曲的音乐特点是为适应当时时代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中西结合的手法也是中国音乐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三、电影歌曲的创作体裁

电影歌曲的体裁形式大体有:进行曲、抒情歌曲、儿童歌曲、小型合唱等几类。

1进行曲。进行曲的节奏欢快,旋律明朗,具有振奋人心的效果。所以根据当时抗战运动的形势,为号召广大人民起来反抗并鼓舞人民的斗志,进行曲无疑是最适合的一种体裁形式。当时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很多,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救亡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等。

2抒情歌曲。抗战时期的抒情歌曲大多是反映人们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各种思想感情。比如从被压迫被损害者的角度控诉对黑暗社会的愤恨的《梅娘曲》《铁蹄下的歌女》等。也有描写情感生活的。如《四季歌》《秋水伊人》等。也有歌颂当时繁华生活的。如《夜上海》《香格里拉》《何日君再来》等。

3儿童歌曲。反映了天真、活泼的中国儿童在抗战斗争中所表现的勇敢、爱国的精神面貌。如《二小放牛郎》《只怕不抵抗》等歌曲都体现了儿童一代的风采。

4小型合唱曲。在抗战斗争中。随着专业性宣传队的增多和群众性歌咏活动的广泛开展,合唱形式的群众歌曲也大大增加了。由于群众性比较强,所以小型合唱最为适合。他们多以简单的声部和轮唱等形式来演唱此类歌曲。如《我们在太行山上》等合唱歌曲。

四、电影歌曲的音乐特点

1抗日电影歌曲的音乐特点

(1)音阶和旋法方面:抗战电影歌曲一般擅长以大调音阶表现积极向上的精神。如《义勇军进行曲》中塑造了伟大的、不屈的、斗争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形象。其中的“起来!起来!起来!”do mi so响出了号角式的音调.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上前线。然而旋律的级进和跳进,在抗战电影歌曲中也频繁出现,妙趣横生。而《游击队歌》中也多次运用do re而fa的旋律级进,抑扬起伏,很吸引人。

(2)节奏和节拍方面:在抗战电影歌曲的创作中,附点、切分、三连音等节奏型的运用是比较常见的,这也可以说是抗战电影歌曲音乐的一个显著特点。比如《救亡进行曲》中,歌曲的第一句就由附点节奏音型构成,来模仿敲击的战鼓,鸣响的号角,来增强人们的斗志。此外,在节拍方面,抗战电影歌曲的创作中,作曲家也根据各自的需要来运用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其中二拍的居多,如《大路歌》,四拍的如《游击队歌》等具有号召性的歌曲。三拍的歌曲较之抒情性强些,因为三拍一般有荡漾的感觉。

(3)调式调性方面:抗战电影歌曲一般以大调居多,因为大调在听觉上具有明朗、积极向上的感觉。这跟当时抗战歌曲要求号召和鼓舞人民正相匹配,故大调被抗战电影歌曲的创作广泛应用,比如《义勇军进行曲》为G大调、《毕业歌》为c大调等等,举不胜举。与此同时,为增强作品的抒惰性,也创作一些小调歌曲,很好地抒发了子弟兵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另外,抗战电影歌曲根据当时创作的需要,不仅运用西方的调式.还运用了许多民族的五声调式来增强群众的亲切感。

(4)曲式结构方面:抗战电影歌曲的创作,在曲式结构方面的尝试还是比较丰富的。《游击队歌》为带再现单二部曲式,《铁蹄下的歌女》为并列式单三部曲式,此外,《码头工人》为回旋曲式。

2抒情歌曲的音乐特点

(1)调式调性方面:在抒情电影歌曲上,一般都采用小调形式或与民族调式相结合.在听觉上具有甜美、婉转、抒情的特点,便于表现情调和感情,这跟大上海繁华的夜生活有关。如《月儿弯弯照九州》等。

(2)节奏和节拍上:结合了西方某些国标的舞蹈节奏,让人听后有舞蹈的欲望。所以当时的电影歌曲广泛地被夜总会使用。如《夜上海》《何日君再来》等。

(3)曲式结构方面:在曲式结构方面的尝试也是比较丰富的。多为单二部曲式如《秋水伊人》等和单三部曲式如《渔光曲》等。

(4)音阶和旋法方面:西方作曲技术传人中国,因此作曲技法比较丰富多彩,有采用民族五声音阶的,如《塞外村女》《四季歌》等。也有采用西洋小调和民族调式相结合的,如《梅娘曲》《香格里拉》《渔光曲》等。

五、历史意义和社会影响

中国抗战电影歌曲是中国电影音乐历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也是最光辉灿烂的一部分。在抗日战争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产生了大量的抗战电影歌曲。歌声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融进了人们的血脉,成为战争年代的进军号角;反映中国人民对旧社会的控诉与痛恨,体现出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极大地鼓舞和激发了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同敌人斗争的信心,为配合当时的政治斗争需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也为抗日战争播下了胜利的种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添砖加瓦。它作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将永世流芳。作曲家的创作,将我国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战电影歌曲的创作推向了辉煌的境界,并对之后的音乐创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对未来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模式。从抗战时期的电影歌曲中,也可使广大青年了解到抗日战争中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清醒地认识历史和现在,从而更好地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去实现祖国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田飞.浅谈中国早期电影歌曲在影片中的运用[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1(02).

[2]王军.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歌曲探析[D].河南大学,2007.

[3]陈景亮,邹建文.早期中国电影(上)[A].百年中国电影精选(第一卷)[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祁欣.永恒的旋律——抗日救亡电影歌曲[J].电影文学,2007(15).

[5]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音乐特征抗战时期
抗战时期湖南初级中学音乐教育初探
抗战时期的“跑警报”
浅析陇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抗战时期间谍剧综论
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