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电影发展关系初探

2009-10-23 08:31李慧霞
电影文学 2009年15期
关键词:重要作用电影音乐

李慧霞

[摘要]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音乐对于电影的作用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代替的,它直接诉诸观众的听觉,明确电影的意义,强化着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提示电影人物的内心世界,甚至可以推动剧情的演进和发展。而音乐一旦融入电影,其风格和特色又受到电影的限制,其创造与构思、节奏与速度,必须适应影片的整体要求,随着声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电影与音乐将有着更加进一步的融合,力争尽善尽美。

[关键词]音乐;电影;重要作用

一、音乐与电影发展的历史联系

从影视历史来看。声音一直处于一个被忽视的地位。拿电影来说,在法国有这么一个说法Cinema(电影)=Movement(运动)+Image(形象),这里很显然强调的还是画面的作用,也就是画面的记录和传播,声音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追根溯源,这与影视声音发展的历史倒是吻合的。

电影声音发展的历史和录音技术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早期的电影并非不愿意重视声音,而是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无法满足影像与声音结合的需要。电影的早期时代,声与画是脱节的.无论是技术条件还是艺术实践,声音都是游离于画面的。通常认为,默片时代人们对声音没有什么需求,其实不然,默片时代人们对声音的要求实际比今天还更加强烈,人们根本无法容忍没有声音的活动影像。所以卢米埃尔兄弟时代.音乐所处的地位仍是十分重要的,只不过它承袭的是西洋歌剧的表演方法,电影屏幕只不过被看成另一种形式的戏剧舞台。当放映默片时,电影院中总有乐队、钢琴、留声机以及一些敲击音响为之伴奏,台上台下热闹非常,当银幕上的人物掏出手枪,台下立即有音响师开枪为之配上音效,这跟我们今天看默片只看字幕而影院悄无声息的情况形成一大对比。默片时代除了运用现场乐队为影片伴奏外,也采取一些别的方法来为影片配乐。首先配乐者先将各种乐曲都录制下来,予以分类,或加以改编,当然主要采用古典音乐素材,然后用于配合各种情绪。滑稽的是贝多芬的奏鸣曲,被用作牧牛的画面,而德彪两的作品被用来配合男女调情。

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Jazz Singer)诞生.这也是第一部音乐片的诞生。如果我们把MTV的概念范围看得再宽泛一些的话,《爵士歌王》(Jazz Singer)可以被看做今日大行其道的MTV的最早的雏形。1928年,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诺夫发表了著名的《有声电影的未来》,宣言中明确地指出:“作为蒙太奇的新元素去处理的音响(也作为画面形象的独立元素)必然会带来一种崭新的感染手法,这种手法能解决我们直到今天都会遇到的,但是却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我们只靠视觉元素是不可能找到任何解决方案的。”最有创造性的是,电影大师们的预言被言中了,MTV的出现即是对这一预言的有力说明。大师们虽然讲的是音画对位的问题,但“只有将音响作为一段蒙太奇的对位去使用时,音响才能使我们有可能去发展并改造蒙太奇”的观点进一步的延伸,那就是MTV最早的设想。早期电影音响方面进行的初步试验,一直是遵循音画对位的原则去进行的。这种填红本似的音画处理方法,逐渐产生一种精确的配乐方法,在时间的配合下,这就是创造一种画面——音响的对位。事实证明,对于电影(甚至是所有的视听艺术)快进蒙太奇镜头+对位的声音(即“画面一视像同画面一音响的交响乐对位”)难道不是对今日MTV的精确描述么?由于有了音乐音响,电影开始有可能涉及一种更广泛的描述手段。

从声音的历史看1927年电影《爵士歌王》(Jazz"Singer)标志着电影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声音,这也表明电影历史上一次革命的到来。但早期有声电影录音设备十分简陋,都是些体积庞大的笨家伙,与今天家庭所使用的录音机相比.当时的录音设备相差甚远。那时的麦克风是固定的,移动非常困难,因此导演为了迁就录音会不顾剧情要求,而让演员对着麦克风进行表演。这不仅限制了演员的表演发挥。也降低了默片时代原来已经发展到很高的表演水准。难怪像卓别林这样的演员也大力抨击有声片,认为声音进入电影使默片的视觉表现手段丧失殆尽。从1928年到1932年,这四年问有声电影发展非常迅速,有声电影技术走向完善。虽然有一批像卓别林这样的艺术家仍然在捍卫默片,但人们已经开始纠正早期有声片中片面追求声音而忽视表演的弊端.音乐在影片中的重要性也愈加显著。

20世纪30年代俄国音乐学家普多夫金总结出一套电影音乐理论,他主张声画之间的对位关系,著名的电影导演爱森斯坦就很受这一理论的影响,在影片《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中他就和作曲家普罗科非耶夫充分讨论了音乐对画面的积极作用。德作曲家艾斯勒对音乐在影片中功能有这样的诠释,他认为:音乐在影片中的形式简短,作曲家对影片现实主义的声音成分要自觉(它的所在是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音乐应该能反映出影片情感的、客观的、普遍的性格,而不仅仅是里面的那一小部分。他还主张音乐虽然与情节内容有关.但应该产生它本身的方向,而不完全受情节的影响。

影视声音的发展相对画面的进步要缓慢得多.当世界电影业迅速发展的时候,录音技术与录音设备仍然是非常滞后的。20世纪40年代在磁性录音方面有了很大进展,电影声音由于磁性录音的出现而大大拓展了发展的空间;大约到了20世纪50~60年代电影的声音质量达到了与画面同样清晰的程度;20世纪70年代各种降噪系统的研制成功,使电影声音更加完善,立体声的运用加强了声音的丰富表现力.此时的电影声音已经可以像画面一样成为一种人们驾驭自如的手段了。

二、音乐与电影之间的音画关系

电影是视听艺术,研究画面与音乐间存在的关系,我们也能看出音乐与叙事的关系。人们一般将音画关系划分为音画对应和音画对位。

音画对应就是音画同步强调音乐与画面在情绪、节奏上的统一,使画面和音乐互相解释、互相加强,共同表达一种情感。营造一种氛围。当屏幕上出现男女柔情嬉戏的画面,播放的音乐就是缱绻缠绵的浪漫小调;当屏幕上出现金戈铁马的激战场面,对应的就是气势恢宏的激昂乐曲。人们可以在网上找到如下关于音画对应的信息:“它产生得很早,也比较常见。不过,音乐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是电影的信息百分之九十是由视觉传达的,这就使得音乐与画面相比。只能处于从属地位。电影创作十分忌讳‘声太满,过多的音乐不仅无助于实现创作意图,反而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削弱画面的表现力。”

网上有资料这样描述音画对位:“通过不同性质的画面与音乐的组合。可以产生超出画面或音乐本身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音画对位。”对位一词本来就是音乐术语。有声片刚出现时。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和亚历山大诺夫三位大师就提出了音画对位的设想。在1933年的《逃兵》中,普多夫金第一次有意识地运用了声画对位。

随后,它逐渐被各国电影艺术家广泛采用。在电影史上,最善于使用音画对位的也许是美国导演库布里克。为《辛德勒名单》配乐的大师约翰·威廉斯也毫不逊色。人们怎会忘记电影中那触目惊心的场面:德国士兵无情地屠杀无辜善良的犹太居民,而辛德勒站在远方的高地目睹这一充满血腥暴力、尽显人性丑恶的场面;此时的配乐居然是一首平静祥和的犹太民歌!那一瞬间让所有人无法呼吸、震惊于眼前的惨相,如此平静的音乐,却将人引入一种近乎冷酷的心境,以至忘记了悲痛,停止了思考,只能无力地看着一切发生。然后这份疼痛就永远地烙在人们心上。音画对位的运用.给电影的表现能力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使电影更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音乐与电影之间的互动关系

电影配乐、电影原声音乐和电影有着无法割断的关系。从最早的黑白默片,就用各种音乐辅佐,直到现在。气势磅礴的配乐电影,让我们观赏之余还可以欣赏优雅的音乐。在电影中。音乐与叙事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首先,音乐可以渲染气氛。比如《珍珠港》中,士兵出征以前和心爱的女子在层层叠叠的纱帐中嬉戏打闹,此时的配乐就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曲子,温柔、欢快,营造了一种温馨幸福的氛围。这一幕也和后边的悲剧结尾形成鲜明的对比。《泰坦尼克号》中也有类似场景。

其次,音乐可以抒情,这是电影音乐最常见的作用。The l~ano最震撼人心的片断就是爱达在遥远空旷的新西兰海岸弹奏The Heart Asks Pleasure First。音符是如泣如诉的咏叹,强地烈冲击着观众的心灵,让人如痴如醉。哑女爱达通过发狂地弹琴来宣泄内心的寂寞和痛苦。同一影片的另一情节:当爱达被专横的丈夫软禁在家时。她坐下来弹奏了一首充满疑惑的曲子,来表达她的焦虑之情。影片《海上钢琴师》中,1900也用钢琴曲抒发他对心上人的爱慕之心:当心爱女孩的身影透过窗户映入瞳孔时,指尖划过键盘,1900情不自禁地弹奏了一首即兴的爱之曲。

第三,音乐可以表现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中木兰人浴的主题曲,采用的就是中国传统的“宫商角微羽”调式。在电影《红提琴》中,音乐风格随着提琴流落的时代和地点的改变而变化。当它在孤儿卡斯帕·威斯手中时,它被用来演奏巴洛克风格的曲子,时间是18世纪,地点是奥地利的修道院,正是巴洛克风格当道的时代;后来红提琴落在云游四方的吉普赛人手中,一代又一代地在人间流传。粗犷奔放的民间乐曲体现了吉h赛那不羁的民族魂。

第四,音乐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什么样的人物登场就配以相应的音乐,这个方法源于瓦格纳的“主导动机”。在电影《花木兰》中,无论是在威严的皇宫,还是在村庄里宰相颁布圣旨招兵。只要和皇帝有关的场景,就使用相同的音乐;无论是木兰,还是单于,都有各自代表的音乐。不同的曲调,不同的风格,观众一听到熟悉的音乐,就立刻明白电影正在讲述哪一方的故事。

电影音乐依附于电影而存在,但音乐的好坏对于电影的成功与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许多优秀电影音乐已经超出电影本身的范畴,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有的电影被人们淡忘之时,它的音乐却依然回响在人们耳畔。当那段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我们的记忆就会被带回很久以前看过的某个情节,某个我们曾经为之哭泣过、欢笑过的情节,甚至情节也不复记得,但是感动依旧。一首好歌曲,可以成就一部好电影!

[参考文献]

[1]翟建农.什么是电影音乐——关于电影音乐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辨[J].当代电影,1999(01).

[2]尹鸿,王晓丰.高概念商业电影模式初探[J].当代电影,2006(03).

[3]许楠明.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56—58

猜你喜欢
重要作用电影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