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贺岁片中的时尚元素

2009-10-23 08:31李会新王红光
电影文学 2009年15期

李会新 王红光

[摘要]如果说春晚是老百姓除夕夜不可或缺的视觉盛宴,没有春晚的除夕仿佛没有了年味;那么贺岁片就是岁末犒赏观众的饕餮大餐,让人们在一年的忙碌后终于有借口偷得片刻的休闲,满足一下视觉享受。冯小刚是中国内地贺岁片的开创者,冯氏贺岁片以它的幽默、时尚以及不变中求变的特色给观众带来了欢乐,雅俗共赏,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牌。我认为这个品牌久盛不衰的主要原因除了严肃中透着狡黠,木讷中流露着智慧的葛优极大地激活了观众的快乐因子以外,更重要的是每部贺岁片中都洋溢着潮流和时尚的元素。

[关键词]时尚理念;时尚语言;文化的时尚元素;时尚的交流方式

如果说春晚是老百姓除夕夜不可或缺的视觉盛宴,没有春晚的除夕仿佛没有了年味;那么贺岁片就是岁末犒赏观众的饕餮大餐,让人们在一年的忙碌后终于有借口偷得片刻的休闲,满足一下视觉享受。冯小刚可以说是中国内地贺岁片的开创者,冯氏贺岁片以它的幽默、时尚以及不变中求变的特色给观众带来了欢乐,雅俗共赏,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牌。我认为这个品牌久盛不衰的主要原因除了严肃中透着狡黠,木讷中流露着智慧的葛优极大地激活了观众的快乐因子以外。更重要的是每部贺岁片中都洋溢着潮流和时尚的元素.总能让人捕捉到时代的气息。他展示流行元素.他述说时尚观念;他讲述老百姓的生活,也反映名流小资的无奈;他针砭时弊,他惩恶扬善;他歌颂小人物。他也调侃大腕;他讽刺憨厚愚昧的傻根,也同情以恶治恶的夫妻侠盗……这些就是观众喜爱冯氏贺岁片的原因。冯氏贺岁片流淌的时尚元素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一、剧情渗透时尚理念

2003年的贺岁片《手机》里处处可见时尚的影子。首先手机就是一种时尚,大款、小资、白领、工薪族、名流,谁没有手机呢?手机可以在服务区内接听电话,在不方便通话的时候发短信交流,手机还可以拍照、录像,下载喜欢的歌曲、图片,甚至一些电影。它给人们的交际和娱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随之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手机诈骗等。《手机》的剧情就是围绕“手机”这一时尚用品展开的:从小山村里奋斗出来的严守一成了家喻户晓的著名主持人。他和情人武月幽会时,怕事情败露,将手机关掉,或者把电池卸下来以制造手机不在服务区的假象。可他弄巧成拙,事情的败露正是因为手机。他的情人武月充分利用了手机的功能,用自己的手机将二人的激情场面录了下来.并以此威胁严守一。妻子通过查阅手机通话单知道了他的隐私,导致了婚姻的破裂。手机对严守一最重的打击是因为和情人约会时关机,他没能及时得到奶奶去世的消息,没有见上老人家最后一面。影片的结尾最具讽刺意义,牛彩云请严守一为新款手机做形象代言人,让他哭笑不得。

时尚的东西不一定就高尚。片中反映的婚外情就是一种所谓的时尚。婚外情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各行各业、各个阶层、老中青中都存在。某些人小有成就后。就觉得生活枯燥乏味了,想寻求精神刺激,要找红颜知己,情人不再是羞于启齿的话题,反而成了一种时尚,在某些人的眼里,没有情人就意味着没有成就。影片中其貌不扬的严守一有情人,舞文弄墨的费墨也有。有人认为这是人之常情.物质生活满足了,应该追求精神慰藉。至于是不是违反道德,违背良心,人们越来越宽容: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别人无权干涉。法律也没有明文规定这是违法行为。现在人们的观念变了。以前认为这是见不得人的苟且之事.是遭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而且单位领导要找谈话,轻则生活作风有问题,重则开除公职,一辈子抬不起头来.甚至有人因舆论压力而自杀。21世纪谁还会拿这个说事?这样的人一样有朋友,而且在社交场所很受尊敬.也不会因此影响升迁。导演更多的用意应该是对这种现象的讽刺和批判。否则他也不会让严守一众叛亲离。

还有一种时尚理念是反映了人们对隐私的高度重视。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很多变化,其一就是手机成了个人隐私的大本营。剧中人物费墨说:“你们的手机里藏满了秘密。”而在现实世界里,谁的手机里没有收藏些许秘密?比如严守一时刻不忘删除他认为隐私的通话和短信记录,打电话也要躲在厕所里。手机是个人隐私的主要保留地。大多数人在现实世界里无法回避隐私权的问题。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都不是完全透明的,可以有私人空间。父母翻看孩子的日记、妻子看了丈夫的手机就是侵犯了隐私权。

《天下无贼》中也有时尚的理念:就是对人的评价方式不再是简单定位,而是整体考核。比如那对以偷窃、诈骗为生的夫妻.帮助带着6万元钱的傻根和另一伙盗贼明争暗斗.最后男贼不惜殒命。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好人呢,不应该做贼.恶贼呢不会放过傻根。还是观众自己去评说吧。对憨厚善良的傻根,影片也不是一味地讽刺和戏谑,正是他的善良感染了那对贼公贼婆。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关注人们的多重性格和多种表现,不再一锤定音将一个人说成好人或者坏人。

《非诚勿扰》中也关注了时尚问题:比如同性恋问题、虚假广告、金融危机问题等。

正是因为冯小刚能够与时俱进,摸清时代的脉搏,反响社会的时尚观念,所以他的影片才雅俗共赏,吸引了不同阶层的观众。

二、介入时尚的交流方式

有人认为追求和展示时尚就是媚俗,那么冯小刚的电影至少是随俗。“俗”实际就是普遍.就是潮流.也是大众化。迎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观照多数人的趣味和精神需求。才是电影的生命力所在。冯小刚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赢得了令人瞩目的票房。

现在网络文化十分发达,许多事情可以通过网络解决。《非诫勿扰》也时尚了一把,让男主角在网上发布征婚启事,而启事的内容也完全是网上聊天的调侃口吻。

“你要是想找一帅哥就别来,你要是想找一钱包就别见了,硕士学历以上的免谈”。“您要真是一仙女我也接不住”,现在学无所成海外归来。实话实说应该定性为一只没有公司没有股票没有学位的“三无伪海龟”。“有意者电联,非诚勿扰”。通过网上聊天和网友见面、征婚的已经屡见不鲜了。

《非诚勿扰》里推销时的一段对话也透着时尚观念:“你看看咱们说中文呢,还是说英文呢?”“您定,哪个顺口您说哪个。”“那还是说母语吧。Nice to Meet You”。人们使用英语的现象在许多场合已经很普遍了.尤其是年轻人把说话时夹杂一些英语词汇当做一种时尚。

《手机》里多处表现了手机通话、发短信的情景,用手机交流十分方便快捷,这也是一种时尚的交流方式。

冯小刚的电影用这些时尚的方式反映人与人之间交流交往的方式的变化或者进步.可以说是紧紧抓住了时代的特征,展示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使影片充满了时代气息。

三、语言幽默时尚。创造了许多流行语

冯小刚贺岁片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的“冯氏幽默”.他的幽默有钱钟书《围城》中心灵“急智”味道,是一种很有境界很有品位的真幽默,特色鲜明,自成一家。冯氏电

影中的语言除了有喜剧性效果以外,还有讽刺力量和批判力量。

比如《大腕》里:“高薪聘几个骂人的枪手,再找几个文化名人当靶子,谁火就灭谁。网站靠什么呀?靠的就是点击率啊。”这段话非常犀利地讽刺了文化界的不正之风,文章靠枪手,成名靠绯闻以及靠贬低名人赚钱.网站不顾道德只顾赚钱。这些方法是他们惯用的伎俩。“枪手、点击率、网站”之类在当时都是时尚词语。

《非诚勿扰》里的:“找一仙女怎么了,我想给我们老秦家改变改变基因有什么错?还非得找一难看的,天天想着越狱就好了?”真实地体现了男人喜欢美女的本性。也连带暗示秦奋其貌不扬。“改变基因”也可以算做时尚词汇了。

在《不见不散》中,在为美国警察举办的中文速成班上,下课时,刘元严肃地说:“下课,同学们辛苦了!”美国警察则高喊:“为人民服务!”这两句话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仪式中所使用的口号。用在这里,既讽刺了程式化,又获得了一种幽默诙谐的喜剧效果。

在《天下无贼》中,身为贼首的黎叔频频摆出一副官僚的嘴脸,批评手下“有组织,无纪律”。而这样的表达通常出现在非常正式的、或者上级对下级的场合中,电影中却出自于一个黑道贼首之口.因此滑稽意味自然而成。

《大腕》里的大段独自很经典:“一定得选最好的黄金地带,雇法国设计师,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公寓,电梯直接人户,不行最少也得四千平米。什么宽带呀,光缆呀,卫星呀,能给他接的全给他接上。楼上有花园,楼里有游泳池,楼里站一英国管家,戴一假发,特绅士的那种。业主一进门甭管有事没事都得跟人家说:‘May I help you.sir?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倍有面子!社区里再建一所贵族学校,教材用哈佛的,一年光学费就得几万美金。再建一所美国诊所,二十四小时候诊。就是一个字:贵!看感冒就得花个万八千的。周围邻居不是开宝马就是开奔驰,你要是开一日本车,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你说这样的公寓一平米得卖多少钱?(我觉得怎么着也得二千美金吧?)二千美金?那是成本!四千美金起。你别嫌贵。还不打折。你得研究业主的购物心理,愿意掏二千美金买房的业主,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二千。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做地产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这里用的是夸张式的幽默.把奢侈的贵族生活渲染得淋漓尽致,也暗示了平民对贵族生活的向往。

他的电影台词有些成了流行语。比如:“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做人要厚道”,“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而没有房子的婚姻则更不幸福”,“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幽默风趣的语言,仿拟出的新词语、新句子,成了观众的口头语,也足以证明这些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四、吸纳文化中的时尚元素

王尔德提出“是生活模仿艺术而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许多新近发生的国内国际新闻事件成为了他电影中的背景.甚至是搞笑语料。这些都使嬉笑中充满着对现实的关注。其中不乏深刻的见解。

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化。冯小刚的电影也抓住了文化的流行元素,为观众制造了欢乐。

《非诚勿扰》里的秦奋发明的“分歧终端机”,以及他欲擒故纵的推销方式就是借鉴了赵本山的“卖拐”“卖轮椅”的构思,尤其是范伟饰演的那个被忽悠的大款,更容易让观众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些观众喜爱的小品被他巧妙地改装到影片中,不仅没有剽窃之嫌,而且为影片增色不少。

综上所述,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始终追随时代的脚步,.借助各种时尚元素诠释对生活的认识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了时代的气息,也体味到了传统观念和时尚观念的冲突。正是这些所谓的媚俗的时尚元素,使冯小刚的贺岁片成为观众期盼的饕餮盛宴。

[参考文献]

[1]袁玲.冯小刚电影风格流变研究[D]重庆大学,2007.

[2]王巍.喜剧语言的创作手法——从冯小刚的电影语言风格谈起[J].电影文学,2006(09).

[3]晏妮.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叙事风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6.

[4]宫晓鹏.电影本体性下的冯小刚贺岁电影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