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伟
从1974年中国与巴西建交至今,中巴双边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35年,两国从建交之初的“谨慎外交”发展成多领域广泛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在政治、经贸、文化等方面的合作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中巴关系因此而成为当前南南合作的典范。2009年5月中旬,在巴西总统卢拉对中国的第二次国事访问中,两国政府着手制定2010—2014年共同行动计划,这也标志着中巴关系正朝着“深化平等互信的政治关系”、“扩大互利双赢的务实合作”、“促进内涵丰富的人文交流”和“密切协调配合的多边合作”等多个方向发展。
中巴关系历史回顾
1974年上台的巴西盖泽尔军政府对1964年开始的军政府外交政策做出了较大调整,改变了前几届军政府推行的“与美国结盟”的外交战略,抛弃“意识形态边疆”等外交主张,转而实施“负责任的实用主义”的多元化外交战略。巴西政府外交思想的转变推动了巴西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成为该时期巴西外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1974年3月15日,盖泽尔就任巴西总统,5个月后,巴西宣布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84年,菲格雷多成为巴西历史上首位访问中国的总统。
1985年巴西恢复民主政治后,为了增强巴西外交的自主性,巴西再民主化后的首届文人政府萨尔内政府努力拓宽外交空间,其中加快中巴关系发展成为当时巴西政府的重要外交选择。1988年萨尔内访华,在萨尔内与邓小平的这次历史性会晤中,双方提出了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和“拉美世纪”,这种富有远见的共识促成了中巴两国关系由此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巴两国政府间的互信得到了不断增强,而各自在对方外交战略中的地位有了很大提升。1993年中国与巴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开启了两国关系的新时代,战略伙伴关系不仅反映出当前中巴两国关系发展的现状,同时也指明了未来两国关系发展的方向。自此开始,两国关系进入不断深化和提升阶段:2004年两国元首实现互访;2006年召开中巴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2007年启动战略对话;2008年两国元首举行三次会晤,等等。概括而言,建交35年以来的中巴双边关系具备以下主要特点:
一、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从1974年建交到20世纪90年代初,两国之间高层互访非常有限,但自1993年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两国高层互访的级别及频率均有大幅提高。2004年,胡锦涛主席和卢拉总统的互访将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提高到新的高度,双边关系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充实。2009年2月,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巴西时表示“中巴作为两个重要的新兴大国,进一步加强合作,其意义超越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性、战略性影响”,这是中国对当前和未来中巴关系的准确定位。2009年5月,卢拉总统对中国的第二次国事访问夯实了中巴战略伙伴关系,两国间政治互信得到进一步增強。
在高层互访的推动下,两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中保持着密切的协调与合作,并且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都给予对方一定的支持。比如巴西政府在涉台、涉藏等重大问题上坚定支持中国政府的立场,2007年8月,巴西外交部发表新闻公报,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支持中国和平统一,反对台湾“入联公投”。同时巴西支持中国“入世”、成为美洲国家组织观察员和加入美洲开发银行。中国政府则支持巴西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支持巴西加入亚洲开发银行,等等。
二、双边互动已初步实现机制化
1985年,中巴两国外交部建立定期磋商制度,迄今已举行了14次政治磋商,定期磋商制度为两国政府在重大国际事务上协调立场提供了有效渠道。另外,自2004年两国签署建立中巴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的谅解备忘录以来,双方已在该机制下建立包括政治、经贸、科技、航空、文化、农业、能源矿产和教育在内的8个分委会;2006年两国还建立了立法机构定期交流机制,2007年建立并启动了战略对话机制。对话渠道的丰富不仅有助于促进两国相互了解,而且也为中巴双边关系的深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三、中巴经贸实现飞跃式增长
建交35年以来,中巴经贸关系经历了质的飞跃。1974年,中国双边贸易额仅为1742亿美元,虽然在1985年中巴贸易额一度达到12亿美元,但在1993年之前一直在10亿美元之内徘徊。1993年,中巴贸易额增至10.8亿美元,自此开始,中巴贸易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仅在1998年和1999年出现两年的负增长。
从1999年起,两国贸易增长势头非常强劲,从1999年的18.5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485亿美元,10年时间增长了将近26倍。2009年3月,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巴西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国家,4月,中巴双边贸易额达到32.3亿美元,超过巴美双边贸易额28.1亿美元,中国取代美国保持80年之久的“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而巴西也成为当前中国的第九大进口来源国。巴西工业、发展和外贸部部外贸局长韦伯•巴拉尔表示,中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中国因此成为继葡萄牙、英国和美国之后,巴西历史上第四个最大贸易伙伴国。另外,两国贸易结构正趋于多样化,巴西的支线飞机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在巴西对华出口中的比重有了一定的增加。
与迅速增长的双边贸易相比,中巴相互投资却未有太大起色。截至2008年9月,中国在巴西实际投资2.1亿美元,仅占巴西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0.05%,主要涉及采矿、木材加工和家电组装等项目。巴西在华实际投资2.7亿美元,主要涉及支线飞机制造、空气压缩机生产、煤炭、房地产、汽车零部件生产、水力发电、纺织服装等项目。虽然相互投资额度与中国、巴西两国经济地位和双边关系现状不太相符,但可以预测,扩大相互投资将是未来中巴关系发展的一大重点。
四、科技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科技合作是中巴战略伙伴关系中的重头戏。在两国政府多项科技合作中,航空航天领域的合作是最大的亮点。在航天技术合作方面,中巴两国于1999年、2003年和2007年联合研制并成功发射了三颗地球资源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的合作发射,不仅结束了中国和巴西的资源卫星数据依赖他国卫星的历史,而且彰显了两国高科技领域的实力,两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成为南南高科技合作的典范。
在航空领域,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所属原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原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航空工业股份公司与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于2003年1月共同组建了哈尔滨安博威飞机工业有限公司,2003年12月,在中国制造的首架ERJ145飞机下线并成功首飞。截至2009年1月底,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已向中国市场交付飞机46架,占中国目前在册支线飞机总量的一半以上。目前,中国成为巴西支线飞机的第二大海外市场。2004年5月胡锦涛主席在会见卢拉总统时高度赞扬支线飞机合作项目展现了南南高科技合作的巨大活力和潜力。
五、文化交流得到加强
早在1985年之前,虽然巴西是中国同南美洲文化交流较多的国家之一,但交流项目较为单一。1985年11月,中国驻巴西大使和巴西外长代表两国政府在巴西利亚签订中巴两国文化教育合作协定。20年来,两国签署了一系列文化合作教育协定,使中巴文化交流和合作走上了正规、持续、均衡的发展轨道。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战略伙伴关系的不断巩固,中巴在文化领域的交往也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两国先后在对方国家举行了一系列文化艺术展,在加深两国人民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中国还在巴西利亚大学和圣保罗州立大学建立了两所孔子学院,巴西也于2004年在北京大学设立巴西文化中心,而卢拉在2009年5月访华期间,特意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为新成立的巴西研究中心揭牌,这也彰显了文化因素在构建中巴战略伙伴关系中的特殊价值。
中巴关系未来发展前景
巴西外交部副部长吉马良斯在阐述卢拉政府外交战略方针时强调,单极化和两极化都妨碍巴西的国家利益,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大国之间的合作,实现世界体系多极化是巴西外交的重要目标。巴西精英阶层认为,当前的中国经济为巴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中国的巨大需求带动了原材料国际价格的上涨和巴西初级产品的进口,同时,巴西还将中国视为未来主要的外资来源地。另外,巴西官方和学者们普遍将中国的崛起视为未来国际格局变革的关键因素,他们认为在未来国际多极格局中,中国有可能成为像美国、欧盟一样独立的一极,因此,对中国发展潜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判断决定了中国在巴西外交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和巴西是分属东、西半球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金砖四国”的主要代表,这决定了两国面临相似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承担着为发展中国家谋求利益的共同责任。中巴两国都奉行多边主义的外交原则,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世界多极化,都呼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打破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国际旧规则。从这种意义上说,新时期的中巴关系已具备更广泛的国际含义,这也是迅速发展的中巴关系为何能吸引越来越多国际关注的原因所在。着眼于未来,中巴战略伙伴关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双边关系将保持快速发展
当前的中巴关系正处于历史最佳时期,35年的经验积累为中巴关系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中国和巴西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影响力的上升,以及两国经济和社会的稳步发展,中巴双边关系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首先,在政治关系方面,两国政府间的互信将会进一步巩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两国政府间的高层互访和战略对话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在经贸关系领域,由于两国高度互补的贸易结构,两国经济的增长将会把中巴经贸往来提升至更高水平。另外,相互投资的增加将促使两国经贸往来从一般贸易向更深层次的相互投资延伸,其中基础设施、能源、礦业很可能成为未来两国相互投资三个主要行业;在科技合作方面,两国之间的合作领域已突破了原有的航空航天合作,未来两国将在农业、水电、油气、医药卫生、新材料、生物能源及和平利用核能领域开展具体切实的合作;而在文化交流方面,随着传播中巴文化的载体增多,两国间的文化、教育、学术等交流将会有非常明显的增加。
二、合作应对金融危机
克服金融危机是当前大多数国家所面临的头等任务,同时也是当前中巴两国合作的重点。首先,加强经贸合作对两国应对危机至关重要。2009年前四个月,巴西对美国出口下降了35.3%,对欧盟出口下降了28%,而对华出口则增长了64.7%,巴西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已经变成逆差,对华贸易逆差则转变为顺差。加之中国已成为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国,而巴西也成为中国的第九大进口来源国,因此,深化经贸关系是中巴两国应对危机的重要选择,尤其对巴西更是如此。另外,巴西政府希望通过吸引中国投资弥补国际信贷的萎缩,并为此加大了对中国招商引资的力度,这为中国企业进入巴西市场创造有利的环境。其次,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抑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加强金融监管、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等方面存在共同的利益诉求,作为发展中大国和新兴经济体的主要代表,中巴合作不仅有利于自身应对金融危机,而且也担负着维护发展中国家整体利益的责任,因此,中巴两国在当前危机时期以及危机后世界经济恢复之中都存在广泛的合作基础。
三、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作为两个新兴的全球战略力量,中巴两国都有改革当前国际秩序、实现多极国际格局的意愿和潜力,另外,两国在诸如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全球气候变化、联合国千年目标等重大国际事务上也有着非常相近的立场,共同的意愿和相近的立场是中巴两国扩大在国际事务中双边合作的基础。近些年来,两国政府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20国集团、G8+5峰会等国际多边机构和对话论坛中的合作日益密切。尤其是经过多次非正式的会晤后,2009年6月16日,“金砖四国”成功举办了首届首脑峰会,这为中巴两国提供了另一个直接展开对话与合作的渠道。通过“金砖四国”这个新平台,中巴两国可以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与发展中大国)实现更大范围的合作,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整体发言权,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国际多极格局的建立,实现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繁荣。
经过35年的发展,中巴双边关系建立了较为牢固的基础,两国关系也迎来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卢拉在评价2009年5月访华时表示,这次访华是其2003年就任总统以来所有出访中最成功的一次。这不仅反映了中巴关系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国在巴西对外政策中的重要地位,而且也体现了两国间的共识得到进一步夯实。当前的金融危机和国际格局的现状为两国创造了更广泛的合作机遇,而共同面临的新挑战则更凸显中巴合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随着两国经济的发展和两国政府对中巴关系重视的加大,中巴关系将进入一个持续快速增长的阶段,并且也可以预计,未来的中巴关系也将被赋予更多的国际含义,成为大国关系中的重要一环。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副研究员、巴西研究中心秘书长)
(责任编辑:李瑞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