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坤 刘 洁 闫贵娟
摘 要:调查表明,在农村有半数以上的农户有贷款需求,但在实际借款的农户中仅有20%多得到过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其余近80%是完全通过民间金融渠道获得的。农民的贷款需求意愿和规模与家庭收入水平,家庭收入类型,经营的土地规模,户主的文化程度、年龄和身份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农户贷款;需求意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0.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3544(2009)04-0029-03
农民“贷款难”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但是以往的研究大多是从贷款供给方面展开的,对农民贷款需求的直接研究较少。 为了深入了解农户的贷款需求状况, 我们就农户贷款需求意愿方面的一些问题在河北省进行了专项调查。
一、样本的选择
根据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 我们选择了处于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迁安市、黄骅市,处于全省中等发展水平的满城县、临漳县和涉县,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阳原县、 怀安县7个县(市)作为样本县(市),然后从每个县(市)随机选择1~3个村庄为样本村庄,共计12个村庄,在每个村庄随机选择40户作为样本农户,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农户的借贷情况及未来贷款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440份,回收438份,回收率达到99%,有效问卷435份。
样本农户平均年龄42.6岁, 其中女性110人,占25.88%,男性325人,占74.12%;调查农户中有村干部39人,占8.97%,107人为农信社社员,占24.60%, 有19户加入协会或合作经济组织,占4.37%。由于农户所经营的土地规模小,调查农户平均经营土地面积仅为3.77亩,60.87%的专业或兼业从事如烹饪、开车、修理、缝纫、木匠、泥瓦匠、理发、行医等具有一定技能或手艺的工作,农户兼业经营补贴家庭生产生活性资金需求在农村成为一种常态, 调查农户家庭平均人口4.05人,其中237户有家庭成员外出打工。
二、农户贷款需求意愿
从全部样本来看,45.08%的农户未来一年没有借贷需求,54.92%的农户未来一年有借贷需求,高于农户实际贷款需求程度5个百分点;如果正规金融机构能提供简单、方便、快捷的贷款服务,有58.01%的农户倾向于向银行、信用社贷款,远远高于实际参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比例(见表1),这说明农户面临着严重的正规金融机构信贷约束。 实际上过去两年有49.89%的农户发生过借贷行为,而只有占总样本10.8%、占借款户21.6%的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过贷款, 农户的借贷需求近80%是通过民间金融获得的。这说明,民间金融在缓解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约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户参与正规金融的程度较低,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来自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排斥。正规金融机构通过复杂的信贷程序、 贷款资格审查偏好于收入和家庭净资产较高的农户、 规定严格的贷款用途、 贷款期限的限制将广大农户排斥在正规金融的门槛之外。(2)农民金融知识的匮乏。在调查中,当问到“你是否知道当地的存贷款利率?”时,有219人回答知道,占到总样本的50.34%。对于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 贷款程序等大多数农户则知之甚少。(3)传统文化的影响。受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一般农户都“轻不言债”,即使农户有资金缺口,也形成了以圈层结构为核心的融资逻辑, 即亲友借贷→互助合作组织→民间金融组织→正规金融组织的路径。这种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对于农村正规金融的发育非常不利。
三、农户贷款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
(一)农户家庭收入与贷款需求
1.农户家庭收入与贷款需求意愿。 对样本户按年家庭纯收入从低到高分为6个组, 调查结果为:年纯收入低于5000元的低收入组中有借贷打算的占到40%;年纯收入在3~5万元的较高收入组中有借贷打算的占61.45%,为6个组中最高;年纯收入高于5万元的高收入组中有借贷打算的占35.71%, 为6个组中最低。 即最低收入组和最高收入组农户的贷款需求意愿相对于中等收入组要弱得多, 家庭收入与贷款需求意愿呈典型的正态分布。见表2。
2.农户收入水平与贷款需求规模。 从需求规模看,农户收入水平越低,贷款需求规模越低;农户收入水平越高,贷款需求规模越大。年纯收入水平在1万元以下的农户中, 有32.73%的农户期望借贷规模在5000元以下,7.27%的农户期望借贷规模在5万元以上;在年收入1~3万元的农户中,12.10%的农户期望借贷规模在5000元以下, 期望借贷规模在5万元以上的农户占11.29%;在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农户中,4.92%的农户期望借贷规模在5000元以下,29.51%的农户期望借贷规模在5万元以上。见表3。
(二)农户收入类型与贷款需求
1.农户收入类型与贷款需求意愿。 按照农户家庭收入中农业和非农业收入的占比不同, 我们把样本农户分为纯农户(农业收入占80%以上)、农兼户(农业收入占50%~80%)、兼农户(农业收入占20%~50%)和准农户(农收入占20%以下)。从样本总体的分布来看,纯农户占17.24%,农兼户占33.33%,兼农户占30.57%, 准农户占18.85%。 在纯农户中有61.33%的农户有借贷打算,在农兼户和兼农户中有借贷打算的比例分别为55.07%和55.97%,在准农户中,有48.19%的农户有借贷打算,其中纯农户的借贷意愿最高,准农户的借贷意愿最低。见表4。
2. 农户收入类型与贷款需求规模。 对有贷款需求的237个农户的贷款需求规模进行分析发现,68%左右的纯农户、76%左右的农兼户借贷需求规模分布在3万元以下,76%左右的准农户和80%的农兼户借贷规模分布在5000元到5万元之间。22%左右的纯农户和农兼户贷款需求规模在5000元以下,7%左右的兼农户和准农户贷款需求规模在5000元以下。从总体上看, 以非农经营为主的农户贷款需求规模要略高于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户。见表5。
(三)农户家庭土地经营规模与贷款需求意愿
调查表明, 农户的未来贷款需求意愿与其家庭经营土地规模正相关,无地农户的借贷意愿最弱,家庭经营土地规模越大,其借贷意愿越强。但从实际借贷行为看,无地和土地规模较大(10亩以上)的农户借贷发生率要高于中小土地规模的农户。 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差,与农户的借贷动机和能力密切相关。较之中小规模土地经营农户,无地农户和较大土地规模经营农户由于大多从事个体工商业活动或专业种养业,他们更容易成为正规金融青睐的对象,借款能力较强。见表6。
(四)户主文化程度与贷款需求意愿
在样本农户中,小学文化程度组有63.75%的农户表示未来一年有借贷打算,借贷意愿最强烈,其次是文盲及半文盲农户,而对于初中、高中和中专以上组,随着户主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借贷意愿农户的占比逐步降低,这与教育对收入的贡献有关。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教育对收入有正的影响,从而降低了高知识水平农户的资金流动性约束, 降低了借贷需求。见表7。
(五)户主年龄与贷款需求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 农户的借贷意愿与户主年龄基本呈倒正态分布。在样本农户中,户主年龄在51~60岁的农户借贷意愿最强烈,为62.32%,其次是41~50岁年龄段的农户, 而3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农户借贷意愿最弱,见表8。这与农户实际借贷发生率基本吻合。51~60岁的农民之所以借贷意愿强烈, 主要源于他们面临较重的家庭负担,子女上学、老人生病、婚丧、建房等重大花费项目较多;而对于3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言,他们刚刚组建家庭,家庭支出较少,自身的劳动能力又较强,非农收入较高,对非生产性资金需求不大,但也有一些年轻农民掌握一定的技能,具有较高的创业热情, 进而产生对生产性资金的强烈需求。见表8。
(六)户主身份特征与贷款需求意愿
一个人的身份、 地位作为一种社会资本会对其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农户而言,户主在村庄中的地位,如是否是村干部、是否是农信社社员,都会对农户的贷款需求行为及意愿产生影响。样本农户中,村干部有40人,占总样本的9.20%,村干部中有35%的农户未来一年有借贷打算, 非村干部中有51.39%的农户有借贷打算, 村干部的借贷意愿明显要低于非村干部农户。 村干部在村庄中拥有相对更丰富的社会资源, 进入正规金融渠道比一般村民要更加容易,其经济状况也比一般村民要好。虽然其借贷能力较强, 但借贷动机却较弱, 因此村干部的借贷意愿要比一般村民弱。
在样本农户中,有107户为农信社社员, 占总样本的24.60%。 农信社社员农户中有63.55%的农户未来一年有借贷打算,而非社员农户中有45.43%的农户有借贷打算, 农信社社员农户的借贷意愿明显高于非社员农户。 相对于非社员而言, 农信社社员因为有与农信社打交道的经验, 拥有相对丰富的金融知识, 比非社员农户有优先权获得农信社的贷款。因此,农信社社员的借贷意愿会更加强烈。
参考文献:
[1]陈军,曹远征. 农村金融深化与发展评析[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吴大庆,刘浪夷,楚尔鸣,王定芳. 对湘潭农村经济主体融资次序与信贷需求层次的实证分析[J]. 金融研究(实务版),2007(5).
(责任编辑:郄彦平;校对:龙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