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蓉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应与之相适应,以资金、财务会计行为、财务人员上加强管理,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资金;财务人员
中图分类号:F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8-0177-01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随着公共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等改革措施的推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获得资金的渠道也与过去有较大的区别,其服务的对象、服务的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资产、技术和人力的作用更不同于过去,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应适应更广泛的市场经济需要,从管理内容、管理要素、管理层次上要与新的体系相适应。具体而言,对其进行管理的主要思路是:
1 资金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开展各项活动的物质保证
资金是事业单位的命脉,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是事业单位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是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物质保证,也是国家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的无偿供给。而财务管理则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加强资金管理工作最为重要。对其进行管理的内容主要有:
一是在支出管理上,事业单位支出管理的核心是国家拨入的财政资金,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编报预算,经核实后,按进度拨款和使用,应按财政规定的项目使用,不允许超支、透支和有任何形式的浪费。坚持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确保资金使用成效,对各类专项资金坚持专款专用原则,并按有关规定进行独立核算,严禁挤占挪用,在国家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的前提下,各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具体管理办法和措施,以保证国家资金能够合理合法的使用。
二是在收入管理上,应将财政拨入资金与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严格区分,在管理的力度上要有不同的层次,但首先要管好用好国家资金。
(1)国家拨入的资金应是财政监督的重点。国家资金是纳税人无偿对社会的贡献,它使用的正确与否是社会评价财政监督和管理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审计、财政监督和检查的重点应是事业单位国家资金使用情况,以保证国家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发挥作用。
(2)国家给予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必须与事业单位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相适应。给予过大,造成浪费;预算过小,事业无法开展,造成人力、物力和技术的浪费。特别是一些为社会服务的比较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如无资金保障,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就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甚至危害社会稳定。
(3)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政策一定要前后一致,保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
2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完善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规定
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也是财政性资金,是事业单位依靠行政手段或强制措施所取得的收费。对预算外资金进行管理应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家财政预算完整性原则,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保证政府资金收支活动的完整性。对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应按“统一性、完整性、效率性、公开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管理。具体而言:建立规范的预算外资金立项、征收、管理、支出检查的综合管理体制;建立严格的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立项审批制度;建立规范的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管理机制;建立规范的预算外资金支出管理政策规定和实施办法。
当前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许多单位对预算外资金的性质还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和对待,不能主动积极的向财政部门上缴预算外资金收入,有的甚至私设帐外帐,隐瞒收入,坐收坐支,甚至违规收费,扰乱了财经秩序,滋生了腐败。另一方面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财务管理制度还比较弱化,管理框架还不够完善,对预算外资金的内容、性质、收支范围、征收机制,管理模式都缺乏明确的规定,难以实行依法管理。所以,应当对预算外资金加强管理,不断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规定。
3 严格规范财务会计行为,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
一是要加强对现金的管理。各事业单位要严格遵守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从严控制现金存量,从严控制个人借款。凡因工作所需的个人借款,一般情况下,借款人必须在一个月内向单位财务结清欠款。凡个人借款超过六个月的,如无特殊情况,一律视同挪用公款处理,并按同期银行利率加收利息。单位对逾期借款未作处理的,监察、财政和审计部门有权没收。同时,各单位必须加强银行账户管理,不得将本单位账户出租或出借他人,更不得为他人提供与本单位无关的银行转帐业务。
二是要加强公用经费管理。从严控制招待费、车辆费、会议费等项支出,防止浪费和腐败。招待费应该控制在适度范围内。要从严控制车辆维修支出,修理审核人和维修费审批人要独立分开,加强相互监督。
三是要加强往来款项的管理。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往来款项的管理,要把对往来款项的清查与强化财务管理结合起来。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凡属现行财务管理制度中不健全或不完善的地方,有关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对各种往来款项,除正常清偿关系外,清理期间不得作任何调账处理。对于长期无变化的呆帐,清理核实后,经主管部门同意、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可进行相应的调账处理。对违反规定擅自处置往来款项,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对不执行往来款项管理规定,造成往来款项重大损失的,对利用职权大肆侵吞国有资产的,要从严查处,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四是要加强资产管理。事业单位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单位以实物形态存在、能用货币计量的、是财务支付货币、有关部门主管、使用部门领用的结合体,它运行的好坏及是否能正常地发挥效能取决于平时人们对它的维护和保养。应根据固定资产的购置时间、使用状况经常督促有关部门管好用好资产,同时,在单位内部实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以达到减少支出的目的。在按规定进行政府采购的基础上,固定资产管理还应着重要对单位价值、购置签批、处置报批、年度清查等环节明确标准或操作程序加强监督和管理。
同时各单位必须加强内部监督管理,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完善单位会计机构和人员配置。会计、出纳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必须明确分工和职责。会计主管、主办会计和出纳会计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能。要根据规定实行严格的财会岗位任职回避制度,单位党政一把手的配偶、直系亲属、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一律不得在本单位从事会计工作。
4 加强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一是在财务队伍中普及法律知识,强化财会人员的法律责任。要认真学习《会计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二是加强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门槛,对无会计证和新上岗人员,必须参加会计从业资格统一考试,或参加会计证上岗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否则不得上岗,并作为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硬性措施,加以严格执行;三是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四是实现会计电算化;五是加强专业培训,抓好继续教育,各级财政部门要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组织以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技能;六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各事业单位要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会计人员的激励办法,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