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志 开成建
摘 要: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世界经济出现极大衰退,作为经济的载体——企业受到极大影响。在中国,受到最大影响是中小企业,江浙沪、珠三角许多中小企业出现停产,甚至倒闭。重要原因是中小企业缺少创新能力,根据中小企业在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就如何打造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1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8-0035-02
创新作为一个国家灵魂,作为国家的细胞企业,首先应该打造应该创新能力,从而带动全社会的创新。2008年9月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危及全球,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组成部分,金融危机也冲击着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诸多中小企业,特别是江浙沪、珠三角的许多制造性中小企业破产倒闭,有些地方出现倒闭潮,几千万农民工滞留在家乡,找不到工作。企业经营进入寒冬。对那些苦苦支撑的中小企业什么可以带领它们走出危机?我个人认为创新是企业摆脱目前危机的其中一条重要途径。
1 创新概念的界定
创新这个概念首先是由熊彼特在20世纪初提出的。熊彼特把创新分为五种情况:
(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一个新的销售市场。
(4)获得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
(5)实现一种新的组织。
厄特巴克(J•M•UMerback)在70年的创新研究中独树一帜,他在1974年发表的《产业创新与技术扩散》中认为,“与发明或技术样品相区别,创新就是技术的实际采用或首次应用”。缪尔赛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技术创新概念作了系统的整理分析,并认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著名学者弗里曼(c Freeman)明确指出,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本文中创新将采用弗里曼的观点,认为创新就是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管理能力。
2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现状和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31年来,我国通过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本,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但是也为此付出了一些代价。首先,外资在我国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大,我国对外资依赖程度比较大。其次,资源消耗、环境保护问题日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水平总体上偏低,与国外中小企业相比,在创新投入、研发开发能力、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从现实角度看,我国中小企业没有摆脱以外延为主的发展模式,采用模仿技术比较多,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生产成本过高,产品缺乏差异化,市场竞争压力大。在目前经济危机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迫在眉睫。只有实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才能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和可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形成受到外部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影响,如政府支持、企业人才结构、企业领导支持等。目前,国家一些重大创新虽然来自于中小企业,但是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中小企业在创新中存在种种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动力不足。由于创新的经费、风险比较大,很多中小企业不愿意去走创新这条路。(2)研发能力不足,以企业研发机构普及率为例,我国99%的中小企业没有研发开发机构。而日本有相当多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3)缺少高素质人才。很多中小企业出于成本考虑,没有雇佣中高学历人才,而是拥有大量低学历人员。如中小企业中财务人员的学历分布,不同学历的人员占整个财务人员的百分比分别为:中专65%,中专以下5%大专25%本科及以上仅占5%。(4)缺少科学管理。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处于经验管理阶段,管理粗放,缺少现代管理新观念和方法。(5)资金缺少。每年中小企业用于创新和研发经费很少,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仅为3%左右。(6)创新文化氛围不浓。目前,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员工认为创新只是研发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没有形成人人有创新思想的文化氛围。而中小企业更是如此,不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创新过程中。
3 打造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相关对策
3.1 培养中小企业创新合作机制
合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潮流,由于如今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院校之间更应该加强合作。由于单个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如资金不足、创新风险大等,更应该培养创新合作。(1)中小企业之间合作。在金融危机这个寒冬下,尤其同行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不应各自为战,而应该抱团取暖。同行企业在技术互补性较强,技术之间融合较容易实现。合作可以大大增强合作双方或多方的竞争力。尤其对一些大型创新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单个企业往往能力不足,如果中小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将会利大于弊。中小企业之间可以采用以下创新合作模式:组建技术联合体和联合引进攻关。(2)中小企业与政府之间合作。由于政府往往实施大型创新项目,会邀请企业、院校参与其中。一方面,在这方面合作,政府应该倾向于中小企业;另外一方面,中小企业也应该参与政府的一些大型创新项目,培养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使中小企业拥有自身核心能力,在市场竞争中,不会处于不利局面。(3)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之间合作。大专院校比企业拥有更多高科技人才,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之间合作,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不足。合作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①采用建立联合开发基地,如海尔就与北京大学等一些高校建立联合开发基地,实现海尔在多方面的创新。②企业利用高校为自己培养自己所需人才。芜湖奇瑞就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合作,利用高校为自己培养汽车方面定向人才,解决了人才缺乏这一难题。
3.2 构建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就是要强化以创新集群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环境的形成,现阶段重点依托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通过公共政策引导,培育和发展各种类型的创新组织。在当今金融危机中,政府应该构建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1)建立全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系统。国家和各级省政府机关中的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尽快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实现信息公开和共享,引导中小企业诚实经营,加强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机制建设。由中央政府和各级省政府出资或授权出资,吸引商业银行、各地担保公司和风险投资家参股,组成股份制和市场化的国家和省级再担保公司,为一些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提供贷款担保。(2)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风险投资体系。建设多层资本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境外上市等途径,展开直接融资。国家和各级省政府建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加大对中小企业在前期、中期、后期的扶持和投入,减小企业在创新方面的风险。(3)通过税收、财政等积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在税收方面,对进行创新的中小企业进行税收返还制度。在财政方面,对进行创新的中小企业进行补贴或者资金参与的方式支持它们进行创新。
4 加大对中小企业专利的保护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相当薄弱。由于中小企业没有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导致本企业的创新成果被他人无偿享用。一方面,打击了企业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不利于创新活动开展,阻碍创新性国家建设。加大政府采购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参与产品的技术标准的制定。普及专利知识,提高中小企业专利意识,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维护合法权益。当今世界,各国加强了对专利保护,维护自己国家企业在世界竞争中不败地位。所以我国加大对中小企业专利保护,有利于推动知识产权制度对自主创新活动推动和保护,有利于企业加入到创新活动中来,有利于我国建成和进入创新型国家。
5 健全中小企业内部激励创新机制
创新在中小企业应该建成一种文化,不应该看成研发部门或个别人的活动,而是全体员工的事。为了使创新成为企业文化,应该健全企业内部激励创新机制。海尔就是把创新融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使管理方法不断改进创新,如:海尔在管理方面,把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为重点,将IE、6S活动、网络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工程和价值工程等引入企业管理,使名牌产品处于先进的全方位优化管理之中。所以中小企业应该健全自身内部激励创新机制,根据创新的大小,给于相应的精神和物质激励。精神方面可以设立“创新能手”等称号,在物质方面,可以给予100元到万元的不同激励层次。这样,一方面鼓励员工进行创新,从而形成一种文化,为企业形成核心能力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吸引人才加入,留住人才。
6 建立人才激励和培训机制
人才已经成为国家之间综合国力重要影响因素,人才也是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法宝。人才是中小企业进行创新的关键因素。中小企业有一套好的人才激励和培训机制,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保障。
在激励方面,建立企业内部创新人才业绩考评制度,加大创新奖励力度; 鼓励人才以专有技术、科技成果等技术入股,获取合法收入或占有企业股份; 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给予重奖; 提供带薪休假、住房补助、医疗和退休保障计划、团体人寿保险等福利。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这种创新人才的薪酬制度,可以保证创新人才不必为基本生活保障而担心和奔波,他们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 同时,也可以使创新人才将自己的利益与中小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这样创新人才对企业就会有更多的责任感,更加努力工作。
在培训机制方面,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创办培训基地,增加中青年创新人才的专业培训费用和培训次数,支持鼓励中青年创新人才通过在职学习、出国深造、技术交流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在企业倡导人人都成为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景宏文,陈志鹏,周潮.西部中小企业创新人才流失的经济学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3).
[2]@朱云峰.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困境及对策[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3]@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
[4]@玉冰.山西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外部环境研究[J].经济师,200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