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 云 丽 阳
名人婚姻与普通人一样,也是讲缘分,廖仲恺与何香凝则是因脚结缘。
廖仲恺,1877年出生于广东惠阳一个华侨家庭,原名恩煦,童年是在美国旧金山度过的。
1893年,廖仲恺的父亲廖竹宾突然病逝,为了将父亲的灵柩运回家乡安葬,他陪同母亲和弟妹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回国后,廖仲恺入家乡私塾学堂,拜梁缉嘏为师,刻苦读背“四书”、“五经”。
甲午战争之后,少年廖仲恺面对祖国备受外人侵凌及百孔千疮的黑暗现实,联想到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景象,从中省悟到“四书”“五经”非改造中国社会的良书。他毅然放弃中学,于1896年转赴香港,攻读英语。
后来孙中山取笑廖仲恺,说他在香港求学,得到两大收获:一是系统地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教育,二是与何香凝的奇结良姻。
何香凝1878年生于一位香港商人家里,起初取名瑞谏,亦名谏。她从小脾气倔犟,爱好读书习画,尤其是喜听人们讲述反清的革命道理和太平天国女将的英雄故事。6岁时,她要求父亲何炳桓让她进馆念书,但由于父亲满脑子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对女儿的请求不予答应。
不依不挠的何香凝多次吵着要念书,何炳桓没有办法说服她,只好同意送她进“女书馆”就读。这女书馆教师所教的全是老八股那一套。何香凝受不了这种教育方式,想与兄弟们在一起读书,便买来哥哥的读本,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偷偷地学习,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向哥哥或先生请教。在何香凝心目中女人就要像太平天国的女英雄那样,生成一双大脚,能骑马挎枪,英勇善战,敢和男人分高下。她发誓要作好样的女子。
何香凝7岁时,母亲要给她缠小脚,她坚决反对。父亲大怒,令妻子用热水浸泡她的双脚,再用长布条紧紧裹上,然后用针线密密地缝着,叮嘱非到相当的日子不准拆开布条。何香凝不听那一套,晚上她偷偷用剪刀把那些裹脚布全部剪开。可是剪开的翌日,双脚又被母亲裹上。当晚她再次剪开。裹一次,剪一次,大概经过了好几十个回合的反抗,何炳桓夫妇对这个倔犟的女儿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任她自便。
廖仲恺是客家的后代,他虽然侨居旧金山多年,但从未忘记祖辈的习惯和乡规,特别崇尚客家大脚妇女勤劳、刻苦、俭朴的美德。
廖竹宾在重病之际,为儿子的婚事上留下一条遗嘱:“小脚女人在外国被人看不起,根据客家人的规矩,儿子必须讨个大脚女子作媳妇。”廖仲恺含泪满口答应了父亲的临终要求,一定寻找一位大足女孩为妻。
廖仲恺归国之后,通过在家乡和香港求学,对维新志士宣传的“所生女子,不得缠足”,“男子不得娶缠足之女”,产生强烈的共鸣,并认识到父亲的遗训实有改革社会风气之意义。廖仲恺年满20岁时,响应维新志士的口号,提出自己选择配偶的条件,并宣布说:“不喜欢缠足的女子,非要找一个大脚的妻子不可。”
何香凝的父亲“听到有人到处宣扬要讨一个天足女子”为妻子时,认为女儿正合廖家公子择偶条件,马上应允了这门婚事。
在当时盛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定终身的时代,廖仲恺同何香凝没有见过面,也没有享受自由恋爱的幸福,全凭双方的长辈为他俩操办,但他们做梦也未想到竟然配成一对龙凤之缘。1897年10月底二人在广州举行了婚礼,成为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
(责编 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