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凤
放学的时候,我们正忙着和家长交流,突然发现唐一阳哭了,原来她妈妈还没有来接她,我赶紧拉着她的小手说:“别急,妈妈马上就到了。”不一会儿,她妈妈气喘吁吁地赶到了:“对不起,妈妈迟到了。”可这也没能止住唐一阳的泪水。第二天,唐一阳来园时哭着和妈妈反复说了几遍“第一名来接”。
通过了解,我们得知,唐一阳从小身体不太好,和外界接触少,导致她怕生,不合群,而且从小带她的都是妈妈,爸爸在外地工作,这更增加了她对妈妈的依赖。她妈妈总是第一个来接她,尽量满足她的心理需求。可这样妈妈岂不是太累了,如果她碰到一些脱不开身的事情,就像今天一样,不能第一个来接,孩子会哭得更凶。所以,“第一名”妈妈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我们希望她妈妈能够和我们一起努力,帮助阳阳改掉依赖妈妈的习惯,健康发展。
和家长交谈后,我们共同协商:在家里,尽量让阳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避免包办代替。在幼儿园,我们会运用多样的教育形式。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孩子,尤其是在离园这段时间,让阳阳体验到与小朋友、老师在一起的愉快。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阳阳哭的现象少了很多,但还是会要求妈妈“第一名”来接,如果妈妈没有第一个接,她虽然不像以前那么哭了,但是还会紧皱眉头问:“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我告诉他:“妈妈上班很辛苦,有自己的事情,不是不来接你,现在肯定着急地赶在路上呢!我们一起看会儿书好吗?”
我们建议阳阳妈妈哄孩子时,不要总是简单地说“明天我第一个来接你”,而要多说几句:“你为什么哭?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如果今天表现好,作为奖励,我第一个来接你。”或“如果今天妈妈有空,工作不忙,可以第一个来接你。”这样既可以减轻孩子的焦虑,也可以减少孩子对妈妈的疑虑。
在一日活动中,我们鼓励阳阳多和别的小朋友接触,在和同伴相处的过程中,她体验到了集体的温暖、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在她体验到快乐的同时自然会淡化对等待的焦虑。我们也抓住机会。采取赏识激励的方法增强她的自信心。
一次绘画活动中,我们发现阳阳画得非常成功,那是用棉签画的一朵小花,非常漂亮,我及时地表扬了她,还在集体面前展示她的作品,并奖给了她一颗红五星。虽然阳阳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喜悦,但从她的表情上我看到了她内心的快乐。在以后的各种活动中,只要阳阳进步了一点点,我都会用一句“很好”“真棒”,或者一个微笑、点头鼓舞她、激励她。
渐渐地,阳阳的胆子越发大了起来,有时小朋友们表演儿歌、演唱歌曲时,她也愿意到集体中单独表演了,小朋友玩游戏了,她也能参与进来,虽然声音不是很大,表情不是很自然,但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阳阳的努力。一天放学后,我对她竖起了大拇指:“阳阳是好样的。胆子变大了,以后要继续努力噢。”
阳阳妈妈高兴地说她看到了女儿身上的进步,我们也再一次和她沟通,建议她多带孩子到外面走走,比如去超市购物,去公园玩游戏。针对阳阳从小接触女性比较多,我们建议阳阳的爸爸利用时间多和阳阳一起玩耍等等,让她从封闭的小世界里走出来。
这个月的家长开放日到了,我们经过商量决定组织亲子活动,让孩子和家长共同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第二天,阳阳妈妈第一个跑来和我们说,阳阳想和她一起唱首歌,我们开心地相视一笑。开放日这天,我们和阳阳妈妈商量好,让她稍微迟到一会儿,看看阳阳有什么反应。活动要开始了,我们发现阳阳有些心不在焉,但随后就被别的小朋友表演的节目所吸引,当阳阳看到妈妈终于来了的时候,她朝妈妈微微笑了笑,轻轻挥了挥手,不用说,阳阳那天的表现有多好了,她终于摆脱了对“第一名”妈妈的焦虑了。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玉。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引导,加上有效地教育,那么他就会闪闪发光。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坚持,只要我们家园共同配合,每个孩子都是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