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能虎 张绪成 沈庆兰 张忠仁 孙 雷
【摘要】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山系老岭山脉,境内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有9种野生植物为本省在本市特有,极具开发与保护价值。
【关键词】特有植物 资源
集安市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位于东经125°45′~126°30′,北纬40°52′~41°36′,东北与白山市接壤;东、南以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满浦市和慈城、渭源、楚山3个郡隔江相望;西、西南与辽宁省的桓仁县、宽甸县分界;北、西北与通化市、通化县毗邻。东西长80km,南北长75km,总幅员面积331917hm2。其中,林业用地282403.4hm2,占总面积的85.1 %。森林覆盖率84.1%。
集安市在地理位置上坐落于欧亚大陆东,濒临黄海、渤海、日本海,深受海洋的影响。所以,成为特殊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与海洋性季风交混湿润区。其特点是冬暖夏凉,时段较长,春干秋爽,时段较短,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5℃,年降水量800—1000mm。年湿润系数为1.89;年平均日照时数2284h,太阳辐射年总量为4.9×108J/cm2,无霜期平均150d;常年稳定通过0℃以上积温3659℃,持续241d以上,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10℃活动积温3142℃,持续167d。全年盛行西南风[1]。这种气候条件,育成了集安森林植物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境内植物资源种类达1300余种,占我国东北植物资源种类的40%以上[2]。华北植物区系植物繁多,仅吉林省特有植物已发现的就达9种[3-4]。
1.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 K. Koch),别名:天女花、山牡丹。是第四纪冰川时期遗存种,为木兰科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m。单叶互生,叶阔倒卵形或卵圆形。花叶同放或先叶后花,花被片9,外轮粉红色,内2轮白色,花丝紫红色。花具长梗随风招展似天女散花,聚合果柱形,看似灯笼。花期5—8月份,果期9—10月份。生于阴坡或山谷湿润地的次生阔叶林中。渐危种,国家三级保护。华北植物区系香料植物,吉林省稀有,在集安市均有少量分布。是世界稀有种,极具观赏和药用价值。
2.盐肤木(Rhus javanica L.),别名:五倍子树、山梧桐、黄瓤树、欺树。为漆树科落叶小乔木。高可达8m。树皮灰褐色,有赤褐色斑点。奇数羽状复叶,秋天叶红艳。圆锥花序,顶生,密被灰褐色毛,花洁白美丽。核果球形,略压扁,被具节柔毛和腺毛,成熟时红色。花期8-9月,果期10月。生于向阳较干燥的山坡、半阳坡、沟谷、路旁的杂木林中。吉林省稀有。在集安市岭南区域有少量分布。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传统的中药材。特别是寄生的虫瘿五倍子除了入药外,尚是重要的轻工原料和出口物质。
3.漆树(Rhus verniciflua Stokes),别名山漆、大木漆。为漆树科落叶乔木。高可达20m。树皮灰白色,有不规则浅纵裂。损伤组织流汁。奇数羽状复叶,互生。花杂性,密而小,绿色。果序下垂。核果扁圆形或肾形,灰黄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于背风向阳的杂木林内,山野路旁等处。常与胡桃楸、黄波萝、色木槭等伴生,有的成片生长。吉林省特有,为吉林省珍稀树种。在集安市岭南区域有少量分布。是我国重要经济树种之一。生漆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出口物资,为国内外市场紧缺物资。枝叶中含有“漆酚”,可使人发生接触性过敏皮疹,引起肿痛瘙痒,严重者可引起局部及全身水肿溃烂,发生漆疮。因此,当地居民叫它“欺树”、“咬人树”,将它当成有害树除掉,所以目前存留较少。
4.灯台山茱萸(Cornus controversa Hemsl.),别名:鸭脚树、肥猪叶、大树理肺散、买担别(傣语)、女儿木、灯台树、六角树、瑞木。为山茱萸科落叶乔木。树高4-20 M。树枝层层平展,形如灯台,树皮暗灰色,平滑,枝暗紫红色,后变淡绿色,为彩色树。叶互生, 簇生于枝稍,叶广卵圆形。伞房状聚伞花序生于新枝顶端,白色。核果近球形,成熟时由紫红色变成蓝黑色。花期在5-6月,果期9-10月。自然群落多分布于杂木林缘或溪畔。是吉林省珍稀树种。在集安市均有分布。以树姿优美奇特,叶形秀丽、白花素雅,被称之为园林绿化珍品。
5.白檀山矾(Symplocos paniculata (Thunb.)Miq.):别名白檀、乌子树、茶叶花、山葫芦,灰木,砒霜子、蛤蟆涎、白花茶、牛筋叶、檀花青。山矾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m。树皮灰褐色,片状剥裂。叶互生,椭圆形,边缘细锐锯齿。圆锥花序生枝顶,花白色微香。核果卵形,成熟时蓝黑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生于山坡,路边、沟边林下及疏林或密林中。是吉林省珍稀树种。在集安市岭上区域有极少量发布。为绿化和药用植物。
6.东北对开蕨(Phyllitis japonica Kom. ),别名:日本对开蕨、对开蕨。铁角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70cm。根状茎粗短,横卧或斜生。叶近生,阔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孢子圆肾形,周壁具网状褶皱,表面具小刺状纹饰。5月形成,9—10月成熟。是我国新记录植物,生于阔叶林下。吉林省特有。在集安市岭上区域有极少量分布。属世界稀有种。为国家二类保护植物。具有极大的开发研究价值。
7.东北刺人参(Echinopanax elatus Nakai),别名:刺参。五加科多年生落叶灌木。高可达2.5m。根粗大而长呈棒状,长达3m。茎直立有刺,节部刺特别多,小枝密生针状直刺。单叶互生,叶大如扇,叶掌状分裂,裂片5-7片,近三角形。伞形花序聚合为总状或圆锥状。主轴密生短刺和刺毛。果实扁球形,鲜红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生于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中。是长白山特有的植物资源之一。在集安市岭上区域有极少量分布。渐危种,国家二级保护。与人参媲美,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
8.玉铃花(Styrax obassia Sieb. et Zucc.),别名:老开皮。安息香科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m。树皮灰褐色,有灰白色斑纹,皮剥裂。叶两型,质薄,螺旋状互生。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具10余朵花。花下垂,花冠白色或稍带粉色。干果,卵形或球状卵形。花期在5-6月,果期在8月。在集安市岭南区域发现有少量分布,实属罕见稀有。其花芳香美丽、素雅,状如玉铃,是一个新的芳香植物源,应尽快加强保护。
9.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别名:首乌、夜交藤、赤首乌、首乌藤。蓼科多年生草本。根细长,顶端有膨大的长椭圆形、肉质块根,皮黑色或黑紫色。茎缠绕,长3-4米。中空,多分枝,基部木质化。叶片卵形。花序圆锥状。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色,平滑。花期8-10 月,果期10-11月。野生于灌木丛、丘陵、坡地、林缘或路边土坎上。是极高的药用和藤本绿化植物。在东北分布尚无报道,在集安市岭南区域发现的野生何首乌实属先列,对研究北方和东北何首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上9种植物为集安市特有珍稀植物,极具保护与开发价值。
参考文献:
[1] 佟德才,等.集安市志[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2] 张绪成.唐景银.陈明,等.集安市植物地理学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02.(3)
[3] 金洙哲.张万福.李国平,等.中国长白山经济植物彩色图鉴[M].延边:延边人民出版社.1996.
[4] 王宗训.李正光.刘金,等.新编拉汉英植物名称[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郝能虎(1962~),男,吉林集安人,集安市国营大青沟林场 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