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静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4)
摘要:产学研结合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产学研结合教育对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提出了一定的方向。阐述了我国高校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我国高校产学研结合教育实现途径。
关键词:高校;产学研;教育;建设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5021801
1产学研结合教育是国际公认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途径
产学研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这从根本上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这种合作教育模式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教务长赫尔曼•施奈德开创,他于1906年在辛辛那提大学推行了第一个合作教育计划。1983年成立世界合作教育协会,标志着合作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潮流。麻省理工学院实施本科生科学研究计划,明确规定大学生的学习内容除了课程学习之外,还有科学研究方面的学习和任务;德国所谓的大学教育的第二次革命,就是指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过程;英国大学则实行工读交替制,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到与本专业有关的企业部门工作一年或两年,这已经成了制度。实践证明,它是国际公认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途径。
2我国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发展
高等学校从与小型企业的横向联合发展到与大中型企业的联合,与生产企业、科研单位的联合形式由松散型逐渐向半紧密的、紧密的形式发展,由合同、协议的形式逐渐向建立独立的联合体以至独立的法人机构发展。产学研联合体的组成也由同一个企业发展到同几个企业联合,由企业联合发展到同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可以认为,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之路必将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高等学校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的产学研结合萌芽于 20 世纪 50 年代-70 年代,起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1991年4月在上海成立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1992 年 4 月,在朱镕基总理的倡议下,原国务院经贸办、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开始组织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1997年9月份,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支持和鼓励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使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投入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求高等院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充分发挥三大职能,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研究和提供能够开发具有市场潜力产品的科技成果,为加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服务。1997年10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九•五”期间在全国28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试点工作。1992年-2003 年,“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共实施了 520 多项国家级重点产学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据初步统计,通过“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的引导,全国共建产学研联合开发机构和经济实体 8200 多个。在产学研联合工程中,高校通过产学研结合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加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科研实力、提升了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
3产学研相结合教育是有利于高校教学变革
(1)产学研结合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产学研相结合强调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现实目的性和适应性,提高了科研成果的产品转化率。有利于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具有竞争和发展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产学研三者紧密结合后,大学的人才培养就有了明确的目的和方向。
(2)产学研相结合教育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将教学放在“教学、科研、生产”体系中去研究,实施产学研结合教育不仅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增强科技工作的源动力,而且还有利于加强高校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补充与突破;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增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本领,又可以使科研成果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4我国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教育实现途径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产学合作教育的重要意义。实行产教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社会变革与转轨时期,高校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认清形势,转变办学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走产学结合之路。
(2)开展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理论研究。学校是主导执行主体,高职院校应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和高技能人才观,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和开放式办学的思想,在办学模式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走产学研的道路。对于如何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目前许多院校在改革思路上缺乏理论指导,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实际操作指南,致使不少高职院校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往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和实践,浪费不少人力物力,因此,有关职能部门要组织各方力量对产学研结合进行理论研究,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以便对正在快速发展的高职教育实施产学研结合提供有效的引导和可供参考的操作模式。
(3)制定和完善扶持及优惠政策,营造有利于产学研结合教育合作的环境。产学研合作是一种科技与地方经济合作的行为,因此,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引导和推动,要建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开展共性技术的联合公关,搭建产学研合作的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地方院校,要尽快制定完善相配套的运行、保障及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创造产学研结合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高校技术人才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鼓励教师承担横向协作课题,走出校门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作为地方政府,要负起责任有所作为,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组织协调、投入保障、信息服务、评估监督等行政功能和作用,这些作用是产学研各方无法替代的。
(4)高校要建立起促进产学研良性互动的科研工作机制。用科研成果推动产业突破性、跨越式发展;鼓励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研究开发机构,重点鼓励和支持产业发展前景较好的科研课题和有助于学校产业发展的科研项目;要建立健全教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益分配制度,提高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的效益,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带教学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与解决生产实践中疑难问题的技能,为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5)高校应教学与科研并重,提升科研水平、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学校引导性地大力宣传鼓励,引进大批人才,发现应用基础好、离市场近的课题,直接找老师沟通,争取学校支持,创建平台,协调院部,统一认识,“开绿灯”带老师出去,直接和企业谈,主动与企业牵线搭桥,或是把企业引进来,推介项目,加强沟通和联系。和企业签了合同只是第一步,科研处深入项目实施基层,督促合同实施,协调科研人员和企业共同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6)完善校内科技资助体系。在科技资助机制上充分体现突出重点、重视效益、重视队伍建设等思想,努力与上级各级科技资助计划对接。启动创新团队计划,建立队伍培养与资助机制。在现有的校院科技资助体系的基础上,设立开放基金,吸引高水平科技人才来学校进行科学研究及科技开发工作,按市场机制建立有利于产学研一体化稳定发展的经费资助体系及互利与风险承担机制。
(7)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企业与高校共建研发中心是建立高效稳定的合作模式之一,搭建科技合作平台是校企紧密合作的主要形式。通过共建研发中心,校企双方互利共赢,成为高校与企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199855.
[2]王锋,颜弘. 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科技创业,2007,(3).
[3]汪兰芳.产学研一体化及其对地方高校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J] .科技创业,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