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好
〔关键词〕教育;管理;措施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于是他们又决定再将笼子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有时也会犯动物管理员那样的错误。当学生给教师取绰号,当面顶撞教师,背后谩骂教师,故意违规违纪,集体抗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夸大事实地向校领导打报告时,教师总是责怪学生,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认为是学生目无尊长,不守本分,顽劣甚至品质低下,从而采取一系列自认为科学的教育策略,如批评教育、严厉惩罚等。然而这样的举措却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不但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相反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师生关系更加紧张,造成更大的不愉快。因此,我们不得不反思这种教育方式的错误:教师在没有分析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之时,就凭着个人的思维惯性,强硬主观地给学生贴上标签,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对的。正如动物管理员一样,在袋鼠外逃之时,并没有客观分析,深入调查,而是自以为是地认为是笼子的高度不够,以至于无限度加高笼子,行为可笑而愚蠢。因此,对于学生的不尊敬行为,教师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在处理事件过程中要保持冷静的心态,客观分析,找准问题的根源,从而真正解决问题。
首先,教师应当客观认识学生。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抛弃师道尊严的错误观念,蹲下身来看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放下师者的架子,教师就会发现,其实学生对老师的一些不敬行为,并不是本质上的品质恶劣,他们往往是想借助一些出格的行为与举动,向老师反映一些情况,传递一些信息,表达一些愿望。学生是处于发展阶段的未成年人,其思维方式尚未成熟,考虑问题尚不全面,容易义气用事,很可能因为对教师的点滴不满,而做出冲动的事来。对此,教师要做的就是宽容与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冷静地对待学生,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探析问题背后的根源。例如,在对待学生起绰号这个问题上,我们如果客观分析,就可以看出学生们的思想动机与出发点,他们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一种与教师平等相处的愿望,他们反感老师的高高在上,期望与老师的相处能够与同学朋友一般,同时,给老师起绰号,也是他们个性反叛的一种表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问题本身的定位就能回归客观本位,对学生也就多了几分宽容与理解。
其次,教师应当建立与学生交流的通道。
学生常通过逆反出格的行为,对教师表示抗议。教师对此应当反思:为什么学生对自己不满意或者有意见,不能通过常规渠道向自己诉说,而要通过这种过激的行为反映呢?显而易见,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一定是师生交流沟通的渠道发生了阻碍,学生要么不敢说,要么不愿说。因此,面对学生与自己叫板,面对学生对自己的不敬行为,教师要做到的重要一点就是与学生有效沟通。只有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学生理解自己,稳定学生的情绪,让师生关系朝着正常的方向发展。教师是成年人,又是教育者,在师生交往过程中,理应是主动者。在师生沟通交往的通道上,教师应当做个开路先锋和路障清扫者。只要教师愿意用心与学生交流,学生必然会向自己吐露心扉,有什么问题也会主动向老师反映,抗诉的做法也将会大大减少。
教师与学生交流,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而且还是预防问题的有效措施。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做个心勤、口勤者,主动与每一个学生交流,把握学生的心理,征询学生的意见,改正自己的不足,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再次,教师应采取巧妙的方式予以化解。
学生的不尊敬行为与举动已经发生,如何解决就成了摆在教师面前不可逾越的坎。一些教师所采取的方式大多两种,要么是堵,要么是疏。所谓堵,即压制、打击、制止,从而杜绝这类问题的发生;所谓疏,就是用温和的方式予以疏导,达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两种方式孰优孰劣,不言自明。堵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能让师生矛盾更加激化,并且潜伏在日常的师生交往中,当矛盾一点一点累积,终有一天将以更激烈的形式爆发。因此面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教师应做个疏导者,带着平和的心态,带着自责的心理,利用巧妙的方法,妥善地给学生一个交待。例如,当学生集体不做作业向教师提出抗议时,教师可以主动向学生道歉,将学生的反抗精神与独立意识大大地表扬一番,同时对自己作业布置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然后再征询学生对今后作业布置的意见与建议。如若教师采取这种温和的方式解决的话,学生也一定会恢复理智,客观地分析与对待自己的行为,师生关系也将在矛盾冲突中走向和谐的境地。
袋鼠逃跑,动物管理员需要问问自己:袋鼠为什么会跑,是因为自己的照顾不周,还是因为伙食不好?同时还要具体地分析问题的原因:袋鼠是从什么地方跑的,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逃跑?管理员最后要做的就是妥善安抚那些逃跑的袋鼠,以自己的爱心感动它们,与它们恢复友好的关系。
当然,学生不是袋鼠,教师也不是管理员,但在面对学生不敬的行为时,教师应当想想袋鼠逃跑的故事,或许能够从中受到一定的启示。(稿件编号:090606008)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聋人学校,234000,电邮:goodliang
2005@163.com)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