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建
现在,很多人都很珍爱身体,定期去医疗机构做体检,但在体检过后,面对体检报告上的许多专业术语、医学符号,却看不懂。
检验报告单是检查所得出的客观数据记录。检验项目很多,这里只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概略地作一下介绍。定性检验,是看送检的标本中有没有“待检物”(即想要查的东西)。一般来说,有待检物存在,报告为“阳性”,反之报告“阴性”。正常时不应有的待检物出现了,称为“阳性”,即为不正常。定量检验表示检验标本中待检物含量的多少。
一、血压
成人的理想血压应该是收缩压<20mmHg,舒张压<80mmHg。当在安静状态下,不同时间、连续两次测量血压值大于或等于140/90mmHg时,就可以称为高血压。有糖尿病和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目标应更低一些,应以130/80mmHg为宜。
二、血糖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一项主要指标。正常值为3.9—6.1mmol/L,高于此范围为糖尿病,低于此范围,可见于肝脏病、饥饿所致的低血糖、胰岛素分泌过多或甲状腺素不足等。中老年人应该把血糖作为常规的体检项目。正常时空腹血糖<5.6mmol/L,当空腹血糖在5.6mmol/L~6.1mmol/L时,属于糖耐量异常,当空腹血糖≥6.1mmol/L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血脂
血脂是血中脂类的总称,它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和游离脂肪酸。血脂与年龄、性别、饮食成分和生理情况有关系。诊断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都需要检查血脂。我国正常人空腹时,血脂各项的参考值波动在;胆固醇(CH)成人2.8mmol/L-5.2mmol/L,甘油三脂(TG)O.4mmol/L~1.7mmol/L;磷脂(PL)1.94mmol/L-3.55mmol/L;游离脂肪酸(FFA)176mmol/L~586mmol/L。总胆固醇低于5.72mmol/L(220mg/d1)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的胆固醇)低于3.12mmol/L(120mg/d1)正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的胆固醇)高于1.04mmoL/L(40mg/d1)正常。
四、血常规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1.血红蛋白(Hb):主要作用是携带氧气,指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男性约120克~i60克,女性约110克~150克。优秀的运动员则可以达到170~180克,由于携带氧气的能力强,所以体力好。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则常见于各种贫血。
血小板(PLT):当我们受伤出血时,血小板常成群聚集,促进血液凝固而起到止血作用。正常情况下,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10万~30万个血小板。当血小板过少时,止血困难,一有伤口就麻烦了。当然血小板过多,也易形成血栓。
2.红细胞(RBc)计数: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有赖于红细胞运载血红蛋白为组织携带氧。正常人红细胞计数:男性为4.O×10,2-5.5×1012/L,女性为3.5×1012~5.0×1012/L。红细胞太少,可能会贫血,典型的表现为上楼气喘吁吁,脸色蜡黄。红细胞多了也不好,会使得血液黏度增大,引起血液流通不畅。
3.白细胞(WBC):正常人白细胞计数为4.0×109~10×109/L,新生儿为15×109~20×109/L,如果数值偏低,则说明身体抵抗力差,容易感冒,皮肤表面容易感染,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某些血液病等。如果身体有炎症时,如扁桃体炎、肺炎、阑尾炎等等,体内白细胞的数值就开始剧增,用来吞噬细菌。
4.白细胞分类计数:
一是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二是淋巴细胞,正常为O.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O.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O~O.0075,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O.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五、尿常规
尿常规包括物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三项。物理学检查主要是观察颜色、透明度、测尿比重。正常尿比重波动范围大,一般在1.O15~1.020之间。比重增高,见于高热,糖尿病等;比重低,见于慢性肾炎以及肾功能严重损害等。化学检查主要看酸碱反应、蛋白定性和糖定性。正常尿呈弱酸性或碱性,无蛋白,无糖,常用阴性“一”表示。尿中有蛋白见于肾炎、心衰、发热性疾病和泌尿道感染等;有糖则是糖尿病。显微镜检查主要看有无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各种管型及结晶等。正常尿中可有少量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盐类结晶。如果出现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则有腎脏损害,如肾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碱性尿常见磷酸盐结晶,服用磺胺药可见磺胺结晶。
六、大便常规
大便常规的正常范围:白细胞:无或偶见/高倍镜视野。红细胞:无/高倍镜视野。上皮细胞:无或偶见/高倍镜视野。巨噬细胞:无/高倍镜视野。食物残渣、肌纤维:少量。脂肪小滴:少于6个/高倍镜视野。
1.白细胞增多:见于细菌性痢疾等结肠炎症等。
2.红细胞增多:见于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息肉、结肠癌、急性血吸虫病等。
3.上皮细胞增多:见于假膜性肠炎、结肠炎等。
4.出现巨噬细胞: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
5.食物残渣增多:见于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消化不良、各种腹泻、肠炎等。
6.出现结晶:见于过敏性肠炎。血晶见于肠道出血。
七、肝功检查
“两对半”试验,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和e抗原(HBeAg)、e抗体(HBeAb),还有乙肝核心抗体(HBcAb)。它是诊断乙型肝炎最重要的依据。HBsAg也叫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指标,阳性说明已感染了乙肝病毒。
HBsAb阳性说明以往感染过乙肝病毒并痊愈或是接种乙肝疫苗成功。这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以中和肝炎病毒。
HBeAg阳性见于澳抗阳性患者,并提示患者仍有传染性,如其长期存在,提示为慢性乙肝。
HBeAb出现于HBsAb或HBsAb阳性血清中时,说明患者病情稳定,愈后良好,传染性低,但不保证乙肝病毒已全部消失。
HBcAb阳性是说明最近感染了乙肝病毒或病毒仍在继续复制。
急、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澳抗的阳性率相当高,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可呈现正常,也无临床表现,但澳抗却表现为阳性。此外,有一些肝癌、白血病、麻风及慢性肾炎等病人,也可以出现澳抗阳性。但是,仅靠“两对半”试验判断是否患有乙肝、是否有传染性是不全面的。近来,诊断乙型肝炎又有了更好的方法,即聚合酶链反应,简称PCR,这是诊断乙肝的最好、最新方法。PCR试验阳性提示体内有乙肝病毒繁殖,具有传染性。
(摘自11月21日《中国审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