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挺
摘要: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生态建设和保护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滨水地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不能追求单纯的自然景观,而要能够满足多功能的需求,实现多方面的目标。
关键词:新区环境;滨水景观;自然景观
中图分类号:TV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6-0085-02
一、背景
为了不断适应社会新形势发展要求,根据田阳县国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精神,田阳县政府正式委托我院编制田阳县城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百东河新片区位于田阳县城的百东河北面,是这次详细规划的重点,在规划中被定为未来田阳县城的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百东河南面,是田阳老城区,新城区和老城区之间由百东河蜿蜒自然隔开,遥遥相对。规划中沿百东河的两岸做成生态休闲公园滨水景观带,丰富城市轮廓线,活跃城市环境气氛。
二、现状问题与分析
(一)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矛盾
百东河新片区的开发建设,沿百东河南岸的建筑亮化,隆平大道的修建拓宽,均涉及许多村庄的改造和拆迁重置。村庄的改造或重置要消耗很长的时间和很大的经费和精力,协调好搬迁工作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二)经济不断增长与城市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矛盾
2005年,田阳县经济飞速发展。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完成11.05亿元,同比增长7.5%;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完成11.43亿元,同比增长42.3%,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完成8.84亿元,同比增长10.1%。
在田阳县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市基础设施仍然普遍比较落后,制约着田阳县经济的更高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给予土地、水环境形成巨大压力,而资金短缺和技术不够先进,环保设施投入不足,城市生产建设排放的污水不经处理就排放,导致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景观风貌构建的基本原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纲领。开发,必然会引起大气、水质、土质等生态污染,为了避免走先开发建设引起污染后治理的不良途径,我们要边发展边控制,尽量少污染,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三、新区滨水景观风貌的定位
(一)壮族的发祥地
田阳县是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壮族占田阳县全县人口的85%,有着丰富的壮族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以敢壮山布洛陀文化为载体的壮族文化已经广为人知。敢壮山被誉为壮族和壮族文化的发祥地,布洛陀口传史诗于2005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田园生态城市
田阳县是农业大县,是广西重要的粮食基地,有着大量的高产农田和耕地。城区组团式的布局结构既使良田得以保护提供可能,又成为构建田阳田园城市的重要支撑。县城周边拥有大量的高产基本农田保护区,百东河穿城而过,“城在田中,田在城边”,构成了极具魅力的田园生态城市景观。
综上所述,田阳县城新区滨水景观风貌的发展定位为:具有浓郁壮族特色的生态田园宜居城市。
四、新区滨水景观风貌构建原则
百东河生态休闲公园是新区滨水景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百东河生态休闲公园的生态景观问题,其新区的滨水景观风貌问题就迎刃而解。百东河生态休闲公园介于新老城区之间,形成了城市的契形绿地,它不仅为市民提供广阔的娱乐休闲环境,而且以其所具有的自然性能,不断往城区里输送新鲜空气,提高城市生态效应。
处理好百东河生态休闲公园的生态景观问题,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一切从人的实际行为出发,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充分考虑人们亲水的要求,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文化、景观等多方面要求。
(二)以绿色为主、注重自然生态原则
突出绿色生态,利用植物特性营造特色景观活动空间和多变的季节效果。同时发挥植物的自然群落效应,改善生态环境,为城市输送大量氧气,成为“城市绿肺”,最大限度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三)因地制宜原则
尊重现有地形地貌,根据地段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手法,营造功能和特征各异的景观空间。
(四)结合旅游的原则
充分挖掘田阳县原有的人文素材,具有田阳县特色的壮乡民族文化文脉,把百东河片区做成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风貌区。
五、新区滨水景观风貌导控
(一)建筑
1.造型与形式:在田阳县城内,现有住宅建筑多以“竹筒楼”形式的颇多,具有壮族民居特色的建筑较少,没有在整体上形成一定风格。田阳县是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又是壮族的发祥地,因此在考虑建筑的风貌特色和设计时,必须把壮族民居的造型和形式作为田阳县未来“建筑风格”导控的主要依据。
2.色彩与材料。壮族民居的色彩极为丰富。从壮族传统的服饰来看,主要是以黑白两色为主,这种黑白灰色系的组合可用于现代建筑的局部构图和一些花纹样式。此外,在桂北的壮族的民居里面,经常可以看到木构件表面涂着绿、蓝、红、黄、黑、白、青、赭红等色彩。在现代建筑的色彩运用中,我们在引用色彩时可以考虑将原有鲜艳的原色中性化,如红色转为浅紫色,黑色转为黑灰,兰色转为蓝灰等。传统的壮族民居用材多种多样:主要有砖、木、竹、土、石几样,有砖墙、木构架、竹构架、石墙、木柱等。在创建新建筑时,鼓励大量应用现代材料,创造出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
3.细部与装饰。壮族杆栏式建筑中栏杆的雕刻样式,挑手的出挑方式、垂花样式均可以用到现代建筑中来。此外,壮族民居中的脊梁装饰,带鱼形吻的脊饰和带将军帽的山墙均可成为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构成部分。
(二)景观
1.道路。道路作为城市的动脉,不仅要求疏朗,具有宜人的尺寸,还要兼顾行人,具有亲切感。因此,对道路的景观风貌导控主要是以展现田阳县城壮乡文化为主:如道路的绿化、铺装可以运用壮族图案或纹样,道路小品可以运用绣球,铜鼓等装饰。
2.广场。广场作为城市的客厅,要具有典型的城市风貌特色。在百东河新区中,广场主要有两处:一处是位于百东河北面的瓦氏夫人广场,在景观风貌处理上表现为:(1)控制广场周边建筑不能超过3 层,保证广场有良好的视野和活动空间;(2)广场中央布置瓦氏夫人铜塑雕像,用以宣传瓦氏文化;(3)广场以铺装冷色调广场砖和花岗岩为主,突出广场气氛的休闲舒适而又不乏朴实严肃性。
3.园林绿化。在百东河新区中,成片状绿化有两处,一处是百东河生态休闲公园,另一处是新区中部的公共绿地。在百东河生态休闲公园中重点控制沿河滨水景观,做到景观高低错落、开阖有致。
(三)城市建筑轮廓线
沿百东河岸滨水区建筑形成的天际轮廓线,对整个新区水域空间景观有很大的影响。滨水区是向公众开放的界面,滨水界面的建筑应与滨水地形结合形成城市景观轮廓线,保持滨水地段的景观完整。城市建筑轮廓线可在三个层面进行组织:以广场、街道、水面、大片绿地作为第一层面;低层建筑作为第二层面;多层建筑作为第三层面;共同构筑高低错落的城市景观轮廓线。
六、具体操作
(一)抓主要矛盾解决滨河区域主要问题
1.着重考虑环保问题,对沿河新区和老区的污水统一截流经城市污水管道送至污水厂处理。沿河两边种植抗污染性植物,对净化河水有一定的作用。
2.对河道驳岸进行处理。沿河河道驳岸尽量保持原生态形式,种植喜水植物和攀爬植物,如芦苇、水草等,以预防水土流失。从河堤路到水面,道路分三级:一级为河堤路,路宽为20米,为城市道路;二级为生态公园路,穿插在公园内的广场、构筑物之间,路宽为5米;三级为亲水沿河步道,主要功能为生态和休闲,重在亲水。
(二)重点处理城市风貌节点
1.主干道两侧景观带。隆平大道是新区的主干道,大量人流从高速路和南百二级路汇入隆平大道,这里无疑是展现百东河新区新面貌的第一驻足点,所以在植物配置上多采用乡土植物,特色植物,如芒果(田阳是中国三大芒果生产基地之一,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芒果之乡”)。
2.步行街入口地段。在百东河片区中部,规划新建一条东西向的带有桂西北民族风情的商业步行街,营造桂西北民族风情,宏扬壮乡文化。步行街西起百东河新区的中心三角绿地,此处为商业及文化娱乐中心,是未来百东河新区的繁华地段。规划在步行街的入口处修建一灯塔,此举不仅可强化步行街这一东西轴线,更能增加沿河景观生态公园的节奏感和趣味性。
3.行政中心前广场轴线景观。在百东河新区东部,行政中心前广场轴线往南延伸至百东河沿岸与滨江路相接,从而把生态休闲公园景观引进行政广场,强化行政中心广场的中轴性。
(三)水、植物和地形相结合塑造城市滨河景观。
1.水是滨河景观的灵魂。亲水是人类的天性,充分考虑人和水的景观关系,是滨河开放空间的重要设计理念,所以对水中、水面、水的周围做三个方面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水中:水的透明度和纯净度是衡量滨河风景价值的重要风景之一。百东河是右江的支流,沿河两岸的建设可能会影响到水质。在百东河片区建设的同时沿河生活污水统一截流排放,进行河道清淤,还要考虑采用水生植物净化水质。
(2)水面:水面是滨河区重要的休闲活动观光线路。新建或利用原有河埠扩建一些亲水平台,沿河木栈道,增加野生生态湿地公园的利用最大价值,以能吸引游人观光游览。
(3)水的周围:水的周围是指在百东河生态休闲公园周围的用地和建筑界面。既要注意周围保留建筑的整治改造,又要使新的建筑与环境协调,即新城区与老城区的协调,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植物是景观的生命。植物给城市滨河区带来生机和活力,并在改善环境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百东河生态休闲公园的设计中,植物配置起到关键作用:注意利用植物结合地形营造丰富的景观空间,做到开阖有序、疏密有致。在百东河南面以种植高大乔木为主,用以遮掩沿河老城区边上的一些破旧建筑;在百东河北面为新城区,在沿江路边上规划有民族风情商业一条街,因此,在北面宜种植低矮乔木,而且要疏植,从而不会遮挡新区建筑面貌。百东河岸线丰富,曲线优美,在设计的同时要结合滨水区周围视廊来控制景观空间的开合。
七、意义
1.新区土地得以更好开发:百东河新区生态休闲公园的修建,改善了滨河地区的环境,提升了沿河土地的利用价值,对百东河新区的开发和老城区的改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环保功能得以改善:百东河沿河生活污水统一截流排放,河道进行清淤,城市环境起到长效保护的作用。
3.生态功能得以改善:百东河新区生态休闲公园的修建,改善了滨河地区的环境,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4.交通功能得以改善:隆平大道的修建和三条大桥建起,缓解了南北新老城区的交通压力。
5.旅游功能得以更好开发:瓦氏夫人广场、民族风情商业街、新区中部步行街的修建,给新区融进了更丰富的壮民族色彩,增强了休闲生态公园周围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M].国外城市规划,1997,(3).
[2](日)芦原义信.城市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