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191-01
1 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有效管理是高职院校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
“以人为本”强调一切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展工作、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任何社会管理领域,其管理的宗旨和目的归根结底都是要着眼于人、着眼于对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以及自身发展需要的满足。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种种合理需要,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和使用,构建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校园文化。淡化行政色彩和官本位意识,以教学和育人为重,健全和完善学校的管理系统。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学校得以可持续发展并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
1.1 重视教师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
教师是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管理中最活跃、最重要的主体力量。因此,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精神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体现出来。首先,让教师参与管理,从制度上保证教师对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教师希望从学校组织中获得更大的工作自主权、参与决策、担负更多的富有责任感、挑战性和多样化的工作等,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满足教师的多元需求,激发其积极动机,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切身体会并理解组织管理的意图和目的,提高他们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一体感。其次,强化教师自我管理,为教师的自我发展、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提供平台。管理者要充分信任教师自我管理的能力,相信教师能管理好自己。让教师根据学校的管理目标和要求,自主制定计划,实施自我监督,实现自我管理,达到自我完善。最后,给教师提供宽容的管理环境,保障教师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刚性管理运行成熟并为教师普遍接受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对教师个性活动的干预,尽量不用简单划一的规定去套用富有个性的教师,尽量少一些强制性和监督性的管理环节,多给教师提供一些方向性和指导性的建议,多组织一些适合教师心理需要的活动,宽严有度,鼓励教师大胆创新,积极适应学校教学改革和社会的发展。
1.2 关注教师的高层次需求,体现教师的职业价值
教师作为复杂社会系统的成员,福利待遇等物质性的激励并非刺激其积极性的唯一动力,他们还有更高层次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即满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感、归属感、尊重感、工作满意度和自我价值实现等来自工作本身的需要,他们成就动机突出,求知欲强烈,并重视社会评价。如果这些需要一直受到冷落或漠视,就会给教师造成低落、抑郁、自卑、焦虑、失望等消极情绪,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降低自我效能感,产生职业倦怠感。管理者要摆脱过去“经济人”人性观,既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内心需要和社会需要。特别是对具有高成就需要的教师,在思想感情、政治地位、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等方面都应给予积极的关注。
2 培养教师对学校组织感情依附的有效方式——情感渗透
2.1 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增强教师对学校组织的忠诚度
工作满意度是指人对工作的一般态度,当人的工作满意度高时,对工作就持积极的态度,并倾向于努力工作;当人的工作满意度低时,对工作就持消极的态度,并倾向于不努力工作。工作满意度与缺勤率、流动率和职业倦怠感密切相关。“霍桑研究”发现: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中,居于首位的因素是工人的满意度,而生产条件、工资报酬只是第二位的。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也认为,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往往是由组织内部的管理制度、工作条件、安全保障、薪金、人际关系等外部因素所引起。而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往往是由工作本身带来的激励因素。教师是需要高成就感和能力发挥空间的智力群体,他们除了教学外,与学校之间的情感归属关系会越来越松散,流动意愿也会较高。要想确保教师对工作的长期兴趣和对学校的永久忠诚,学校应借鉴现代企业管理中所确立的“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第一,重视完善学校在发展目标、文化建设、领导方式、奖惩制度、沟通渠道等组织层面的管理因素,让教师对学校的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并切实感受到学校组织层面的管理意图和管理风格。第二,强化教师在工作中的心理回报,以内在的激励形式,向教师提供有意义、有目的的工作,提供不断学习、发展的机会,提供使用能力的空间,尊重教师实现成就的能力和愿望,为教师成功地完成工作创造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条件。第三,创建学习型组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机制,使教师职业生涯不断得到优化,把个人发展作为对学校持续发展的一种投资,既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自我实现,又能促进学校获得长足发展,从而使学校与教师达到“双赢”。第四,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培养共同价值观,建立教师与学校的新型忠诚关系。让教师在一个安全、舒适、信任、支持的职业环境中能尽情释放能量,在心理上能充分感受到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价值感和自豪感,以及由此而体验到人生的归属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2.2 重视肯定和激励,让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建立积极的期待效应
积极的期待效应能促使人的行为活动产生更大的动力,是个体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教师的工作除了自己认可外,重要的是得到学生、同行和领导的认可。这种评价必然会影响到管理者对教师今后行为的归因和期待。无论成功与失败,都需要管理者对教师的行为活动给予正面的引导和肯定。当教师在工作中出现挫折或失误时不能动辄以训斥、惩罚的做法,给教师施加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压力,而应该及时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帮助教师对工作失误进行全面分析,准确归因,恰当定位。其目的在于,不仅使教师明确工作目标的内容、价值和意义。让教师感到工作不仅有做的必要,而且还有做好的必要,在职业行为活动中树立责任担当意识,而且提高期待职业目标实现的概率,在职业生涯中随时看到希望。同时,也能确定工作目标和责任的可接受度。不致于目标过高,责任过重,期待概率太低不能实现而丧失工作的热情和信心。
2.3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培养教师阳光心态
教师群体会因为工作性质单一、工作环境差、工作满意度低、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职业倦怠等因素,心理上很容易产生厌倦、易怒、焦虑、紧张、情绪低落、抵触、封闭、退缩等消极心境,并因此会泛化到课堂和学生身上,对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教师群体也是心理健康问题易发群体,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势在必行。第一,加大职业心理健康投资,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正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创建有利于教师职业生涯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第二,进行职业心理健康评估,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建立长期有效的健康监控体系。第三,加强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宣传和疏导。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意识;通过压力管理、挫折应对、情绪管理等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增强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对教师中突出的心理问题要及时提供心理援助,进行专业疏导。
作者简介
李菊英(1965—),女,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讲师、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