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恩龙
在我们凌源市松岭子中心小学六(一)班,有一份非常独特的“杂志”,那就是我们班的班刊。它是由学生自己选稿、自己编辑、自己写作的一份刊物。虽然它没有精美的装祯,没有漂亮的图片,没有艳丽的色彩,然而,它却实实在在地打动着六(一)班每个同学的心。在第三期班刊出版后,许多孩子在周记中都写到了这一份稚嫩的刊物,有的说“《酷叶》是我们班的专利——一本班刊。这是一个信封,里面装着童趣、欢笑;这是一个旋转的舞台,我们在上面跳舞,不拘束,也丝毫不觉得乏味;这是个快乐的舞台,它带着我们,去寻求童年的天真、欢笑……”有的说“班刊上有一首诗写得非常棒,那就是何雨龙写的《老马》,不得不令人拍手鼓掌。……要是何雨龙回到古代去,一定比李白、杜甫他们写的诗更好。”由此可见,班刊在孩子心中有着相当重的分量。
班刊的出版最初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老师抓住学生的这个新奇、大胆的想法,积极鼓励他们创办这个“民间”杂志。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学生的班刊由最初的只有几个人的稿子到今天全班绝大多数同学的稿子;从单一的栏目到今天的栏目众多;从只是习作到包含科技小论文、小实验、小幽默;从封面封底的“移花接木”到学生自己的作品,它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我认为,学生编辑班刊,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1]的一个有益的探索。那么,指导学生编辑班刊在学生语文学习中有何意义呢?
一、它是维系学生、老师、家长的纽带
由于诸多因素,许多家长反映孩子不听话,爱顶撞,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而家长是否了解孩子心中的想法呢?在最近一期的班刊上,王瑞雪在《家庭暴力对少年儿童的伤害》中写到:“父母粗鲁的指责会造成我们内心的自卑、恐惧甚至对世事的不满。当他们用否定的口吻严厉批评、指责时,我们便会难以抑制自己的冲动,口不择言,一并否定了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段议论真实地反映出孩子十分厌恶家长粗鲁的教育方式。唐凯冬的妈妈打电话告诉我,她说她把班刊全部看了一遍,觉得孩子们的作文写得太好了,读了班刊,好像对孩子更加理解了。班刊拉近了家长与孩子的距离,成为家长与孩子交流的一道金桥。
二、它是教科书以外的一本活的教材
教科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重要凭借。但我们要否定“课本为中心”的做法,提倡“用教材教”,反对“教教材”。而且,学生每一年段的阅读都应达到一定的数量,仅靠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班刊可以扩大学生阅读的范围,而且是他们最愿意读的教材。
“学生学习的内容:从注重知识转向贴近生活。生活是‘生的。学习新知识,应多以学生身边的生活为例;生活是‘活的,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学生更易掌握知识;生活是有‘情的,语文应是饱含情感的学科。”在学生的文章中,既有“生”的东西,也有“活”的内容,更有“情”感丰富的文章。如陶辛锴写的《游泳记》的“第一记”中写到:“我朝着河边迈出了叛逆的一步,虽然老师们说过多次不能在河里游泳,但我还是做了……这只是一小步,对我来说是一大步……屏住呼吸……向前走一步……翻了一个跟斗!我踩中了一条鱼——一条在沙滩上懒洋洋地做日光浴的鱼!”多么细腻的心理描写,多么生动有趣的儿童语言。又如胡奇源在她的《养残疾鸟》的最后一段中写到:“第二天放学回来,鸟已去了天国,我便将它埋在了楼顶的花园上,愿它的灵魂在这片土地上——永乐——安息”一只受了伤的鸟在经历了自己精心的喂养后终于死去了,心中的遗憾、爱怜、伤感,小作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难道不是人的真情实感的流露吗?
三、它是引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引线
人们总认为学好语文是很难的,而要写好文章那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学生视作文为拦路虎,老师视作文为老大难,以致于“谈文色变”。有了班刊这块阵地后,作文真正成为习作,成为学生自主创新的平台。在这里,他们不必忌讳自己的文章是否符合题意,不必担心文章是否符合规矩,只要是自己想到的,就可以将它写出来。
四、它是流淌于学生笔尖的生活
班刊中,学生的作品很多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文章内容来源于生活,真实得好像看得见,摸得着。如陈石磊的《第一次坐列车》,屈西学做的《柠檬茶》,谢静汶的《背诗的故事》……这些都是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的翻版。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是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目标指向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是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个由若干概念、规则、原理构成的理论系统,也不是要系统地掌握有关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知识,它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自主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写文章,读班刊,在身边的人、事、文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欣赏能力、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让他们意识到:写作就是这么简单,跟生活没什么两样。
五、它是学生尽情挥洒主体意愿的花园
班刊的选文、编辑、打字、策划都是学生自己一手操作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什么主编、副主编、栏目设计、版面设计、美工等,像模像样,老师只是做一些建议。这样做出的东西,少了一些老成,多了一份童真;少了一些做作,多了一些自然;少了一些老师的辛苦,多了一些学生能力的提高。为了办好班刊,孩子们纷纷向主编出谋划策。为了班刊的名称,主编还专门有奖征集。每一期的栏目都在不断改进,最近一期的《酷叶》多达十个:“知识海洋”、“生活世界”、“超乎想象”、“习作百草园”、“板烧鸡腿堡”……。对于编辑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小编辑居然能巧妙地处理成自己精心安排的“错误”,如“本刊声明本期杂志故意写了一些错别字,向我提交,加文学社积分!上次已经有几个找出来了,找一个加五分!”“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文学社有网站了,直接在‘文学小站里投稿就行了!欢迎大家来访,网址:……”小编辑的聪明之处在于既掩盖了自己的失误,还激发了同学阅读的兴趣,同时还使同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在阅读中得到了锤炼和提高,施展了自己的才华。
参考文献
1 巢宗祺等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 成尚荣主编.《为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
3 王关兴主编.《阅读•求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