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父亲”形象 体验“父爱”情感

2009-10-14 06:37李迎秋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8期
关键词:新屋台阶父爱

李迎秋

《台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父亲的儿子—— “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通过描写父亲耗尽毕生精力修造台阶的动人故事,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身上透露出的吃苦耐劳、朴实善良,以及为改变生存现状而锐意进取、努力拼搏的精神。作品在描述父亲建造台阶的过程中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正是因为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态,决定了“父亲”这一形象具有比较开放的意义。据此笔者在执教这篇课文时,便确立了“把握‘父亲形象、体验‘父爱情感”这样的两个着力环节。

一、“父亲”形象的把握

《台阶》这篇小说主要是通过修造“台阶”这一生动细腻的情节,展现了作为农民的“父亲”兴家立业所表现出的品格。笔者紧扣文本,与学生展开互动,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把握了人物形象。

(一)“父亲”个性鲜明:要强,能吃苦

小说开篇就写道:“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在乡邻们的眼中,“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种说法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物的审美要求。传统文化认为:一、三、五、七、九是级别的象征,而一级是最低级别的象征,九级是最高级别的象征。所以父亲要造一个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父亲对台阶级数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更是他对尊重的要求。父亲为了赢得尊重,耗尽了大半辈子的精力。他有志气,不甘人后,舍得付出心血和汗水。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心中充满着羡慕和向往,这时他在精心地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家羡慕。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目标专一,一点一滴地积累,一分一文地积攒;他起早贪黑,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七个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捡卵石,剩下半月过年、编草鞋。360天安排得满满当当,一点闲暇也没有。“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钱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父亲这种诚实付出、不怕辛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令人感动和钦佩。

(二)“父亲”品质可贵:谦卑,厚道

父亲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劲儿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作者写放鞭炮庆贺的时候,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个大鞭炮,他居然不敢燃放,在“我”燃放时,父亲的两手好像没处放似地,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胸也无法挺直,笑也是尴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个性化的,是质朴的父亲独有的,它彰显出父亲中国式农民的那种谦卑、不骄的传统美德。凭借自己的辛勤劳动、不懈努力建成的台阶,父亲本可以大大方方地坐上去,可是父亲总是感觉不自在、不对劲。他坐在九级之上却又一级一级地往下挪,当挪到最低一级,顿时他又觉得太低了。父亲就是这样的谦卑,不善张扬,但也怀有一种被人尊重的需要,他不甘落到最底层。这种朴实厚道的情感所折射出的父亲形象真实而生动。

二、体验“父爱”情感。

(一)文中“我”的 “父爱”情感

父亲造台阶,从三级增到九级,为此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他收入的来源仅靠砍柴,起早贪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他的积累这么艰难,创业如此不易,这一切,通过品读课文,学生理解到父亲为的是给自己的家赢得一份尊重。然而,父亲那么辛劳,却不让儿子帮忙,这是父亲对儿子的疼爱,毕竟山里的劳动条件太艰苦。如果学生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于是笔者又启发学生换个角度思考,从课文中“我”的角度生发感悟。“我”看到的是父亲终年辛苦,他肩扛手拎,积年累月,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可人衰老了,身体也垮了。面对这些,引发学生联想:“我”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我”会做些什么?问题提出后,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热烈讨论,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生1:“我”的内心感受是难过、辛酸。父亲原本很壮实,他奋斗了大半辈子,终于砌起了高台阶的新屋。新屋造好,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尽管父亲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实现了人生目标,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生2:“我”的内心感受除了这些,还有崇敬。父亲凭自己的双手、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在“我”的眼中,平凡的父亲也是伟大的。

生3:父亲终年辛劳,舍不得破费一星半点,连洗脚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亲这辈子过得多么艰难啊。……父亲的积累这么艰难,归根到底是因为当时的农村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

“我会怎么做呢?”学生一致认为,一定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努力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为农村的经济建设出一份力。讨论中,他们争先恐后,说得有条有理,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二)相机诱导话“父爱”

研读探讨后,学生已基本把握了父亲的形象,由此也深刻地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疼爱之心,儿子对父亲的敬重之情。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会感恩、品味父爱的教学契机,于是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父亲,说说父亲动人的故事。为了启发学生,笔者回忆了父亲为自己能够顺利地读完大学而拼命苦干筹措学费的往事。笔者感动着,学生感动着,在融洽、和谐、平等的气氛中,学生有道不完的父爱话题:父亲是菜农,顶着星星出工,披着月亮回家;父亲是建筑工,在摩天大楼的脚手架上攀爬操作,望上去,身材高大的父亲却变成了一个小黑点;父亲是货运司机,常年跋涉在外,赶上堵车一连两三天吃不上热饭,喝不上开水;等等。学生们认识到,父亲是平凡的却又是伟大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服务于社会,支撑着小小的家庭,想想他们的奉献,作为子女没有理由不报答他们,没有理由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不认真读书。

之后,进行相关的口语训练,让学生们用 “父亲,我想对您说……”的句式造句,进而加强书面语言训练。

总之,《台阶》这篇小说塑造了发展中的中国农村一个农民的典型形象。他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要强、谦卑、有志气、有长远目标、坚忍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支撑我们事业辉煌的中流砥柱。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正确把握好“父亲”形象,让学生体验到“父爱”情感。

(作者单位:抚宁县抚宁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新屋台阶父爱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姨丈造的新屋
父爱如山
台阶
父爱在哪里?
走在除法的台阶上
沉默的父爱
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