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祥菊
摘要:从我国专业学位培养发展来看,过去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和机制的建立和形成,经历了由摸索、建立到健全,构建科学、系统、规范的教育管理理论的时期,作者以本校为例,阐述师范院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中的管理新型模式,构建以校教育硕士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为校管理办)为主轴、学院教育硕士培养办公室为落脚点的二级管理并交叉的综合管理网络,探讨校管理办工作人员在高校教育硕士培养管理网络中的传导作用。
关键词:教育硕士培养的二级管理模式 教育管理理论 管理网络中的传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160-02
1 教育硕士培养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构建二级管理模式的客观基础
杭州师范大学作为我国第三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院校,随着招生人数规模扩大,由第一届的100多名,到目前的总人数近千人,每年夏季、冬季两届教育硕士毕业,需要做大量的具体工作,而一级管理模式使校管理办工作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具体事务上,无法担负对学校培养质量、大政方针及事业发展的重任,显然不能满足教育硕士培养事业发展需要。
基于上述原因,该校实行了二级管理模式,即在招生两年后开始与学校同步,实行管理重心下移,变一级管理模式为二级管理模式。即由校管理办统一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对教育硕士培养所有程序规范化;校管理办具体负责招生和公共课教学部分工作,其他环节工作归口到学院。具体工作由校管理办统一制定标准和工作目标方向,对大的环节进行统筹安排和协调、检查落实,学院在校管理办的大框架和发展空间内安排落实本学院的具体培养工作。
2 教育硕士培养管理二级管理综合模式网络构建
现代管理概念有几个方面的转变,其中两个就是由重视功能过渡到效能管理、由重视各个职能部门的优化管理到整体优化管理。
二级管理综合模式构建是以校教育硕士领导小组为“龙头”、校管理办(研究生部、处)和学院教育硕士培养领导小组为直管部门,校管理办为主要统筹协调部门,共同统筹和协调学院教育硕士培养办公室及学院学科点;在校管理办的直接负责和部署下,由管理办和学院指定的教育硕士秘书或班主任共同完成教育硕士学生管理、日常教学和论文阶段工作。详见示意图1。
在这一立体网络中,既有校领导小组与研究生部(处)和学院领导小组的上下级关系,也有学院领导小组与研究生处的交叉关系;同时,也有校管理办和学院领导小组对学院培养办公室、学院教育硕士秘书或班主任之间的统筹和协调关系。
校管理办统筹发布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发布各项标准化培养方案和相关的具体培养指标,并对日常教学安排和管理、论文指导具体日常安排,并进行统一协调、定期检查和信息反馈。如此,使培养各环节的落实到位、质量得到保证,确保了学校教育硕士整体培养质量和事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了各学院的主观能动性,将教育硕士的学生工作、教学质量和学位论文水平全面负起责来,确保教学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确保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3 校管理办工作人员在二级管理模式网络中的传导作用
现代管理概念转变中还有一个内容,就是在教育管理方法上由重视行政管理方法为主,转变到行政方式和科学手段相结合。而应用传导原理本身就是现代管理中所应用的科学手段,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我们认为,传导方向可分以下几种:
3.1 纵向传导作用
3.1.1 上传作用
校管理办担任着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落实全国教指委和国家学位办办学宗旨和各项精神、了解相关政策的重任,是校教育硕士培养领导小组的各项管理规定的起草和落实者,担任学校教育硕士培养教学正常运转的中枢作用,其传导功能主要表现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相关政策及动态信息的全面把握和了解;向全国教指委和国家学位办传导;地区基础教育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需求、教育硕士工作单位对培养高校的期望;及时了解其它高校招生培养信息,及时向校领导小组领导反馈,以供适时调整本校招生和培养政策时参考。对本校招生和培养中的相关情况及时反馈,为全国高校各项管理规定制定提供支撑材料。
在每所教育硕士招生和培养起步阶段,各项制度和机制均在建设中,制度的完善和机制的运转离不开实际运用中的反馈,这也是检验各项制度是否规范和科学的“试验场”。
3.1.2 下达作用:这里提出的是与“上传作用”相对应的“下达作用”,非真正行政意义的“下达作用”。
(1)向各学院培养办传达:A.传达全国教指委精神;B.传达学校领导小组各项规定精神;C.向学院培养办部署传达各项工作、协调培养各环节;
(2)向考生传达:A.招生相关信息;B.办学宗旨和社会效益;从实际效益出发鼓励考生报考,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3)向在读教育硕士传达:A.培养目标,需要在不同的场合如始业教育、班会、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和个别谈话中,以优秀毕业生的实例,鼓励教育硕士克服困难,去除“混文凭”的偏颇想法,充分利用高校宝贵的师资和馆藏资料资源,静下心来扎实学习;鼓励他们通过参加科研活动和实践活动,掌握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方法,提升内涵、增强素养,强化职业竞争力;B.培养中的环节告知。由于教育硕士在职攻读工学矛盾、生源来源广等特点,管理难度大,需要一再以各种形式告知学生关于培养流程、各项规定等,以利于教育硕士顺利完成学业。
3.2 横向传导作用
3.2.1 与学院教育硕士领导小组之间的横向传导
学院领导小组是校领导小组的分设机构,由分管研究生教育的院长任组长,并设立小组成员、教学秘书(专职管理人员),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按照各专业方向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工作,负责专业课、论文阶段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和科研活动、实践活动等。这些环节由研究生处统一协调,制定大政方针和计划,统筹安排,由学院在此基础上发挥特色,作出详细的计划,并具体负责完成。
3.2.2 与地方基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横向传导
由于学位管理工作隶属省学位办,对于相关的学位工作管理规定和程序要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确保培养的规范性。
3.2.3 与兄弟院校保持传导
这一传导可以确保信息互通、资料互用、经验借鉴、互惠互利。
3.3 斜向传导作用
可以向教育硕士任课教师和导师传达相关精神;与相关单位,如市区教师进修学院、各市(区)教育局、各培训机构和中小学等保持传导,可以在招生宣传、培养基地提供、高校服务地方等方面有所作为;可以向相关的教育硕士专家传导;而且各种信息平台的建立和传导,与本校校园网、本校教学网络、各类教育信息网的顺畅传导,有利于信息互通;可以及时掌握本校继续教育、教育科学院和其他相关院校的有关专题讲座情况,以及图书资料库、英语考级等相关信息,定时向教育硕士发布、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