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琬謦
[摘要]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外语教师应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式,改变或强化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从而促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外语学习;动机;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8-0053-03
[Abstract]The impact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and methods of teaching to change or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motivation to learn foreign languages, so as to promote teaching practice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tivationTeaching effectiveness
一、外语学习动机研究
1.外语学习动机
动机(motivation)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的等),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具有启发性、选择性和目的性。[1]
外语学习动机是人类行为动机之一,它表现为渴求外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它是直接推动外语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因,是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的心理状态。[2]加德纳(Gardner)认为,外语学习动机应包括四个方面(见图1):目的(a goal)、学习的努力程度(effortful behavior)、达到学习目的的愿望(a desire to attain the goal)和学习态度(attitude)。
加德纳的外语学习动机构成是有失偏颇的,外语学习动机应该是直接或间接推动外语学习者进行外语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应包含:企图达到的目的(意图)、达到学习目的的愿望两个方面,如图2所示。而加德纳所说的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态度,只是学习动机强弱的表现或学习动机强弱所导致的结果,不应该包含在动机里面。
2.外语学习动机的类型(见表1)
此外,外语学习者在课堂学习中,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成就动机在发挥作用。成就动机是指外语学习者愿意去学他认为很有价值的外语,并力求学好、取得好的成就,反过来,好的成就又会进一步强化他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主要由三种不同的内驱力构成(如图3所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二、外语学习动机对提高教学效果的启示
教育和教育心理学实验都表明,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使之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5]学习动机强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容易取得好的成绩,而学习动机不强或学习动机较弱的学生,往往付出努力少,成绩也要差一些。克拉申(Clark,L.H.)说,每个教师都有有价值的商品要卖给有时是不情愿的“顾客”,因此,对教师来说,找办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重要的。动机是学习者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6]教师应该通过改变或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1.提高外语教育工作者素质
基于外语教育心理学理论来说,外语教育工作者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不仅要有扎实的外语专业功底,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要善于发现、掌握和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尽可能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有针对性地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7]教师还应重视情感因素,协调好师生情感。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感觉影响着学生对该门功课的看法。教师要注意人格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应树立“学者”、“亲者”和“严者”的形象,通过对学生的严而爱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度”和“内驱力”。[8]此外,激情也是一个优秀外语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9]总之,外语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文化素养、较强的国际意识、外语教学的组织能力和实施能力、一定的外语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一定的外语教学法知识、“自主教育”理念、对工作的激情和对学生的爱。[10]
2.强化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唤醒学习者动机的主要因素(John Mc Vicar Hunt,转引自Williams & Burden,2000)。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根据交际的原则,通过构筑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信息沟”,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目的。例如,在一般过去时疑问句结构练习时,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一张事先备好的有动词词组的小纸条,让学生自由组合操练,由于学生不知道别人的内容,他们的好奇心就会随之增强,又由于可以自由组合,学生进行练习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不但让学生有交流自然的感觉,更有助于学生记忆,收到长久效应。[11]
(2)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意志
意志是自觉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如果说动机、兴趣是学习外语的推动力,那么要完成预定的目标就必须坚定信念、下决心、树信心、立恒心、强意志、锲而不舍、自觉克服困难。[12]斯托番乔(Stanffacher,1937)实验结果表明,学生需要努力克服困难,那样会促进作业效率的提高。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下决心学好外语,有了学好外语的决心,就会增加信心。
(3)在具体的情境中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让学生认识任务的个人价值。学生不按照教师的要求开展学习活动的情况,在不少课堂教学中时有发生,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意识到教师布置的任务所具有的个人意义和价值。[11]而一个人越是认识到一件事情的价值或重要性,就越容易激发他做这件事情的动力,并保持必要的努力,直至完成任务。因此,教师要通过民主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学习任务的价值。
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该学习目标要包括: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和具体任务的目标。而且,目标一定要符合学生的水平和需要并为他们所接受,否则,会引发他们的抵触情绪,而适得其反。[11]
讲究反馈方法,把握奖惩和纠错的时机。Wheldall和Merrett(1987,转引自Williams & Burden,2000)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奖赏、表扬等正面强化手段比惩罚等负面强化手段对促进学习动机有效。因此,教师要学会理解、欣赏和鼓励学生,尽量避免对学生作负面评价,不要吝啬夸奖和鼓励,更不能对表现不佳的学生流落出鄙视和失望等情绪。[11]当然,奖赏的有效性并不是绝对的(Williams & Burden,2000)。同时,教师应认识到,犯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环节,千万不要因其犯错而给予惩罚,而应不失时机地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有效的纠错,并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失败和困难,培养科学的归因习惯。
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比较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以及相应的语言实践条件,提供有实际交流意义的内容和话题,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专题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加强课堂互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14]使学生自然投入到自然、自觉、自由的外语交际活动中。
3.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1)语言与文化同行
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那些具有融入性动机的学生,因其想融合到第二语言社团中,和第二语言社团成员进行交际并成为这个社团的成员,所以他们不但学语言,而且还通过种种途径学习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态度积极,学习成绩比较优秀。因此,我们在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不但要教语言,更要传播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的独特文化,让学生通过语言去了解相应的文化,通过文化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形成强烈而持久的外语学习动机,促进外语的学习。
(2)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学生的学习动机千差万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关注和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学外语的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因此,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我意识,在教学中采取民主型的行为模式,平等对待学生,培养集体认同感,创造放松和舒适的气氛,缓解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15]此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夸张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来调动课堂气氛,降低学生的焦虑程度。要正确对待学生说话时出现的错误,不要大惊小怪,动不动就批评。[16]总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感、交往、智力等发展的需求,关注男女生心理发展的性别差异,[17]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缓解学生的学习焦虑,使其外在动机变为内在动机,产生持久的外语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外语教学的成效。
(3)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了外语学习以应试为主要目的,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被教”角色,即使到了大学阶段,也是如此。这样的学生,学习动机更多的是以外在动机为主,学习效果不是很好,即使考试的分数很高,其外语能力也是有限的。Noels(1999)的研究表明,外语教师的交际风格可以影响学生的自主性,进而影响内在动机。因此,教师应转变角色,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引向“以学生为中心”。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分析、选择教材,组织和设计学习任务,并参照不同环境的学习特点,让学生有参与管理的机会和渠道。在教学的选用上,要选用“时文”来弥补以“美文”为主的课本教材在时效性、相关性方面的不足。[18]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训练成为具有元认知能力的独立学习者。[19][20]这样,随着学生获取知识途径的增多和知识范围的扩大,加上教师及时有效地反馈,学生就会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成就动机,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动力,并有可能达到“不教也会学”的状态。
(4)控制任务难度,进行分层次教学。
学生的自我观念影响到他对行动的选择。当学生认识到自己能胜任某项任务时,会倾向于选择接受该任务并最终学到新的认识技巧。因此,教师要控制任务的难度,让学生达到最佳的状态。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他们对任务难度的理解各不相同,为帮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应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小组以及对组内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实施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把总任务细分为有难度梯度的几个小任务,让学生根据各自的需要选择适中的难度,最后整合各自的学习成果,完成教师的总任务。[11]
参考文献
1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18
2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19
3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20
4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21
5 赵 咏.从社会教育模式和心理学看学习动机[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1).10:22~27
6 刘颂浩.第二语言习得导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191
7 衷 丽.外语教育心理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09(5):82
8 英 娜.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改进外语教与学[J].华商(下),2007:61~62
9 卢晓丽、柯建华.教育心理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理论月刊,2008(6):126~127
10 娄俊玲.外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培养[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65~67
11 叶俏霞.强化外语学习动机的有效对策[J].教育导刊,2007(3):46~47
12 杨士杰.消除外语学习心理障碍策略谈[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1).25:30~31
13 刘亚宁.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32:221~225
14 高红云、蒯振华.从外语教育心理学看外语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24:74~75
15 郭红霞、王锐俊.外语学习焦虑及其缓解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3):60~63
16 柯江宁.从教育心理学看外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多重角色[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2).19:119~120
17 吴碧宇.英语自主学习中性别差异的心理学解释与教育管理对策[J],2008(1).18:61~65
18 张 敏.外语学习动机研究新进展与教师角色定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1).31:10~13
19 董 锐.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动机与自主学习[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75~76
20 纪康丽.外语学习中元认知策略的培训[J].外语界,200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