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似春风化雨 润生心田无声

2009-10-14 06:37胡震芳胡敏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8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政治课教材

胡震芳 胡敏芳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陷:教学过程中缺乏情感交流,以学科为本位,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情感教学的缺失使思想政治课缺乏活力,导致知情发展失衡,影响了学生德性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突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从而把情感教学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故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当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从情感视角出发,创新课堂教学,努力做到以情明理、以理激情、情理相融,以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个性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本文拟结合笔者在2007年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中获文化组第一名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就如何开展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谈点体会。

领悟教材“挖”情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催化剂。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在此基础上深刻领悟教材,从中“挖”情。

首先,努力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把握凝聚在教材中的情感性质,并使自己的情感产生与教学内容同质的情感共鸣。通过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材的解读,笔者确立了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回顾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分析近代文化的衰微,引导学生自觉肩负起振兴中华文化的使命。情感具有感染性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教材时一定要形成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并将丰富的情感融入到抽象的理论中。

其次,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生动化、情感化。教师应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运用多种有效手段,把教材的内容具体化,调动学生的情感。本课中,笔者精心选取了一个flash制作的歌曲《华夏文明五千年》,优美的旋律诉说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为整堂课的情感教学奠定了基础。

再次,拓展教材,为政治课输入新鲜血液,丰富学生的情感。在情感得以初步酝酿后,及时通过恰当的导入调动学生的情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关注当今的社会热点来导入教学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本课一开始,笔者就展示在上海召开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各国领导人身着唐装的照片,抛出话题:唐装创造了中国服装界的第一次神话,现在我们又有了一次这样的机会,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代表团会穿什么样的服装入场呢?这真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情。接着展示实物(白色衣服),请同学们献计献策,一起动手设计“国服”,你觉得应融入哪些中国元素?你所选取的中国元素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什么?它在中国历史中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设计国服”对同学们来说既有趣又有挑战性,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罗列了很多中国元素,讲述了它们与中国历史的关系,老师自然引导到每个中国元素背后都是一段悠久的历史和独具魅力的文化,从中引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教师通过有效的指引,使学生在情感触动中领悟知识,在情感聚放中接受教育,真正做到了“动之以情”,并通过情感疏导为“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创设情境“生”情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设计特定的情景”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积极磋商”,是促进建构性学习的两个主要途径。情境教学策略是一种心验的形式,它是主体在积累了一定的亲身阅历和感受的基础上,借助所遇情境、他人表达和自己的想象去领悟表达者的生活阅历、生存状态及其人生意义。

教学实践证明,情境性、传染性是情感的重要特征。中学生的道德感正处于形象性道德感受向伦理性道德感受发展的过渡阶段,其道德感的产生和发展还不能完全摆脱具体情境的作用,可以通过生活问题、实物演示、画面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情境,唤起学生的相应情感。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第二部分探究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时,笔者接连设置了三个情境:

第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如果可以穿越时空的隧道,你最愿意回到哪个朝代?最不愿意回到哪个朝代?同学们回答最多的愿意回到唐朝,最不愿意回到清朝。这个“可以穿越时空”的问题显然很受学生欢迎,学生的情感一触即发。

第二个视频情境: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当看到我们的文物被八国联军掠夺,焚烧,同学们悲愤交加,有的握紧拳头,有的神情严肃,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第三个语言描述情境:一段《神秘园》的忧伤的音乐响起,随着一张张幻灯片的播放,笔者动情讲解:圆明园在哭泣,中华文化在哭泣,我们祖先的努力付之东流;我们的2万多件青铜器、瓷器、书画等躺在大英博物馆里;斯坦因(敦煌国宝的最大盗墓者)等回到国内,受到了热烈欢迎。他们不断暗示,正是由于他们的长途跋涉,才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光明。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这段描述由于有音乐的烘托和笔者激情的渲染,使全场震撼,学生们默默无语,心情沉重、难过、悲愤。

三个情境的设置把学生的情绪、情感一步步地推向了高潮,这为探究中华文化的衰微和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使命感做了很好的感情铺垫。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课,不仅是充分的说理,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

依托语言“传”情

思想政治学科内容具有抽象性,这决定了教师只有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才能使学生心动、情动。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技巧,唤起学生的情感。

首先,教师要特别重视授课过程中语言及表情的作用,艺术性地传递信息。一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注意锤炼语言艺术,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的语言转换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同时,教师要善于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语言特点,有的老师说话如涓涓细流;有的老师说话幽默;有的老师是充满激情。实施情感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决不能呆板、生硬、毫无热情,而应通过富有感情的表达和各种艺术手段,将自己酝酿好的情感自然地融合到所讲授的思想观点上去,从而在学生身上产生知理和生情的双重效应。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师还要重视授课过程中表情(肢体语言)的作用。教师面部的表情能使授课内容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在思想政治课中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与学生的眼神交流也很重要,而这一点恰恰被许多老师所忽视。眼神交流能更好地传神入微,使学生心领神会,做到“于无声中”鼓励学生的积极行为,制止学生的不良倾向,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情感性地处理教学评价,优化教师的评价语言。课堂上,一方面可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相应难度的问题,并尽量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特色性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区别于别人的特点和优点,产生一种真正被老师重视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其自尊和自信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应是重复学生的话语,而应是进行高度概括。多提倡积极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还应使情感教育评价多元化,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让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评价,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和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主动精神。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陈述他们组的观点之后,教师可以不急于评价,把这个权利留给其他组的同学让他们互评,学生的情感需要可能会得到更大的满足。

重视实践“萌”情

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萌生的动力。而培养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拓展到课堂教学内容之外。如组织志愿者服务、感恩之旅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学会体验、学会感受、学会表达情感。而学生在类似的情感体验多了以后,良好的道德品质得以内化,会自觉地做他们想做之事,以行激情、以行萌情。如笔者所教的高三(2)班的同学们,尽管学业繁忙,但他们在了解了一位少年的不幸经历后,自发地写了19封传递浓浓爱心的“信”,以及在全校开展募捐活动。我们的这些孩子大部分生长在城市,是独生子女,但他们能自觉地关爱别人,这次实践活动让有经历的学生得到亲验,让没有亲历的学生得到心验,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加以理性引导,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矫正与升华,使我们的学生拥有了爱心和责任心。

倡导师爱“孕”情

影响学生情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师爱。师爱应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教师一方面要经常换位思考,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学生才会将教师当作“知己”,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教师要构建情感型课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最大的尊重和满足。要使教学感到愉快,教师首先要构建动情的情感课堂去感染学生,达到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思想政治课是比较特殊的学科,更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和互通。因此,在构建情感课堂时,教师可以讲一些自己亲身的经历,切身的感受,让学生感到共鸣。教师的身教感化会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以高尚的行为和伟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学生,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师即便是举一些学生所熟知的例子,也要融入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情感。教师要动之以情,学生才能晓之以理。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政治课教材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