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应增强中日之间中小企业合作

2009-10-13 03:29
对外经贸实务 2009年9期
关键词:辽宁日本企业

苏 杭

日本是世界上中小企业政策最为完备、中小企业立法最为完善、政府扶持手段最为齐全的国家。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外市场变化的影响,辽宁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充分利用辽宁临近日本的地缘优势,加强与日本中小企业间的合作不仅有利于辽宁中小企业度过危机,而且对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日中小企业合作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辽宁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已成为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中小企业已成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积极参与者。到2007年全省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5800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2.6%,民营企业从业人员982万人,占全省就业人口的76%,上缴税金690亿元,占全省税收的39.3%。今后,要继续发挥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作用,就必须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包括资金、技术支持在内的适宜的发展环境,把中小企业的发展推进到新的水平。而加强辽宁与日本的中小企业合作,开展与日本中小企业相关机构的交流与沟通,可以提升辽宁中小企业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快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进而全面提升辽宁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

(二)有利于提高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2008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2.3%,增幅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对辽宁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今后,辽宁的装备制造业要在发展水平上实现突破,技术创新是关键。而在日本,广大中小企业拥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必须跟得上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才能拿到大企业的定单,维持其在大企业系列中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很多日本中小企业往往拥有专有技术或独特的加工工艺。加强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与日本中小企业间的合作,提高企业的配套生产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推动装备制造业内部分工的深化。

(三)有利于辽宁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

辽宁省是我国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省,同时也是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地区之一。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等问题同时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严重障碍。相比之下,日本在城市垃圾焚烧、污水处理、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建筑节能等领域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08年5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日本时曾提出要重点加强中日两国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两国间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以沈阳市和大连市为代表的辽宁各地与众多日本企业在节能环保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发与合作。辽宁在节能环保领域拥有众多的上下游企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双方合作互补性很强,进一步加强节能环保合作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四)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辽宁对外开放的水平

辽宁老工业基地要发展,要振兴,关键在于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辽宁有1900公里的沿海经济带,要通过沿海经济带的建设使辽宁的对外开放实现新的突破。目前日本投资中国的企业大多是整机企业,其中相当的零部件来自日本本国,相对会增加成本,因此发展零部件企业有着十分远大的前景。从减低成本的角度看,日本零部件企业转移中国,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可以把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与日本企业海外转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与日本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扩大辽宁对外开放的领域,优化开放结构,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对外开放格局。

(五)有利于辽宁进一步利用外资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会进入一个调整期,中小企业有可能成为我国“引进来”的新领域。在这一背景下加强辽宁与日本中小企业间的合作,不仅可以扩大辽宁利用外资的规模,而且可以利用日本服务业中小企业加速向中国发展的有利时机优化辽宁利用外资的结构,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力度,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开放和发展水平。

二、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要拓展中日中小企业合作

(一)吸收日本中小企业的投资

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指引下,辽宁加快实施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建设和突破辽西北三大战略,辽宁已经成为国内外投资的热点地区。辽宁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明显,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家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无疑为日本中小企业来辽宁投资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包括辽宁在内的环渤海地区历来是日本对华投资的重要接受地,日本中小企业在这里的投资涉及食品、服装、通用机械、电子设备等工业。近年来,大量日本中小企业加大对辽宁软件业、服务业的投资,很多日本中小企业在大连软件园落户。2008年,日本在辽宁实际投资9.8亿美元,同比增长92.8%。

(二)建立中日中小企业园区

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对日本的“暖春之旅”,开创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新局面,双方就在中国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日本中小企业产业科技园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讨。设立中小企业产业科技园的目的是为两国中小企业合作提供一个平台和一站式服务,向来华投资的日本中小企业发布中国的贸易投资政策和相关信息。在利用中小企业园区的集聚和服务功能促进两国中小企业合作方面,辽宁已领先一步。早在2007年4月,沈阳铁西新区与日本西北贸易株式会社就投资1亿美元合作建设了沈阳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重点引进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日资企业。创建于1998年的大连软件园已成为以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高等教育及相关培训为主的专项产业功能区,大量日本服务业中小企业云集于此,为中日软件与信息服务中小企业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三)开展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

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辽宁省曾经是全国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但是自“十五”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辽宁积极调整和优化工业布局,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实施污染综合治理,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整体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在这一过程中,以沈阳市为代表的辽宁各城市与众多日本企业在节能环保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发与合作。目前,沈阳市政府已将在铁西区设立的日本企业环保科技工业园中的8平方公里设为产业聚集区,以吸引日本环保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减排、脱硫脱氮等新技术装备,打造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大连市与日本北九州市联合推动了环保示范区建设工程。2008年4月1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驻大连代表处设置了日中节能环保合作咨询窗口,面向中国企业、机关、团体提供免费咨询服务,通过日中节能环保商务合作网络来助力两国企业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实质性合作。

三、推动辽宁与日本中小企业开展合作的政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辽宁的地缘优势

辽宁在地理上临近日本,拥有丰富的日语人才,而且日资企业长期在辽宁投资,已形成了集聚效应。特别是大连市,与日本之间的经贸和文化往来非常频繁,是

日商投资企业最多和日本游客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佳能、松下、东芝、欧姆龙等日本企业就先后在大连建立企业,目前落户的日资企业已近4000家。日立、索尼、NEC、NTT、丰田等日本企业纷纷开始在大连建立软件和信息服务机构,已经形成日资企业集群。可以说,辽宁具有开展与日本中小企业合作的地缘优势。

开展辽宁与日本中小企业间的合作,首先要充分发挥辽宁的地缘优势。一方面要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发达便捷的海陆空交通、雄厚的工业基础、丰富的科技教育和自然资源以及密集的城市群,另一方面要利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利时机,为中日中小企业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合作平台。要利用日资企业集群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深化省内企业与日本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间的合作,不断拓宽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合作中提升辽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不断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

受自身市场地位的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更需要政府的环境和政策支持。辽宁要增强与日本中小企业间的合作,就需要为来辽宁发展的日本中小企业以及正在从事与日本中小企业合作的省内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着重在人才的吸引与培养、企业奖励、投融资、信誉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企业最优惠的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开展对日本业务的成本,增强对日本企业的吸引力。

除了政策上的鼓励扶持以外,便利而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体系也必不可少。要从中小企业合作的长远发展出发,努力营造国内最好的产业发展信誉环境,将信誉体系(包括知识产权保护、质量认证、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等)建设作为继成本、人才之后的又一竞争优势来加以培育。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成立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处理和协调中日中小企业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纠纷。在质量认证方面,拿出资金支持企业进行质量和安全认证,增强省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针对特定产业,如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全面推广个人信息保护评价工作,并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为来辽宁发展的日本企业创造安心和安全的信誉环境。

(三)突出重点合作领域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强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合作要紧紧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个主题,突出重点,优化辽宁的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提出,要把辽宁基本建成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新的重要增长区域。为此,要着重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日中小企业合作也要围绕着这两大重点领域展开。

当前,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突出问题是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装备落后,配套能力较差,供应链脱节,不仅制约了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还制约着辽宁装备制造业向产业的高端和价值链的高端移动。日本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是一种多层次性的承包关系,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系列化生产体制,系列化使得日本的中小企业具有很强的配套生产能力,拥有独到的技术或者加工能力。因此,可以考虑鼓励日本制造业中小企业与省内企业加强合作,创造条件开展配套生产,并在这一合作过程中提高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要扩大与日本中小企业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日本中小企业来华投资的主要领域已经转向服务业,要结合辽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扩大两国企业在外贸、商业、金融、旅游、建筑、中介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

(四)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集聚效应

集聚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特点之一。中小企业的集聚效益来源于现代工业生产在空间上的集中性,通过生产活动在空间距离上的彼此接近实现资金周转、商品流通、劳动力培养、企业的技术创新、升级与竞争等方面的集中运行,从而获得效益。要充分利用中日两国联合建设中小企业产业科技园的有利时机,争取在辽宁设立中日中小企业产业科技园,为加强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合作提供平台。充分发挥沈阳、大连高新区的集聚、示范和辐射效应,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完善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吸引日本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来辽宁发展,进而带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全面发展。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日本中小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环境。为摆脱危机,日本中小企业会进一步加快面向中国市场的投资步伐,在这一背景下加强辽宁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合作,将会推动辽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而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辽宁日本企业
企业
日本元旦是新年
企业
企业
辽宁之光
探寻日本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黄金时代》日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