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凌宇
世界经济自2009年1月以来已进一步恶化,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远超人们想象,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间经济联系越发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在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灾难中独善其身,中国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产业活动的载体和基石,应该抓住时机开动脑筋,激发并增强企业的判断力、反应力、想象力和协调性,以谋取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的良方猛药。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不利影响
(一)金融危机使企业的资金链受到影响,造成融资成本上升
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由于市场疲软、银行授信额度减少,部分企业资金链拉紧甚至断裂,造成企业融资成本上升甚至无法进行顺利融资。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受此影响的企业无法进行正常投资、扩大规模,一些在建项目无法追加投资,致使停工。另一方面,融资受阻,致使企业债务压力增大,从而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例如,2000年11月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佑威国际、德发集团在9月被清盘,“二战”后于香港建立的最早期的电器店之一泰林无线电行、香港玩具生产商合俊集团旗下两家工厂、成立于1983年的香港手表制造及零售商宜进利深圳工厂在10月先后倒闭。这些企业近年来动用大量资本积极扩张,但现在由于市场资金流动性降低,而企业又面对艰难的经营环境,“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压垮了他们的背。
另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3月18日宣布在基准利率维持零至0.25%不变的同时,决定购买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并再次购买8500亿美元房地美和房利美发行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意味着美联储要开动印钞机大肆印造美元了,其结果就是造成数以万亿计的美元纸币即将充斥全球市场,必将引发美元的大幅贬值和大宗原材料物价的疯狂上涨。这对中国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二)金融危机使企业市场需求下降,造成企业经营困难
对我国不同类型的出口企业而言,由于发达国家的居民惯有的是一种无储蓄消费、超前消费的消费理念,而在经历了此次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波动,并因投资失败遭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后,发达国家居民的消费信心受到了严重冲击,对于信贷消费这种传统的消费方式产生了不信任感,开始倾向于对消费习惯进行调整,适当增加储蓄,这样,消费者的消费意愿降低,消费量减少,因而我国出口型企业面临极大的困难。另外,国外市场的需求不振,又造成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我国出口企业面临极大的贸易壁垒,进一步加大了出口企业的困难。如2008年上半年,珠三角地区有不少中小型企业倒闭,10月份更有大型企业合俊集团旗下工厂倒闭。另一方面,我国居民历来有储蓄的习惯,在当前情况下,消费意愿更加不足。因此,即使内向型企业,也同样面临着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造成了大量企业的产能过剩或闲置,近几个月来全国用电量的下滑也能说明这个问题。
(三)金融危机打击企业信心,造成对企业发展的悲观预期
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使得违约、逃债、赖账等情况发生率提高,进而使企业库存增加,应收账款不能回笼。这种情况的发生,严重打击了企业的信心,对经济形势和企业发展前景产生了悲观预期。部分企业由于不能适应市场的突然变化,致使手足无措,从而准备以冬眠的姿态挺过去,或者仅从战术的角度去应对,而不是对形势有清醒的判断和以前瞻性的思维、进取的思维发现机遇、利用机遇、实现超越。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企业决策上的短视和应对上的不力,使企业陷入顾此失彼的境地,不能健康发展。也正因为如此,温家宝总理在很多场合都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四)金融危机使境外投资企业业绩下滑,成本上升
当前,受美联储的最新政策影响,世界各经济体将面临更加困难的调控危局:既要防止现实的通缩,还要防止山雨欲来的通胀。这将使政策陷入自相矛盾无所适从的境地。所以,受东道国经济的各种影响,中国境外投资企业的业绩也不容乐观。如果东道国信贷紧缩,则会导致企业的经营流动资金紧张;如果东道国实施资本项目管制,境外与境内企业之间的资金链就会断裂,造成财务危机,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在美国和欧元区,由于向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使得该地区货币贬值,使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幅度受到挤压。另外,随着东道国的金融危机的深化,伴随而来的还有违约风险甚至国家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例如,有两个国家,冰岛和拉脱维亚的政府,已因为抵挡不住金融危机的狂潮而倒台。
二、面对金融危机我国企业的持续发展思路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深化,我国企业的运营环境日趋复杂化,竞争对手的战略调整、市场需求的千变万化、金融市场的跌宕起伏、政府的经济政策都是企业必须积极应对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能因惊慌而自乱阵脚,致使手足无措而坐以待毙;也不能急功近利而仓促应对,为最终的失败埋下伏笔。企业应具有战略思维,冷静而不失理智地对所处环境进行观察分析、认真评估、从而尽可能地正确判断形势,具体来说就是开动脑筋,运用集体智慧,增强企业的判断力、想象力、反应力和协调性。
(一)正确分析所面对的动态环境,增强企业的判断力
金融危机给企业的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动态性。由于产业环境、市场地位、内部资源和企业结构等因素的差别,由金融危机造成的企业外部环境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也大不相同。企业要获得生存并得到持续发展,必须要正确分析所处的动态环境来增强判断力。企业应根据所处的行业和动态环境的分析维度,应从环境的变动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进行逐一扫描并做认真评估。从而对变动的强度和频次、影响因素的数量及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可获得的信息等有较为详细的了解。从而能对企业产品的市场调整、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以及供应链等方面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进而使之具有与环境相匹配的调适能力。但即便如此,不确定性仍然大量存在,如政府未来要采取何种措施,以及全球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更是令人难以捉摸。所有这些因素将共同决定面对的只是几个季度的不景气,还是严重的全球性衰退,抑或是介于这两种极端之间的某种情况等,对于这些不易识别的信息,则要群策群力,尽可能地清晰化,做出大致判断,拿出柔性应对方案。
(二)加强组织学习能力,增强企业的想象力
企业想象力是把企业的经营与社会变迁下的经济形势联系起来的一种心智品质,可以用在发明新事物的构想上,也可以是企业开拓新市场或主导新产业成形的利器。企业想象力的增强取决于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由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环境嵌入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点,所以组织学习要具有发散思维,不能局限于狭小的范围内,不能仅仅限定在发现或纠正企业以往惯例或战略的错误或失误,还要结合当前的环境及今后环境的变化大趋势来思考、反馈,以获取、创造发展机遇。这种学习需要包括企业现有知识存量、知识结构、企业心智模式等构成企业知识基础的要素的支撑,还需要企业跳出现有的思维框架和价值观来观察和思考,进行大面积的信息搜索和探寻,利用一切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反思。但必须注意的是,一方面,在组织学习中,如果仅限于对组织原有惯例的反思和纠正,则使组织陷入纵向单环学习模式,最终导致组织僵化,则企业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不大;另一方面,如果组织大量地突破组织准则和价值观来进行大面积的信息搜索,这种双回路学习则会造成反应过度,最终导致企业组织进入混沌状态,则会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所以,企业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应做到恰当地平衡,使组织的学习充满活力而有平稳有序,使得企业的想象力适度而有效。这样才能使企业形成良好的组织学习氛围,不断改善心智模式,做到与时俱进,促使企业不断取得进步。
(三)不断创新,增强企业的反应力
企业本来就在一个多维竞争空间中生存, 现在又面临着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严峻形势,这决定了企业要不断创新才能对动态环境做出恰当的反应。企业增强反应力所需要的创新不仅包括体制创新,还要包括技术创新、流程的创新、管理的创新等。通过创新,使企业具备自主研发和生产的能力,然后是自主认证的能力,目标是培育自主创新的品牌,牢牢把握企业对环境变化反应的主动权。一方面,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流程创新,使得企业能根据变化的市场做出及时调整,增强企业对环境变化反应的敏捷性,维持并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要通过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使企业以较低的成本重新确定资源分配方向、重新构造和重新配置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变化反应的灵活性。
(四)正确运用各种资源,提高企业的协调性
企业的协调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提高企业组织的协调性。企业组织的协调性是指企业内各个部门在采购、生产、销售等过程的各阶段、各环节在品种、数量、进度和投入产出等方面都能密切配合,紧密衔接。组织协调性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能,减少不必要的沉没成本和各种冲突。其二,提高资源的协调性。企业是各种资源以一定的结构结合在一起的系统,相同的资源以不同的结构进行组合,就会形成不同的系统,表现出不同的柔性特征。增强企业的内部协调性就是提高企业把资源应用到各种新战略用途的敏捷性和协调能力,使得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重新确定资源分配方向、重新构造和重新配置资源。
总之,企业在面临金融危机的时候,通过增强企业的判断力、想象力、反应力和协调性,才能敏锐感知环境变化,经过信息搜寻和解析,把握住市场变化特点并紧随消费趋向,构建较好的企业文化,把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结合起来并优化组合,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坚定企业信心,达到企业持续生存和获取持久竞争优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Henk W.Volberda 著,项国鹏译.创建企业柔性——如何保持竞争优势[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田爱丽.金融危机拉紧资金链零售业直面危局[N].第一财经日报,2008-10-29.
[3]赵中伟.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与应对[J].现代企业,2008,(11).
(作者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