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要从课堂抓起

2009-10-12 00:00王越明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11期
关键词:预设重点新课程

王越明

前一段时间,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组织小学各学科的教研员选择4所县(市、区)小学、2所市属小学进行了“教学过程”专项调研。本人选择了一所学校的一个班级,采用“推门”听课的方法,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听了数十节课,我的收获和感想颇多:现在,小学课堂教学总体质量不高,离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还相差甚远,存在着许多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有待广大教师、教科研人员作深入的研究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措施。

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上好每一堂课,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但现实并非如此。有的教师因为某种原因,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有些新教师、非本学科毕业的兼职教师,因为不知道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面对课堂束手无策;有的教师因为能力有限,对新课程力不从心而上不好课。

课堂预设形同虚设

有效预设是有效生成的基础。课堂预设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有效备课的基础上的,但由于一些学校过分地强调集体备课和格式化备课,使得一部分教师在共享资源的同时,放弃了个性化备课,导致课堂预设与实际教学相差甚远,难以达到有效生成。

《新课程标准》强调预设的有效性,要让预设有效,教师就必须以生为本。首先,要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进行预设。在掌握《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能基础。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其次,要从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出发,进行预设。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与教学要求,既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与要求,又要突出教学重点,不要让一节课“承担”太多的任务与要求。最后,要从自身的教艺特长和课程的基本类型出发,进行预设。使课堂教学更具特色和个性化。

教学目标雾里看花

有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执教五年级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教学过程是这样的:请学生讲述所知道的西藏,由此引入课题;让学生分组学习:一人朗读,众人找出易写错、读错或不明其意的字词;请学生朗读课文,找出修路遇到的困难和建设者克服困难的办法,其中穿插对一些重点词语的解析。整堂课下来,给人的感觉是: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教学要求都有一点体现,但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本堂课着重要解决的或提高的是什么不够明确。

虽然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但就一堂课而言,教学目标可以有多维,同一维度上也可有若干个目标,但主要目标不能过多,否则就等于没有目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大打折扣。

教学重点凸显不够

教学重点是基本概念、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学科思维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它是教学设计的必备要素之一,也是课堂重点讲解、练习的内容之一。重点是连贯全局、带动全面,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比较突出的内容。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知识,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点除知识重点外,还有技能、方法的重点。知识内容的重点,一般而言就是教学的重点。但具体落实到一堂课,一篇课文,一节内容,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重点应该有所差异。我在听课中主要发现了三个问题:一是没有重点;二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重点相同;三是重点不落实。

教学内容照本宣科

在听课时,我发现有许多教师“教材二次开发”的能力较弱,不能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不能整合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间的有关知识,教学内容脉络不清,纲目不明,只是依据教科书上显性内容照本宣科,上课变成了教材内容的解读(或宣讲)。

实际上,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是有区别的。教材内容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但不是惟一的依据。要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至少要经过三方面的处理:一是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教材的隐性内容通常包含在图示中、实验中、习题中、思考题中,但往往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二是对教材的显性内容与隐性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三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墨守成规

主要表现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上:一是许多教师只在公开教学中使用,平时很少使用甚至不用;二是运用的时机把握不好;三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够。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必须要会用,而且能经常使用并运用自如。当然,现代教育技术及各种教学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掌握知识技能服务的,因此不能随便用,要有机、有序、有度地运用。

教学环节模糊不清

有的教师不重视新课的引入环节,导致许多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背景”不甚明白,把握不准学习的重点,被教师牵着鼻子被动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根本无法施行。又如有的教师忽视课堂小结的环节,造成多数学生对所学知识、课堂重点模糊不清,影响了课后的自主复习巩固,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学习方法貌合神离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要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这些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这些方法。但在课堂教学中却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让学生先读文本,然后教师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你感到有困难的是什么?”“你能告诉大家什么吗?”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课本中寻找答案。

——让前后座位的四个同学组成一组,“一个同学读文本,其他同学找生字、划词语”;“把自己找到的答案或所写的话读给同组的同学听”;“四个人共同完成一个实验”;“组内同学互相批改”等等。

教学过程重教轻学

一方面,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过“火”,给人以作“秀”的感觉。另一方面,多数教师在课堂上还是采用“过去式”教学,即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实践操作;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活动、教师评价的模式。而且,教师的注意力、观察对象只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不能有效地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就是学生的随堂练习也只是“信手拈来”,设计不精。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思考

优化备课环节,提高课堂预设的针对性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新课程实施后,一度强调集体备课,其目的是集思广益,通过资源共享,帮助一部分教师深刻理解课标理念,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有效进行课堂预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集体备课也显现出了负面影响:一是导致部分教师失去了主动“学习、研究、思考”的动力;二是使教师的备课因格式化、程式化,而变成一种“形式”;三是影响了课堂预设的针计性,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强化备课管理,做到集体备课与独立备课

相结合,以独立备课为主;格式化备课与个性化备课相结合,以个性化备课为宜;常态化备课与研究性备课相结合,以研究性备课为重。要强调备课的针对性、指导性、预设性,充分发挥备课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作用。

研读课标教材,准确把握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

从调研的情况看,普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包括新分配的师范类毕业生对新课标的内容、要求不熟悉;二是对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方法理解不到位;三是对教材体系不熟悉,对有关课程内容的地位与作用不甚明了。为了进一步推进与深化课程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有考核地组织教师进行课标和教材的再研读,把它作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有效发展的重要举措。

制定教学范式,保证学科教学的基本质量

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方。学校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在总结经验、汲取精华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完善适合自己学校的课堂教学常规与范式,使教师明确上好一堂课应包含的步骤、基本环节,评价一堂课优劣的基本标准,让教师自觉地、严格地按照常规与范式去做,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强化技能训练,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基本能力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析透教学内容,理清概念,讲明原理,使复杂的方法简单化等等。都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技艺。一方面。现在师范院校变成综合性大学后,师范教育的“师范性”被弱化,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被忽视,导致新教师的上岗准备不充分,难以适应;另一方面,随着以数码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涌现,“老”教师也显得不适应,需要有一个学习、熟练的过程;再有像科学课。由于缺乏素质较高的专兼职教师,一些教师在课堂上难以规范地独立完成教材所规定的课堂实验,所以教学技能的培训应成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之一。

重视课堂评价,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评价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风向标。学校和教研部门在运用评价时,要防止两个倾向:一是防止用优质课、比赛课的标准、要求来评价常态课的质量;二是防止评价标准程式化,杜绝不分学科、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师素质,机械地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要“以评促建”,通过评价,促使学校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教学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要“以评促改”,通过评价,促使教师不断改进和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要“以评促学”,通过评价。不断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要“以评促优”,通过评价,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范式、课堂常规达成共识。为广大教师树立好课的标准,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实现教学的“轻负担,高质量”。

猜你喜欢
预设重点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