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艳
在组织幼儿绘画活动时,选择的主题往往难以照顾到全体幼儿,这就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的特点。我园开辟的“口语故事式绘画评价”,其目的就是让幼儿在自己喜欢的时间、空间,选择喜欢的绘画内容、材料、工具,画出自己满意的作品,然后将自己的作品通过“口语故事”介绍给老师、同伴等身边的人,并把它记录下来。
幼儿绘画活动是通过手的描绘展现心的世界的活动。格式塔心理学把视觉所经历的事物的状态分为物理镜和心理场两种。物理镜是指视觉对象的完全、纯粹的客观存在,这是每个人的视觉都能努力达到的对象;而心理场则是指人的心目中的事物状态。如果说,物理镜是一种既定的、客观的世界,那么,心理场则是充满了变异和主观化的天地,它把人的需要、兴趣、动机、能力、性格、心境等等心理成分,汇入一种创造的境界。而幼儿意愿画是他们日常生活经验的重现;是孩子想象力的结晶;是孩子内心的真实情感的表现、延续与再创造,因而每个儿童的作品都是不同的。单单欣赏幼儿的绘画作品难以全面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案例一:“各种各样的头发”的口语故事
“我”类作品:我画的是我自己,像吗?(开始正确地认识自己);这个小女孩是不是很可爱,这就是我!(开始正确地认识自己,表现出孩子活泼、开朗、自信的性格)
“同伴”类作品:我姐姐的头发不是很长,她喜欢扎许多小辫子,跳起舞的时候,可漂亮啦!我画的是我的好朋友小玉,她喜欢在头发上扎了好多辫子;我的朋友丹丹,她最喜欢穿裙子了!
“妈妈”类作品:我妈妈生气的样子,是不是很凶?我很害怕;这是我的妈妈,因为我做错事情,她生气了,我不喜欢她的样子。(对自己行为反思,也体现对妈妈的教育行为的反思。教育孩子的方法不能粗暴,也告诉成人教育孩子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我爸爸在上海工作,我每天和妈妈在家里,我妈妈的头发很长,长得很好看。
“全家福”类作品:我喜欢我的爸爸和我的妈妈,我爸爸和妈妈很爱我,我也爱他们,长大了,我也要对他们好!
“集体”类作品: 我们小朋友的节日快到了,我们准备了许多气球和鲜花,还有唱歌和舞蹈让小朋友看呢!
幼儿的绘画作品难以直观地体现孩子完整而真实的想法,这就需要寻求一种方式,更确切地了解孩子心灵深处。而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意愿画时,应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要打破教育要求的划一性,在目标的达成度、时间期限、材料的使用等等都要灵活对待。“口语故事式绘画评价”弥补着这一空缺:有了“画”,幼儿言之有物;又因为言,画更加鲜活。
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的知觉处于对自己和经验不加区分,他们觉得一切事物都与自己一样具有相同的心理。因而孩子对视觉获取的对象倾注了极大的情感,所以他们的作品显现的幼稚、质朴、夸张等特点,凝聚着孩子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能力的有机整合。但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往往注重较多的是孩子是否认真绘画;画面的色彩搭配是否漂亮;作品的形象是否与实物相似等等,而孩子在操作过程中的内容选择、思路的改变、寻求技能的烦恼、作品中隐藏的内容等等不能付诸画面的因素,却又是孩子创造思维的另一火花。“口语故事式绘画评价”让幼儿通过把作品编成故事介绍给别人,有利于让观众更清晰而完整地了解幼儿;也有助于幼儿的交往能力与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案例二:“美丽的大森林”
在大2班“美丽的大森林”的教育活动中,刚开始,我请幼儿一起观看图片展,欣赏《动物世界》中有关森林的动物,孩子就情不自禁地想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我喜欢跳舞的小猴子”;“我喜欢威武的大老虎”;“我喜欢跑得快的小白兔”等。看到跃跃欲欲一试的神情,我倡议“一起来把它们画出来吧。”听到这样的建议,孩子们从操作区拿出自己想要的工具动起来了。一会儿工夫,各种动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看到孩子的作品,我将事先准备的森林的背景图拿出来,向小朋友介绍:“小朋友们画的小动物可神气了,可是我的森林太寂寞了,能把你们的小动物安排到我的森林去做客吗?”孩子们马上又忙乎起来:有的拿来剪刀将自己画的小动物沿着外轮廓线剪下来;有的干脆把作品沿着外轮廓线直接用手撕;有的拿出彩色的纸折出小动物;还有的拿起橡皮泥继续捏喜欢的小动物,将美丽的大森林布置得非常热闹、丰富多彩。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现在背景图上,孩子们自言自语起来:“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有许多小鸟在比赛唱歌,小喜鹊声音最好听”;“我的老虎在做裁判员,如果谁不听话,我的老虎就站在它的面前,看它还敢不听话”;“我的孔雀多美呀,它的羽毛展开来像一把大扇子,上面还有美丽的图案呢”;“我的小兔身体小小的,跑起来的时候可快了,你看,老师的大树有个洞洞,要是厉害的大老虎来了,我的小兔子就会一下子窜到树洞里,让老虎气得干着急”……孩子在作品完成之后,还觉得意犹未尽,在以后的自由活动时,幼儿还在操作区选择心仪的材料,产生出一些作品,不时地向同伴或老师推介。
虽然是一幅集体创作的作品,其中涵盖的教育资源是我们始料未及的。通过孩子的口语交流,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了孩子的内心情感。改变以往教师抛出话题,让孩子感受束缚太多,如果选择不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宁可坐在小椅子上,东瞧瞧,西看看,不愿参加到活动中来。而“口语故事式绘画评价”是幼儿在活动中自由选择的,因此,孩子乐于此事。孩子谈话的话题得到进一步的丰富,让他们有的说、想说、喜欢说,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口语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