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等 奖
(2007-01-0001-06) 视觉文化的历史叙事 / 周宪
(2007-02-0001-03) 文化时空论 / 章剑华
(2007-04-0001-03) 现代启蒙精神与江苏话剧百年 / 董健
(2007-05-0001-08) 艺术作品中的国家形象 / 刘伟冬 居其宏 沈义贞 方仪
(2007-06-0001-05) “进化观”与“绝对论”——以《新青年》第五卷第四号“戏剧改良号”为个案 / 邵建
二 等 奖
(2007-01-0007-04) 批评何为?学术何为?——兼论“审美意识形态论” / 吴子林
(2007-02-0009-04) 多数人的暴政对于文化意味着什么 / 段一
(2007-04-0018-05) 艺术终结论的三阶段反思 / 陆扬
(2007-04-0023-04) 艺术终结与现代性的终结 / 刘悦笛
(2007-04-0035-04) 吴梅曲学教育的文化史意义 / 程华平
(2007-05-0015-04) 美学,艺术学和门类艺术学 / 凌继尧
(2007-05-0025-04) 艺术学的困惑、对策与前景 / 王廷信
(2007-06-0006-07) 《新青年》时代的戏剧之争 / 张耀杰
三 等 奖
(2007-01-0050-04) 新中国“十七年”中国画史论的研究与写作 / 蔡青
(2007-02-0004-05) 眩感:一种新文化与旧感觉 / 景凯旋
(2007-03-0012-05) 大众媒介时代艺术批评的困境:以“白韩之争”为例 / 朱国华
(2007-03-0017-05) 队戏考论 / 朱恒夫
(2007-03-0116-04) 中国绘画史的“地域研究”意识——一种研究思路的提出 / 郭建平
(2007-04-0014-04) 大众传媒时代艺术批评标准问题之我见 / 葛红兵 叶片红
(2007-05-0009-06) 守望文化江山:全球化历史语境中的本土电影与国家文化安全 / 贾磊磊
(2007-05-0019-06) 中国艺术学学科特征与发展前景 / 陈池瑜
(2007-05-0067-08) 文徵明与金陵书家交游考略 / 蔡清德
(2007-05-0132-06) 艺术何以会终结?——关于艺术本质主义的思考 / 常宁生
(2007-05-0158-03) 现实题材戏曲创作的两个基本问题 / 汪人元
(2007-06-0018-06) 在商言商:1937-1945上海职业话剧生产体制 / 李涛
优 秀 奖
(2007-01-0011-04) 论明清家乐对明清戏曲表演艺术的积极影响 / 刘水云
(2007-01-0152-02) “文化资本”与文化生产者的定位 / 李涛
(2007-01-0164-04) 新兴经济驱动下的文化产业结构演变 / 杨润森
(2007-03-0001-06) 和谐文化论 / 章剑华
(2007-03-0046-04) 《审音鉴古录》版本及年代作者考 / 胡亚娟
(2007-03-0127-05) 敦煌连环画式变相的起源——兼谈其与敦煌变文的关系 / 于向东
(2007-04-0027-04) 技术进步与艺术终结 / 祁林
(2007-04-0031-04) 波德里亚的艺术终结观——一种社会符号学的视角 / 周计武
(2007-04-0073-05) 文徵明致仕考略——由王宠行书札《起居贴》引发出的问题探索 / 刘鹏
(2007-04-0078-07) 中国书画作伪史考 / 倪进
(2007-05-0051-04) 战争片与现实主义——关于《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美学随想 / 沈义贞
(2007-06-0024-03) 民国时期私营电影产业的市场环境与经营策略 / 钱志中
(2007-06-0062-08) 大师与历律——《周礼》乐官与先秦乐文化源流考述 / 张国安
(2007-06-0093-03) 《康熙曲谱》和“北叶《中原》,南遵《洪武》” / 刘红花
(2007-06-0118-04) 明清文人画家职业化对绘画比德观的双重影响 / 徐东树
(2007-06-0136-05) 论“间”及其对日本审美与设计的影响/ [日]足立香里